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到病除!宜春這位「設備醫生」真牛

手到病除!宜春這位“設備醫生”真牛

機器設備和人一樣,運行久了,難免會有“頭疼腦熱”的時候,這時就需要“專科醫生”大顯身手了。在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今年獲得“宜春工匠”稱號、現年58歲的設備部部長羅慶輝乾的就是這活兒。他整天專注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降低機組設備的故障率,讓它們“跑”得更歡、更順暢。

同事眼中的“救火隊長”

手到病除!宜春這位“設備醫生”真牛

提起羅慶輝,凡是和他共事過的同事都會豎起大拇指。作為一名專業的機械修理工,多年工作經驗讓羅慶輝不但精通各種機械設備維修技術,而且熟練掌握了車床、刨床、磨床等機械加工設備的操作技能和工藝。

“醫生”看病,最關鍵的是找到“病因”,作為與設備“打交道”多年的行家裡手,羅慶輝往往能準確“把脈”,對症開出“藥方”。在銀鋰公司的員工內部,羅慶輝有個稱呼:“救火隊長”,意思是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跑,常常一個電話打過來,他就會在10分鐘內趕去“救火”。

刻苦鑽研成為業務能手

在銀鋰公司,除了“救火隊長”,羅慶輝還是出了名的業務鑽研能手。

2017年年底,公司工藝改進,首次引進窯爐設備,對於這個新到的“成員”,大家既興奮,又緊張。面對一箱子複雜的操作說明書和技術手冊,沒有現成的經驗借鑑,對大家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挑戰,而對年近60歲的羅慶輝來說更是如此。但他清醒地意識到,新一代知識型產業工人要是“能文能武”的複合型人才。

憑著對窯爐設備的好奇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在其他員工都下班後,羅慶輝每天依然堅守工作崗位,一天18個小時地鑽研設備的操作及維修手冊,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即虛心向廠家技術人員請教。

去年12月,正是新設備試運行的關鍵階段。為了及時解決設備可能出現的故障,保證設備正常運行,羅慶輝帶著設備部的同事24小時守在車間。12月的氣溫已經降至10度左右,寒冷的天氣讓廠裡年輕的小夥子都有些熬不住,但羅慶輝卻始終堅持徹夜值守。凌晨兩三點,實在熬不住了,他就和同事在車間外邊的綠化帶打個盹,眯幾分鐘後用刺骨的冷水抹把臉,然後繼續守在車間。在羅慶輝的帶動下,廠裡不到兩個月就很好地掌握了該窯爐的技術要點。

去年銀鋰公司一期技改項目正式動工,羅慶輝積極參加了公司對生產設備的技術改造,參與了新的造粒設備選型,並在廠家原設備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改造後的設備從根本上解決了原來的漏料、揚塵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員工的工作環境,也為公司減少了原材料的浪費,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傳幫帶”傳承工匠精神

手到病除!宜春這位“設備醫生”真牛

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銀鋰公司二期項目正式動工並已經進入設備安裝及調試階段,羅慶輝先後參與了設備選型、參數制定及設備安裝。整個施工工藝及設備的準備雖有現成的版本可以參考,但為了在現有的工藝基礎上有更好的提升,技術人員必須自己去摸索。羅慶輝經常和研發人員及設備廠家探討至深夜,為二期投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羅慶輝“傳、幫、帶”的作用下,公司一大批機修技術人員成長起來。對機修技術人員,他嚴格要求,耐心指導,毫不保留地傳授自己的技術和經驗,鼓勵他們超越自己。

甘益錢是公司設備部電工班班長,既是羅慶輝的同事,也是他的得力助手。作為一手被羅慶輝教導出來的高徒,甘益錢對羅慶輝這位師傅的最大印象就是認真、心細。

“他每天都會比我們提前近半個小時上班,然後花最少一個小時在廠裡巡查設備,查找設備隱患。這個習慣已經從羅工個人的習慣變成了我們整個設備部的習慣。”甘益錢說,在羅慶輝的帶動下,廠裡的設備故障很少有超過一個小時還不能解決的。

強將手下無弱兵,羅慶輝昔日的幾位搭檔和徒弟如今都已成長為骨幹。在公司,羅慶輝帶領的團隊多次受到表彰,但他總是說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今年,他被評為首屆“宜春工匠”,在榮譽面前,羅慶輝仍然保持著一種匠人的質樸,他說:“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這就是我和我的團隊對工匠精神最深刻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