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雲標杆!人民日報緣何點讚阿里雲和「最多跑一次」

近日,在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浙江“最多跑一次”再次獲認可,入選“數字中國”建設最佳實踐。

在這背後,阿里雲將擅長的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改革結合,支撐起了改革數據共享的需求,也創新了政務雲的服務新模式。

政務雲標杆!人民日報緣何點贊阿里雲和“最多跑一次”

人民日報也撰文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為服務老百姓指明瞭方向。為什麼阿里雲能成功助力浙江,共創了政務雲的新標杆?我覺得可以歸類為以下幾大原因:

一、成功實踐經驗多

城市大腦、天文臺、FAST、北京機場、EMS、茅臺、中石化、天合光能、中策橡膠、特驅集團......阿里雲擁有豐富的上雲實踐經驗,雖然以上這些不是互聯網原生的企業,用起互聯網技術來,比互聯網企業還快,幾乎有種超車的架勢。

政務雲標杆!人民日報緣何點贊阿里雲和“最多跑一次”

讓原本誕生於互聯網線上的雲計算技術,全面進入線下的物理世界,驅動數字中國的發展。

二、思想創新和技術突破

傳統硬件廠商提供的政務雲模式是盒子(硬件)+企業軟件,但這隻能滿足初級的企業信息化需求,同時,因為單個垂直IT系統的建設使得政務信息的互通成為前所未有的難題。

相反,19年的互聯網實踐中,阿里巴巴得出“大中臺、小前臺”戰略打法:整合產品技術和數據能力,構建強大的中臺,讓前臺變得足夠小,核心能力以數字化形式沉澱到業務和數據中臺。結束了不斷的重複建設,對10%的差異,只建設10%甚至更少的新系統。

政務雲標杆!人民日報緣何點贊阿里雲和“最多跑一次”

依靠阿里雲的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打破傳統IT的煙囪式架構,將技術能力和數據沉澱到中臺,避免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讓創新業務快速落地,讓數據流通,最終實現全局智能。

三、從內到外“一改多得”

浙江“最多跑一次”惠民項目基於阿里雲平臺建設,通過構建中臺系統實現政務數據流通,打破傳統IT的孤島模式,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政務雲標杆!人民日報緣何點贊阿里雲和“最多跑一次”

最終,浙江57個省級政務系統、3600多項業務流程在阿里雲平臺上,讓老百姓的一個需求只用跑一次市民之家就能搞,市民的滿意率達到了94.7%。此外,江蘇一張網、雲上貴州、人社部、海淀稅務局、中國氣象局、國稅總局、浙江互聯網法院等也都在採用阿里政務雲的力量。

在2017、2018兩年的《省級政府網上政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中,浙江連續兩年排名第一,貴州,江蘇分別排名第二、第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