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網貸平台「團滅」,6家爲國資系!如何避免理財交「智商稅」?

摘要:現在早已過了閉眼投資就能賺一票就走的時候了

42家網貸平臺“團滅”,6家為國資系!如何避免理財交“智商稅”?

撰文|蜜姐

一覺醒來,彷彿滿世界都被一週內倒閉42家網貸平臺的消息刷屏了。

蜜姐起初還不信,但四處收羅了消息後,發現信息源來自一家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

而消息不僅於此,全國的這42家出問題的網貸平臺中,還有國資系企業,而且其中還有一家跑路了。

民營系靠不住還好說,現在連國資系都出問題,這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蜜姐上次還開玩笑地說,最近如果投資網貸平臺沒暴雷,那趕緊買張彩票慶賀下。

現在看來,如果所投資的平臺在這場"端午劫"後仍沒發現問題,那就再隨意買張彩票壓壓驚吧。

01

42家網貸平臺"團滅",還有6家國資系

據權威媒體的報道,這被"團滅"的42家網貸平臺,大部分是在6月19至6月26日這一週時間內出的問題。

6月18日那天是端午節,之後,股市開始一片慘淡,千股跌停到百股跌停。再到唐小僧、聯璧金融先後暴雷。現在梳理發現,那天之後的一星期,居然一共倒了42家,說是"端午劫"一點也不冤枉。

再往前的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郭樹清主席在陸家嘴論壇中發言:"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不知道這些平臺是被郭主席的勸告"說死"的,還是沒躲過"端午劫"。當然,這都是玩笑話。

42家網貸平臺“團滅”,6家為國資系!如何避免理財交“智商稅”?

圖片來源|東方IC

事實上,據媒體報道,2018年6月30日網貸備案的大限將至,監管部門正加大"排雷力度"。而這場風雨,早在四五月就開始了 。

截至到2018年5月底,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5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38家,其中問題平臺10家(提現困難8家、跑路2家),停業平臺28家。

而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截止到郭主席講話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3日,全行業停業及問題平臺就有4270家左右。

這個數據不可謂不驚人!

在備案延期的大環境下,新增平臺減少,行業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大多持觀望態度。再加上像唐小僧、聯璧金融這樣聲名卓著的高返平臺暴雷後,市場情緒反應就更強烈了。

據媒體的報道,這一週暴雷的42家平臺中,除部分存在非法集資,涉嫌自融外,還有些是遭受投資者情緒不穩,不斷擠兌導致直接崩盤的。

42家網貸平臺“團滅”,6家為國資系!如何避免理財交“智商稅”?

圖片來源|全景網

但最為驚人的還是,這周內倒閉的42家網貸平臺中,國資系企業就佔6家。"除金大聖出現疑似跑路,無法提現以及官群禁言等情況外,其他五家平臺目前選擇清盤退出,其中五星財富與鹹魚理財提供12期兌付方案,小金貸表示需要一年時間兌付。"

比起民營系,國資系的平臺還算是不錯的。在媒體的報道中,暴雷的這36家民營系企業中,大部分平臺出現跑路或逾期等問題,而且很多並未提供兌付方案給投資者。

02

閉眼就能投資掙到錢的時代過去了

最近,我們經常聽見的勸告,除了郭主席那句刷屏的"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話外,再有就是,"你看中別人的高利息,別人看中你的本金。"

這些話都沒錯,可問題是,我們該怎麼辦?

拿錢去炒房?

現在從部分地方到中央都陸續出臺相關措施來反炒房,甚至還有官媒站出來力挺反炒房。

而中央7部委還狠狠地補了一刀:

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等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 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

決定於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七部委聯合,決心不可謂不大。

而這30城市涵蓋了中國主要的超大、特大城市,還有部分熱點城市,將直轄市以及其他經濟總量排前十的城市都囊括進去。打擊力度也確實不可小覷。

在這樣的輿論和衡策環境下, 如果再進去炒房,那真是印證了古人那句成語,"火中取栗",只是,這次的栗子真的那麼好取嗎?

蜜姐總強調,目前守護財富比賺取財富更重要。

如果真要搞投資,蜜姐還是建議先做下家庭資產的配置,最多拿出家庭資產的30%出來投資。投資理財本來就是用閒錢,千萬別為了人家的利息,把大半個甚至整個身價搭進去。

現在P2P平臺處於行業洗牌的關鍵期,如果你膽夠大,還敢投,在拿錢出來之前,一定要各方去查平臺的資質和背景。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大企業,有媒體報道的企業,多看幾家權威財經媒體的報道,看看他們的評價是怎樣的,公司是否有違規或不良操作。

還有,就是自己動手去各種權威網站查企業的工商信息,比如媒體報道中常提到的中國工商網,天眼查等,梳理清楚企業背後運營者的關係,以及有無經營異常等。

同時,要搞清楚,投進平臺的錢去哪了,投給誰了,如果出了問題怎麼辦,是否有機構兜底。

現在早已過了閉眼投資就能賺一票就走的時候了,不要以為是國資系就沒問題,也不要以為廣告打得響,就不會出事,你看這次一週暴的這42個"天雷"就知道。

或者可以關注下近段時間以來,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年中攬儲,銀行理財可能會有不錯的收益。據數據顯示,6月下旬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為4.82%;其中1483款非保本浮動收益率理財產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9%,逼近5%。

再一方面,這些產品雖然收益較低,但風險也低,還有一定流動性,對於保守投資者來說,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在選擇之前,還是要擦亮眼,看清楚是不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裡面有哪些條款,還有一定要在正規大銀行的正規途徑辦理,不要輕信陽光補貼等。

或者可以考慮下當下依舊很火熱的互聯網巨頭公司旗下推出的貨幣基金,一般都具有流動性強,存取便利等特點。而且,它們大的利息也經常會比銀行高一點點,又有大平臺背書,多少是有些保障的。

但是,投資都是有風險的,現在已經過了閉眼就能投資掙到錢的時代。在投資前,一定要多花點時間做功課,瞭解所投的平臺,不要成為新聞裡,盲目"繳智商稅"的那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