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房價有沒有升值潛力,我該看哪些因素?

從經濟學上的價值規律來看,影響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因素肯定是供求關係,但是因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特殊性,國家政策調控對房價的走勢也起著重要作用。具體來看:

首先,政策調控從宏觀上影響房價走勢。無論是1998年我國結束福利分房、商品房時代全面開啟,還是2008年經濟危機後國家4萬億的刺激政策,還是現在樓市調控長效機制的制定和實施,都對當時的房價走勢起到重要影響。目前,由於國家對房地產調控較為嚴格,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已經有所下降,從2016年的930新政至今,全國50個大中城市房價的漲幅均已下降,且未來短時間內房價也不會有大幅度上漲,基本維持平穩狀態。

其次,城市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影響房價。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形勢決定了是否能吸引更多年輕勞動力的流入,而年輕勞動力作為樓市剛需的主力,是支撐一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基礎。因此往往經濟發展迅速且經濟總量大的城市,吸引的年輕勞動力更多,房價也往往更高。舉例子,從同級別的省會城市房價來看,東北地區的瀋陽,長春和哈爾濱與長三角地區的南京、杭州相比,雖然都是省會城市,但是因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滯後,人口外流嚴重,導致東北地區省會城市的房價和長三角甚至是部分中部地區省會城市的房價相比,每平米相差1萬多。

再次,外部資源利好的注入是城市房價大幅賬上的關鍵。鐵路、高速和機場的修建,或者是大型企業的入駐,都會在短期內提高房價。比如京津冀“大七環”、首都第二國際機場、京張高鐵、京沈高鐵的修建,讓環北京城市在短期內房價有較大幅度的上漲,並且隨著這些交通線路的運行,這些城市不僅僅房價會上漲,城市的經濟和人口規模也會有更大的提升。

一個城市房價有沒有升值潛力,我該看哪些因素?

最後,城市土地的可發展空間也決定了未來房價的上漲空間。這個主要是在一個城市內部比較,很多早期建設的老城區雖然配套較為完善,但是由於當時知識和技術的限制,城區內配套也容易出現問題,包括給排水不合理和道路擁堵。同時因為老城區有大量人口居住,城區改造的難度非常大,且沒有足夠的土地和空間做新的規劃發展,因此後期很可能被後發展的新區所超越,宜居屬性遠遠不如新城區,這也是很多新城區房價最初很低,但是後期房價快速上漲的原因。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