策略師看盤|券商稱新舊資金異常波動 磨底階段中的翻身路線圖

策略师看盘|券商称新旧资金异常波动 磨底阶段中的翻身路线图

A股的新舊力量永遠在博弈中,舊勢力由於行業已證偽,只有行業龍頭才能留下來;而新勢力年輕氣盛,容易在風險偏好提高的上升趨勢中有上佳表現

《投資者報》高方方/文

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一掃頹勢全線反彈,單日滬指漲逾2%。縱穿整個6月來看,跌幅8.01%,振幅達11.19%。有機構分析認為,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盪調整非常充分,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再次回到歷史底部,7月有望如期迎來“翻身”行情。從歷史經驗上看,7月也是上漲的概率大。據統計,最近10年的7月,上證指數共上漲7次、下跌3次,上漲概率達70%。

對於本次定向降準,川財證券表示,主要是結構性的調節信貸政策,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體來看,本次定向降準並不改變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主要目的是在保持總量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優化流動性結構,防範金融風險的發生。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也表示,未來降準空間很大。降準有助於緩解信用風險,利好債市;此次定向降準對股市影響中性,近期A股大跌的主因不是宏觀經濟基本面,而是資金面和交易層面,降準有助於平緩經濟下行的斜率。

業內人士也普遍預計,今年下半年有可能進一步實施定向降準。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今年年底之前可能還會有一次至兩次的定向降準操作,通過定向降準有利於釋放長期資金,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華泰證券表示,央行釋放流動性未從根本上解決信用風險層面的問題,資金無法流向小微企業,因此市場對於降準並無積極反應。股權質押風險的持續暴露,棚改貨幣化一刀切等事件觸發市場整體情緒再度緊繃。雖然下行空間已收窄,但機構對市場保持築底震盪的預期,繼續維持多看少動的審慎態度。

方正證券認為,人民幣主動性貶值概率大,對A股影響較為正面,儘管對週期性行業有些負面影響,但對新興產業無影響,甚至影響偏正面。熊市還是牛市?績優股的牛市,績差股的熊市,廣發證券這樣表示,配置消費底倉,先週期,後成長。

隨著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A股的新舊力量永遠在博弈中,湘財證券表示,舊勢力由於行業已證偽,只有行業龍頭才能留下來;而新勢力年輕氣盛,容易在風險偏好提高的上升趨勢中有上佳表現,但同時新力量彈性很大,需要重點注意節奏的把握。

容維證券表示,目前滬指處於尋底階段,權重金融、地產並沒有護盤跡象,在權重股調整階段,股指並未出現恐慌性拋盤,下跌動能明顯不足。預計築底需要持續1~2周。

也有機構分析表示,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應該把佈局重心轉移至優質成長股上面來。A股市場資金大騰挪已經開始了,下一輪必將是優質成長股的牛市,眼下磨底階段是佈局的大好時機。

根據對政策環境、經濟、企業盈利、資金面等多重因素的考量,招商證券對A股2018年下半年表現持相對樂觀態度,下半年的投資主線為“科技+消費”。

海通證券表示,國內自主品牌正在加速崛起,消費龍頭企業估值溢價率仍低於美國。服務消費已經嶄露頭角,多數為中概股公司,靚麗的業績助推股價。

方正證券表示,操作上,輕指數、重個股,逢低關注電子、智能裝備、新材料及次新股,迴避股價高高在上的個股。

華泰證券表示,行業層面,除去近期一直符合避險情緒且有業績基本面的消費、醫藥板塊以外;銀行、地產、週期股估值基本調整到位,可以擇時逢低優選龍頭標的進行配置。■

券商看盤

01

廣發證券:

絕處逢生 績優股的牛市績差股的熊市

廣發證券戴康表示,熊市還是牛市?績優股的牛市,績差股的熊市。上證綜指自2016年低點以來錄得近10%漲幅,但個股的漲跌幅分化極大。A股策略分析師應跳出原有大勢研判和行業比較框架去提示投資者過去兩年A股生態已經、正在、將要發生的三大變遷。消費龍頭(擴估值)、週期龍頭(漲業績)震盪走高,“以龍為首”才剛剛開啟,小盤股、創業板貼現率上升(縮估值)下行。

先禮後兵,絕處逢生,消費底倉,先週期,後成長。我們預計A股市場正在構築中期底部,先防禦,後進攻。觸發反彈因素的先後順序是:1)信用緩和與擴大內需政策;2)貿易摩擦過程中出現偏積極的信號;3)資金供求關係悲觀預期的修復。建議消費底倉,先週期,後成長。以全球估值橫向比較中依然合理低估的消費龍頭為底倉(化藥/旅遊/食品飲料);先進攻受益於中報較佳與潛在信用緩和政策的週期龍頭(煤炭/鋼鐵/地產);雖然我們對創業板持有一貫的謹慎看法,但預計三季度中期貼現率下行將驅動創業板較大級別“反彈”。

02

招商證券:

A股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迎來開啟真正長牛契機

根據對政策環境、經濟、企業盈利、資金面等多重因素的考量,招商證券對A股2018年下半年的表現持相對樂觀態度,下半年的投資主線為“科技+消費”。風險主要來自於外部衝擊,A股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迎來開啟真正長牛的契機。

中國經濟政策思路面臨重大調整,企業盈利韌性猶存,A股資金面有望明顯改善。同時,A股面臨的外部衝擊仍不可小覷,考慮到中美經貿關係惡化、強勢美元和香港市場面臨的風險,一旦外部衝擊明顯加大,則A股仍存在較大波動的可能。風險與機遇並存,總的來看,來自於A股內部的負面因素和外部衝擊疊加效應,短期內加劇了市場的下跌,經過持續調整後A股的估值水平整體已經處在歷史較低的區間,體現了對於諸多風險因素的悲觀預期。2018年下半年或成為真正長牛的起點。如果投資者能夠看到政府對外抵禦壓力,對內堅定落實改革,改變以往過度依賴地產和基建的政策導向,著手提升科技和消費,並著手加強資本市場的改革和制度建設。則投資者的信心有望提升,相信2018年下半年有可能是A股真正長期牛市的起點。

科技和消費為配置主線。由於正處在一輪智能革命中,政府對於新興產業予以諸多支持;同時,政府在著手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費潛力,因此,大眾消費品有望受益。總的來看,科技成長和消費成長等成長股更加吸引資金青睞。 ■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