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先鋒」飛彈速度高達20多馬赫,美國有哪些武器可以攔截它?

戀情聖子

哪些武器可以攔截它,先鋒導彈的速度高達20馬赫,只要俄羅斯不是完全吹牛,只要有十馬赫的速度,那麼導彈就是無法被攔截!

20馬赫的你還指望攔截?攔截彈的速度再怎麼也得比他這個導彈的速度快吧!


不然究竟是誰攔截誰呀。你哼哧哼哧哼哧爬上去的人家默默飄了個移,繼續走。

20馬赫的速度。可以這麼說要麼攔截彈的速度高達30馬赫。要麼你用的是激光攔截。因為在20馬赫的高超聲速武器面前。現有的反導武器,全部是垃圾。


所以想要攔截高超聲速武器的話,要麼趁他的速度還沒有起來的時候,趕緊把它揍下來。要麼乖乖等死,這也就是為什麼彈道導彈很難攔截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彈道導彈的改裝版。飛行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強,攔截難度更大)

所以乖乖等著導彈在上升段(往高爬的那部分,但是大國嗎emmm指望上升段攔截?這做夢做的有點過分...)

想要攔截這東西,也就能指望指望鋪路爪的。要是鋪路者沒發現,那就完蛋去吧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在說什麼武器可以攔截“先鋒”導彈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先鋒”導彈是個什麼樣的導彈。

根據推測,“先鋒”導彈的彈頭就是高超音速滑翔器

與普通彈道導彈不同,“先鋒”導彈並非從外太空直接一頭扎向目標,而是在抵達目標之前就在臨近空間與大氣層之間以“打水漂”的方式進行滑翔,等到了目標上空的時候再打開導引頭進行末制導進行修正,然後才從30公里左右的高度一頭俯衝向目標。

動能攔截器的外形和制導方式決定對這種高度飛行的彈頭無能為力

這種打水漂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延長射程,還大大增加了攔截難度,目前美國NMD攔截彈的導引頭採用的是紅外製導,而且外形不規則,只能在外太空有效工作,在打水漂這個高度會出現急劇的氣動升溫,進而導致導引頭被致盲。至於雷達導引的攔截彈比如愛國者PAC3等多以防禦中短程導彈為主,“先鋒”導彈宣稱的20馬赫速度尚不清楚是全程還是最大,如果考慮到最後還可以打開導引頭進行最後瞄準的話很可能會降低到6-7馬赫附近,還是有一攔之力的,否則就是白扯。

或許激光炮將成為對抗這一武器的利器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可以攔截,那就是在其還沒有進入滑翔階段,仍處於外太空的時候進行攔截,也就是說需要宙斯盾攜帶標準3導彈前往比較靠近俄羅斯的地方,這時候“先鋒”導彈的高度雖然比較高,但速度也是比較低的,更重要的是沒有大氣的干擾,動能攔截器可以有效的發揮自己的作用。其實攔截這種導彈最好的方式是激光炮,那個波音747攜帶的大傢伙可以在該導彈整個飛行段進行有效的攔截,只可惜已經下馬。


軍情解析

如果“先鋒”導彈速度真的高達20多馬赫,美國現階段的反導和防空火力還真得攔不住它。因為現有的反導防空體系都是針對彈道導彈研製的,而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的飛行軌跡和彈道導彈有很大的差異,現有的反導系統很難有效攔截。

這裡面不僅僅是攔截彈本身能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現有反導預警體系,很難能夠發現高超聲速導彈的蹤跡,即使發現了,留給它的反應時間和攔截髮射窗口時間也被極大的縮短了,很難有效攔截。

不過,針對超高聲聲速導彈給現有防空反導體系來帶的嚴峻挑戰,美國也正在積極研究針對具備高超聲速滑翔和末段機動能力導彈的新一代反導系統,美國已經將增程型“薩德”系統的研製進度大大提前了。增程型“薩德”主要改進是將助推器改進為兩級,這樣在將導彈助推到一定速度後,可以拋棄掉助推器,減小重量,從而獲得更大的速度和過載,增程型“薩德”一旦研製成功後,將成為攔截高超聲速導彈的有效武器。此外,美國還在積極研製機載型激光攔截反導武器系統,主要在助推段對高超聲速導彈進行攔截,也是一種非常有希望的攔截手段。除了增程薩德和激光武器,洛·馬還在進行另一項重要研究項目,即為現役的GBI攔截導彈研製多彈頭攔截系統,也具備攔截高超聲速導彈的能力。

不過,這都是美國宣稱的具備攔截高超聲速導彈能力的武器,具體實戰表現如何,現在還很難說。


兵工科技

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公開表示,俄羅斯將按時製造出更先進的新式武器,並將準時交付給俄羅斯軍隊使用。其中高超音速武器是非常有看點的項目,飛行速度達到10馬赫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已經正式投入使用,而另一款速度更快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先鋒”戰略導彈系統也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俄羅斯計劃在2019年獲得這款飛行速度超過20馬赫的戰略級裝備。

“先鋒”戰略導彈系統的速度遠遠超過現有大部分導彈和攔截彈,而且這種導彈採用多平臺發射模式,陸基發射系統和空基飛機、天基平臺都可以配備“先鋒”導彈,導彈能在大氣層外進行復雜路徑飛行,並在接近目標上空時制導突防。俄羅斯表示“先鋒”導彈的性能是最先進的,而且現有反導系統基本上無法攔截速度如此之高、路徑如此複雜的高超音速導彈。

俄羅斯發展“先鋒”戰略導彈系統,是對於美國退出《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的回應,該條約限制美國和俄羅斯發展全面反導系統,以確保核威懾效力的存在。美國於2001年退出反導條約,並且加速全球性導彈防禦系統的佈局,這讓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大幅削弱,俄羅斯不得不開發更加先進的戰略投送武器。

美國現有的防空系統是多種多樣的,這些防空體系被分為預警系統、作戰系統、指揮通訊系統等板塊,由於美國的偵測能力極其先進且遍佈全球不同區域,所以俄羅斯的“先鋒”導彈在上升階段可能就會被美國的預警系統所發現。

但是能夠發現不代表能夠攔截,美國現有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標準導彈、末端高空防禦系統都很難對“先鋒”導彈構成明顯的阻攔效果。因為“先鋒”導彈實在太快了,而且其路徑多樣,現有的攔截彈在速度和追蹤能力上處於很大劣勢。同時攔截範圍也是一個大問題,目前世界上攔截距離最遠的防空導彈系統是俄羅斯的S400導彈,其最大攔截半徑也才400公里。“先鋒”導彈的機動性極強,輕易就可以繞過這樣的範圍。

不過當美國意識到攔截手段無效的時候,美國就會選擇以攻為守的方式,也就是說美國也會發展類似於“先鋒”導彈的威懾性武器,在威懾能力方面再一次達成平衡。而美國現有反導系統,仍然能夠對其餘俄製武器起到制約性作用。所以今後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美國和俄羅斯的角力還將繼續進行下去。


白虎堂

先鋒導彈是一種高超音速飛行器。一般來說,這種武器的飛行速度是5馬赫以上。近來,除了一系列傳統彈道武器系列測試外,近空間的、近空間大氣助推滑翔的、小跨空間機動的這三種高超聲速飛行器也逐漸興起。

先鋒導彈具有速度超快、耐腐蝕性強、耐溫、突擊穿透強等優點。先鋒有特別優化過空氣學上的氣動造型。作戰行動中,先鋒會由助推器加速器發射到100公里的空間和地球大氣層的邊緣上,在達到飛機飛出大氣層並自由飛行的高度後,達到理想的高超聲速,最高速度為20馬赫。按照這個速度,可以在15分鐘內從俄羅斯飛到華盛頓。飛行速度不僅比目前的巡航導彈快得多,而且也比洲際彈道導彈留給對手的反應時間要短得多。先鋒上面配備大型火箭助推器,它不僅能保證靈活、快速反應的推進,而且能夠為飛機提供足夠的速度,未來可能在陸地、空中和天基平臺上發射更多。

因此,與傳統巡航導彈相比,先鋒導彈可以進行更復雜的彈道規劃和戰術機動。它可以從任何方位各種角度高度距離接近目標,有效地避免了敵軍反導防衛系統的半球形探測區域,達到快速隱蔽穿透的效果。在目標附近,先鋒導彈可以實現側向縱深與大幅模機動,靈活主動繞開或逃逸敵軍導彈防衛體系,對目標施行精尖打擊。根據俄羅斯的說法,目前正在服役的所有導彈防禦系統對於先鋒來說幾乎是形同虛設的。

故此,目前美國沒有任何武器能攔截它。既然導彈防禦系統無效,那麼只有非導彈的方式實行攔截了,在未來,隨著電磁炮與激光武器成熟應用,或許會帶來截下此武器的新思路新戰法。


水鏡曉先生

俄羅斯的“先鋒”導彈若有俄方宣傳當中的性能,那必將是美國的噩夢。該導彈的各項性能指標與以往的洲際彈道導彈有很大不同,因此美國開發的用於攔截傳統彈道導彈的各類攔截系統都很難起到什麼顯著的作用。套用中國的一句俗語: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的確該好好研究研究。

美國一直想通過自己的軍事優勢做到在戰時,美軍可以攻擊到敵方,而敵方的攻擊將遭遇美軍的有效攔截。這一直是美國戰略武器發展的重要領域,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出了一些成果。例如通過艦艇搭載的防空反導導彈標準-3對敵手的彈道導彈進行抵近防禦,以及各地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還有最後一段的愛國者系統。除了這些導彈還有一整套複雜的系統,來支持它們有效的發揮攔截彈道導彈的作用,未來還會不斷加入新的子系統與各類反導導彈,以便不斷完善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BMD)。

這些反導攔截系統都是基於傳統意義上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而作為主要潛在對手的俄羅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開發出更強的能夠規避這些導彈的先進武器系統,這次試射的“先鋒”導彈就是為專門對付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而研製的。只要導彈的突防能力足夠強,一切防禦系統也只能抬頭興嘆。

俄羅斯的目的就是要讓美國感覺到無盡的威脅,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也只有這樣俄羅斯才有穩定發展的國際環境。為了俄羅斯的未來類似“先鋒”一樣的導彈系統只會越來越強,這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沒有根打狗棒在手,世界上的惡狗還是很兇的。


異域邊緣

20馬赫速度在高超音速範疇也是領先技術,美國作為超音速攔截的技術領先國家。目前為止能夠攔截的技術實驗數據是2.5馬赫。

高超音速飛行器目前領先的國家主要有中美俄三國,有技術壟斷的趨勢。從目前來看,在這一領域明顯矛明顯佔據上風。而且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太可能出現矛盾平衡的問題。只能是矛矛對決,最好的進攻就是防禦。當沒有防禦手段時,進攻就是最好的辦法。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目前為止,中美俄都只是實驗數據。20馬赫最早有美國人創造,後來被中國人打破。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實驗數據上中國暫時領先。

由於空氣阻力的天然氣象物理性質,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應用前景會受到諸多限制。理論數據實驗和實際應用、再到能真正武器化那一天。距離還很遙遠。


核子獵潛艇

到了20馬赫這個範疇,就不是導彈系統能攔截的了,攔截彈速度要比目標彈更快才行,40馬赫?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換電子戰、微波武器、定向能武器等新概念武器。

目前美軍還無解,也好,起碼又重新達到了戰略平衡


0屎粑粑0

其實也沒那麼難,大家都知道守株待兔呀!兔子跑那麼快,還不是撞死在一動不動的木樁上了呀!有時間就可以攔截,只是大家需要的時間不同罷了,比如,你跑得快,你發射都跑了幾百公里了,我只需要在你經過的彈道上空攔截就可以了,不需要追著你快導彈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