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根本沒有魔咒,有的只不過是勒夫們愚蠢的堅持和倔強

今天凌晨,2018俄羅斯世界盃F組最後一輪比賽結束,德國0-2負於韓國,德意志戰車以小組墊底的成績結束了世界盃之旅,這也是他們歷史上首次未進16強。

世界盃根本沒有魔咒,有的只不過是勒夫們愚蠢的堅持和倔強

面對韓國,德國的首發排兵顯示了勒夫的倔強,他堅持貫徹自己不變的戰術打法,但前兩場比賽早已證明,即便能夠取勝韓國,這樣的打法也會讓德意志戰車褪一層皮。

開場後,韓國延續了對犯規的執著,他們兇悍的防守動作甚至踩掉了厄齊爾的鞋。而德國則是有板有眼做著傳球、控球、傳球的遊戲,空有控球率,對韓國的防線沒有任何威脅。

高潮永遠在最後,韓國的意外進球殺死了比賽,但是縱觀全場,德國進攻的疲軟並非偶然。

要多少勇氣才能堅持這樣的足球哲學?

成功與失敗只在一念之間,而勒夫卻要在大賽上堅持自己不成熟的戰術,放棄薩內,早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決心,本場比賽格雷茲卡首發不過是對穆勒狀態的擔憂而已。

世界盃根本沒有魔咒,有的只不過是勒夫們愚蠢的堅持和倔強

對於勒夫來說,維爾納依舊是他貫徹戰術思想的重要棋子,而戈麥斯永遠只是變陣的後手。前兩場戈麥斯替補上場的威脅依舊不能給他帶來一個首發位置,他在勒夫心中只能是作為替換中後場隊員的搏命選擇。三場比賽,每一場的前60分鐘,幾乎都是勒夫在浪費球隊的時間。

勒夫心中或許有自己宏偉的戰術算盤,但是德國的戰術看上去永遠缺少一個關鍵角色。勒夫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幾乎沒有留給德國太多變陣的可能,這樣的大賽裡,沿襲著一條路走到底,勒夫在和誰比倔強。

到底是誰在揹負球隊的創造力?

經典前腰厄齊爾被人詬病,節奏大師克羅斯縱然奉獻絕殺卻也難掩整體狀態的不佳,缺乏速度的德拉克斯勒和格雷茲卡,迷失狀態的穆勒。如果算上擁有一顆中場心的基米希和喜歡拿球組織的博阿滕,德國陣容裡擁有太多現代足球變革出的非典型10號。厄齊爾在德國國家隊的低迷,恰是源於克羅斯核心位置的穩固。

世界盃根本沒有魔咒,有的只不過是勒夫們愚蠢的堅持和倔強

功能重疊,這是德國陣中的重要問題,太多的創造型中場,誰來給他們製造空間、跑動、拉扯。在破大巴這件事上,傳球者過多並不能給球隊更多的幫助。

缺乏邊路速度,不光是在邊鋒位置,甚至在邊後衛位置上德國也沒有絕對的速度,再加上放棄前場支點,這些搭配問題都在一點一滴蠶食德國中場的創造力。

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國中路擁擠,和英格蘭的雙德之爭、日本香川、本田之惑並無不同,創造力是必需品,但卻不能太多。

多少意志才能衝破世界盃的魔咒?

其實德國並不是沒有衝破世界盃魔咒的機會,上一場比賽,在絕望的深淵,克羅斯把球隊拉了起來,恐怕再也沒有球隊能有德國戰車的意志力,踩著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的經驗教訓,在第二場小組賽裡跳出困境。

可惜的是,勒夫依舊我行我素,世界盃其實本沒有魔咒,只不過是冠軍教頭們陷入了自己的思維魔咒,誰能跳出對舊有戰術的倔強,誰就能打破魔咒。

世界盃根本沒有魔咒,有的只不過是勒夫們愚蠢的堅持和倔強

無數比賽都在證明,單純的傳控遊戲無法解決問題。小範圍的持球突破、禁區站樁高點,這些勒夫有的,他都放棄了。破密集防守還可以靠遠射,德國隊向來不缺乏遠射高手,然而勒夫的帥位不可能每場都讓克羅斯來拯救。

翻開勒夫的記事本,怕是每頁都寫滿了“戰術革命”幾個字,球迷們滿心期待等了三場比賽,才含淚從比賽結果裡知道了勒夫的想法,記事本上分明重複著“作死”兩字。

無畏的堅持並不值得,如果把勒夫比作唐吉珂德,這並不是一個過分的類比。

世界盃根本沒有魔咒,有的只不過是勒夫們愚蠢的堅持和倔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