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主导我们生命的因缘有哪两部分?

净界法师:主导我们生命的因缘有哪两部分?​ 佛法解读人生的现象,主要的观念就是从因缘来解读人生的差别,就是诸法因缘生。到底什么是因缘呢?具足来说人生的因缘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们从大小乘经论的总结可以知道,主导我们生命的因缘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生死的业力,一个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所以,其实我们在人生得到一个果报的时候,我们今生的果报,自己是不能主宰的。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由业力跟心力的一种交互作用。

佛陀出世以后,他解释人生的因缘,他先把心力这一块暂时不说,就是对一般根机比较初机的,佛陀先强调业感缘起。也就是说在藏通两教,佛陀讲到“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在业感缘起当中,思惟人生的现象完全从善恶的业力来思考。

从业力来思考人生,就会把人生二分法,人生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世俗谛,要么真谛,你只有两种选择。当然所谓的世俗谛,是三界的有漏因果,是生老病死的,所以从业感缘起的思考,你只能够被迫放弃生命的现象,而进入空性的涅槃,因为你别无选择,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无止境地受尽生老病死的折磨;要么去偏空涅槃。当然有智慧的人,他只好选择用空性的智慧,来生起出离心,放弃生命的现象,而到一种没有生命现象——灰身泯智的偏空涅槃。所以,业感缘起的思考是不圆满的,因为它只能够把生命消灭,不能够把生命改变。也就是说它不能去创造未来。

所以,当佛陀讲完藏通两教以后,佛陀开始讲别教的、圆教的大乘思想。大乘思想的缘起观就更加开阔,它从一种“万般皆是业”的思考,提升到“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们生命本来是被动的,就是说从业力的思考,你得到一个果报,你对这个生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你就跟着它走,该痛苦还痛苦,该快乐还快乐;要么你就是放弃。所以你对业力完全不能去改变它,因为这个业力是真实的。但是到了大乘思想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这个业力是怎么来的,它住在哪里。所以,佛教在讲事情都找它的原因——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会有业力。哦,原来业力是住在一念心识之上,它没办法单独存在的,它就在你一个明了的心识当中,才会有业力,就是阿赖耶识。

那么当业力跟你的心的思考结合在一起,这个业力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为什么呢?因为既然心识能够摄持业力,表示它可以受熏,它可以改造。虽然我前生造了很重大的罪业,但是我可以透过第六意识的如理思惟,把这个业力降到最低,我可以转识成智,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为菩提。

所以,我们从一种业力的障碍,而提升到业力的转变,那么这个时候对人生的解读就不是二分法,而是三分:世俗谛的现象界;真谛的空性;还有一个中道的真如。我们可以远离生死的执着,也应该远离空性的执着,走入一种非空非有的中道。


净界法师:主导我们生命的因缘有哪两部分?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目犍连尊者,他有一天依止神通力到了忉利天。他看到有一个忉利天的天人,长得非常的光明庄严。他就问这个天人说:“你是依何因缘能够生到忉利天来呢?”这个天人说:“我过去呀,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婢女。这大富长者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又打又骂的。但是我就奉持一个原则,就是不发脾气,不瞋。从进入大富长者家做婢女开始,到临终之前我就坚持不发脾气,不管他怎么打我骂我,我就是忍辱。我依止这个善法生天了。”

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又遇到另外一个天人。他又问另外一个天人说:“仁者!你是依什么因缘而生天呢?”他说:“我依止不妄语。我前生做生意的,做买卖的,我就如实地去买进,如实地卖出,我从来不妄语,我是坚持不妄语而生天。”

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疑惑了,佛陀说生天要具足修学十善业,而这两个人只修其中一种善业,没有具足修满十善业就能生天,因为小乘人是修学业感缘起,他是从行为本身来判定结果。所以到了佛陀处,就问佛陀说:“为什么他们只有少分的行为就能够生天呢?”佛陀说,因为他们在做这个善业善法的时候,有一种坚定的誓愿、强大的心力,他即便是少分的善法,也可以生天。


所以,诸位!我们先来思考这两个天人,与其说他是由善业来生天,倒不如更切实地说,他是因为善念而生天。就是说,他死亡的时候,是谁把他带到天上去的?不是业力,而是一种愿力了,是因为他“不瞋”的那个“心识”把他带到天上去,因为他“不妄语”的那个“善念”把他带到天上去了。

所以,我们从一种业力的思考,而提升到一种愿力的思考,这个时候你再看人生,更加全面了。因为纯粹空性的思考,就藏通两教的空性,这种带有出离心的空性有两个缺点:

第一个,它无相。它把有为的相状全盘否定,这样子是不公平的,不是所有的相状都有过失啊。诸位!佛菩萨有相状吗?当然有相状啊!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阿弥陀佛的正报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神通自在,寿命久远,这是相状;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也是相状。

相状没有错,问题不在相状,你把相状消除得干干净净的,这就是一个问题,也是一种极端。凡夫的心一股脑投入娑婆世界的相状,然后执着,当然这也是一种极端。过度地攀缘相状,过度地排斥相状,都不对!


所以,藏通两教的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把空性扫得太干净了,这是一个问题。你这样子对生命的现象全盘否定,人生变得毫无意义,这是不对的。人生应该有所放弃有所追求,未来应该追求一种有相的依正庄严,不能对相状全盘否定。也就是说,大乘佛法的空性,它更多的是消除你的执着,问题不在相状,是你的遍计执,你自己的执着才是生命的盲点,相状没有错,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小乘的空性没有愿望。空性里面它是无相无愿的空,它对来生没有期待,所以它没有一种创造未来的概念,它一心一意要把生命消失掉,所以这个是最大的盲点。两大盲点:一个无相;一个无愿。

大乘佛法的一切唯心造的思想,摆脱了小乘的偏空思想,建立一个中道的概念。就是说,生命的空性是可以有相状的,生命对未来是有所期待的。虽然我现在不够好,但是我可以去改变,可以创造未来,你不一定要完全逃避或者完全放弃。所以,我们从小乘的空性进入到大乘的空性就不太一样了,就开始进入到一种真空妙有的因缘。
净界法师:主导我们生命的因缘有哪两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