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死了多少日軍?

歷史假專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場及其慘烈的世界性大戰,無論是法西斯陣營,抑或是反法西斯同盟,都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在這場已經無法區分戰線與後方的戰爭中,數不盡的無辜民眾被戰火剝奪了生命,直面炮火、身處煉獄當中的戰士們更是九死一生。

在歷經硝煙與戰火的洗禮之後,那些得以返鄉的反法西斯戰士們受到了世人們的尊崇,而那些不幸戰死沙場、長眠異鄉的勇士也被後人所歌頌、所銘記。對於他們的功績最好的紀念,除了那一次對於全人類而言都無可比擬的勝利,還有就是他們在戰場上的付出——血與淚,還有斃敵數。

關於斃敵、戰死這事,戰勝方誇大、戰敗方隱瞞,自古便是如此,因而一場戰爭的傷亡總數出現兩個甚至多個版本也不足為奇。另外,各國對於戰死、被擊斃的定義也不一樣,也會導致最終給出的結果不同。

如美軍,他們的標準就很嚴格,除非直接死於敵軍炮火,其他情況一般不算英勇戰死。好比在戰場上為了規避炮火,駕駛員駕駛車輛翻車導致人員傷亡,這樣的傷亡就不算戰死而算意外死亡。

放到二戰時期的日軍,他們對於因傷勢嚴重而死亡的戰士也不列入戰死之列,而因後勤補給不足導致的傷亡也不會列入戰死。所以,在日軍的檔案中,會發現他們的戰死的比例相當低,除了瞞報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於此。

不過,在本文中,我們就姑且討論寬泛意義上的“戰死”,即日軍在整個二戰期間所有的死亡總數。

儘管中、美、日、澳等國家都對日軍在二戰中的傷亡統計都略有差池,但相對於日軍那些令人抓狂的、真真假假的檔案數據來說,有一個指標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粗略、卻相對靠譜的數據,那就是靖國神社的供奉數。對國人而言,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一事確實令人難以容忍,不過今天我們在這裡要看的是它的供奉的靈位數。

上文說過,日軍在對上層的戰報中會有一定的瞞報操作,再加上由於戰需、宣傳上的需要,一些傷亡數也會被隱瞞起來。但是,靖國神社對於二戰時的日本來說,卻是接收所有在外征戰而死亡的將士遺骸,並把他們供奉起來的地方。就這一點來說,靈位的數據不大可能造假。而根據一份2005年的統計,日本靖國神社供奉的二戰期間戰死者靈位已達230餘萬。可能近年來會新發現一些遺骸,導致靈位略有增加,不過數據大體上變化不會太大。

就此,我們可以大致得出日軍二戰戰死包括戰後共死亡230餘萬人的結果。

除此之外,我們再看看其他日方數據:在服部卓四郎的《大東亞戰爭全史》中,這位前日軍陸軍大佐給出的數據是185.88萬。這一數字看起來與靖國神社有較大的出入,不過再加上日本宣佈停戰後所統計的戰時各種原因的傷亡,這一數據與停戰前的靖國神社供奉數還是差不多的。

另外,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從1937年起,日軍海陸兩軍至二戰結束共計傷亡212萬人。若算上日軍所謂的“滿洲事變”和“支那事變”另外記上的18萬人,那幾乎就有230萬人的傷亡。這又與靖國神社戰後的傷亡統計幾乎對得上了,不過這有點不同,因為這些傷亡統計不是算上戰後的,而是戰時的傷亡統計。因為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日軍的遺骸還未運送回國,所以,靖國神社的靈位數還沒有太大的變化。

從上述的材料中,我們可以大致做個推斷,日軍在二戰期間因戰事而死亡的人數不會小於240萬左右。其中厚生省的數據還算可信的。畢竟這組數據是在戰後盟軍佔領當局主導下的日本政府所統計的。再加上這份數據又涉及到戰後軍人家屬的撫慰、以及日本重建工作,所以誇大或者隱瞞的意義不大。

或許未來幾年,隨著日本政府對於日軍的遺骸的蒐集與整理,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份更為詳實的統計數據。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著作的出版,我們或許也能看到更多關於日軍總體傷亡的相關研究成果。不過,僅就現在240餘萬之眾而言,也足以令我們從一個側面一窺當年那些反法西斯戰士們的英勇與無畏了。

《大東亞戰爭全史》,服部卓四郎

《満州事変以降の戦沒者及び恩給を受ける戦傷病者の概數一覧》

《大東亜戦爭における地域別兵員及び死沒者概數(厚生省援護局,昭和39.3.1作成)》

《靖國神社戦爭別合祀者數(毎日新聞2005年6月20日の記事による)》


協虎戰爭史

二戰中戰死的日本士兵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上的,另一部分是太平洋戰場上的,而日本靖國神社供奉的日本陣亡日軍是246萬(包含明治維新,一戰,日俄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近代戰爭),而二戰陣亡靈位在232萬左右,而且這個數字是在逐年增加的,這和之前日本官方多次公佈的數字相差了幾倍。

(日軍死亡人數報表)



第一,戰時中國戰場日本方面和我方記載。

在戰爭期間,中國戰場上死去的日本軍人,比日本官方當時公佈的數字差很多。原因就是日本官方害怕因為傷亡太多,會讓士兵失去信心,影響士氣,所以選擇少報陣亡人數,假如傷亡實在慘重,乾脆不公佈。

根據日本後來公佈的一份絕密檔案來看,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在中國戰場上死亡人數是在19萬人,難道我們十四年抗戰,居然只有19萬人,還不及菲律賓戰爭中日本陣亡士兵的一半多(菲律賓大戰,日本陣亡了50萬人)



(一柱為一個人)

根據何應欽《八年抗戰》一書中的統計,日軍陣亡人數是在48萬人左右,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的統計是55萬人,這還不包括很多漏掉的,以及因為日本官方瞞報,瞎編出來的陣亡數字影響這個結果,根據後來披露的日本絕密檔案,日軍在中國戰場的陣亡人數在60萬以上。

第二,太平洋戰場。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精銳部隊的比例和中國境內的精銳差遠了。侵華戰爭初期,在中國戰場上的都是日本為軍國主義擴張而準備的日本精銳部隊,後期因為戰爭擴大,戰時吃緊,傷亡很多,日本不得不向本國徵兵,從事各行各業的男人被迫加入戰爭,就連未成年的孩子都被迫進入戰場,為天皇陛下效忠,獻出自己的寶貴的生命,所以雖然日本兵增多,但是戰鬥力卻整體下降,僅菲律賓一戰,日軍就傷亡了50萬人,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日本官方宣佈的19萬死在中國戰場上的日本兵。


(揹著戰友骨灰盒的日本軍人)

第三,互相殘殺致死。


他們會殺死自己的同胞,或者讓他們自殺,避免他們成為累贅,也同樣是為了避免他們會洩露行蹤,告訴他們這是為天皇效忠最好的出路,而這一部分人的死亡原因要麼是被編造,要麼不會被計入死亡名單。



多數時候,日本人為了鼓舞士氣,瞞報傷亡人數,以製造日本戰無不勝的神話,而這種掩耳盜鈴的方式,最終吃啞巴虧的還是懵懂不知,被洗腦的普通士兵。


軍事一點通

軍事偵探給大家分析: 日本作為二戰的主要參與者,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舉國之力發動侵略戰爭。當時二戰中日本開闢的主要現場有:東南亞,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那麼到底有多少日本軍人死於二戰?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由於武器裝備懸殊過大,日本在太平洋死亡的人數最多。根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的調查,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陸軍一共死亡約110萬人,海軍一共死亡40萬人左右,大約150萬的日本軍人死在太平洋戰場上。太平洋戰場消滅的日軍佔日本總兵力三分之二左右。



1937年爆發侵華戰爭,在中國日本人戰死估計在40萬人左右,外東北戰死約2.65萬人,在緬甸戰死約18萬人,中國遠征軍殺敵在1萬人左右。日本宣佈投降後在東北還死了約2萬人,全是蘇聯人殺的。日軍在菲律賓戰死正規軍48萬人左右。蘇聯諾門坎衝突中擊斃日軍1萬人,出兵東北擊斃日軍8萬多人,在西伯利亞勞改營折磨死日本戰俘約6萬人,合計共殺死日軍15萬人。二戰中因飢餓,疾病和自殺而死的日本人,對了還有失蹤的估計在5萬人左右。。。各種原因無法統計具體人數。

二戰開始前日本人口在73,114,308人左右,二戰後日本死亡人數佔1939年人口總數2.90 %到 3.86%左右,當時日本動員參戰的人數為700萬人左右,日本官方公佈的數據死亡人數約在300萬人。根據問題這裡排除平民,日本戰死的軍人約在240萬人左右!對於日本人這彈丸之地是重大損失了。

小日本死得其所!哈哈,以上都是我不完全統計。


軍事偵探

二戰中日軍公佈陣亡數字還是相對可靠的,只不過統計的截止時間不通而出現幾個不同版本,有180萬,232萬,310萬的說法,180萬指從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八月傷亡數,232萬指從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10月傷亡數,包括戰後衝突中傷亡數,310萬還包括了廣島原子彈和東京大轟炸死亡數以及被俘虜到西伯利亞受折磨死亡的關東軍人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