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顾家一门渊学(扬州市江都大桥镇)

顾九锡(1628-1680),字一卤,号临邗,又号思淡、邗上钓者。康熙癸卯科(1663)岁贡,考授儒林郎,任盐运司运判,敕授文林郎,著有《春江草堂集》、《移愚斋笔记》及《经济类考约编》12卷。

大桥顾家一门渊学(扬州市江都大桥镇)

经济类考约编

大桥顾家一门渊学(扬州市江都大桥镇)

经济类考约编

顾九锡自幼好学嗜古,工诗善文,是饱学之士。在任职盐运司时,他看到“国家崇尚实学,讲求经济”,而官员们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便“荩谋硕画”,立志编出一部“经济类考”的类书来。所谓“类书”,就是专门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以一定的方式编排,便于人们寻检、征引的工具书。他认为有了这方面的类书,“总其全者,然后能区其类,治其详者,然后能举其要”,可对当今的经世济民之策、经国裕民之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推动作用。他“灏闻天下,浃洽于典故子史者,非特一朝夕已”。其时,虽然他已“久当任民社”,但为了“立言考义”,还是毅然“不欲轻就”,从此“退而”埋首古籍之中。

顾九锡编的“经济类考”的类书,“上而象纬,下而舆图,大而礼、乐、兵、刑,细而泉、刀、盐、策,每引一类,本末其详。而每类又各为一略,词简义赅,无滥无漏”,所以取名为《约编》。时人评价为“取资之易遍,而应用之易酬”,“泰山片云,施而为雨,遂足以沾溉天下”,“其裨于后学非浅乎!”

顾九锡为人平和,乐善好施,在乡里很受人尊重。去世时,大司寇徐健庵为其墓志,投挽章者数百人。宗观云:“莫道雄文无荐者,千秋大业有谁争”,是言其著述之丰与影响之深。邓孝威云:“朋侪师郭泰,乡党称彦方”;孙豹人云:“一瘦岂堪同野鹤,千家曾免作枯鳞”,均言其生前助人之隐德,可见其在家乡的声望。

顾九金,生卒年月不详,字师禹,号笃庵,顾九锡之弟。康熙乙卯科(1675)举人,考授吏部主事,后任甘肃庆阳府同知。庆阳在甘肃省最东部,地处陕、甘、宁交界处的董志塬腹地,既是边陲与内地交通的要冲,又是贸易幅辏之地,经常发生骚乱。顾九金在任期间,多次除暴安民,抚缉有功,曾得到康熙帝的殊奖。其德政著于志书。

大桥顾家一门渊学(扬州市江都大桥镇)

大桥镇顾图河雕像

顾图河(1653-1706),字书宣,一字花田,顾九锡之子。14岁时补诸生,康熙癸酉科(1693)乡试时举人,甲戌科(1694)会试钦点榜眼,考授文林郎,翰林院编修,后任提督湖广学政。

提到癸酉科乡试,还有一段奇闻。当时,十八名是顾图河,十九名是姜宸英,二十名是查慎行。后来,这三人都成了翰林。在癸酉科的举人中,顾图河是甲戌科(1694)榜眼,姜宸英是丁丑科(1697)探花,而另一癸酉科同榜的汪绎成了庚辰科(1700)状元。入翰林,赐鼎甲的都是同榜同科,巧合得令人惊诧,与其说是他们的幸运,不如说是他们的真才实学。

顾图河博学,一生著作颇丰,除了康熙四十一年(1702)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主持编纂《方舆考略》外,还著有《太史韵语》、《雄雉斋集》、《续集》、《湖庄杂咏》、《纪恩诗》等数十卷。

大桥顾家一门渊学(扬州市江都大桥镇)

顾图河14岁补诸生时,即谙熟经史,工古文辞,其名已噪。康熙二十九年(1690),大司寇徐健庵受命开设书局,延请顾图河管理,这更给了他领略钻研汉魏六朝、三唐两宋典籍的机缘。他广泛涉猎,进行知识储备,并自作批注,以博采众长。平日在家,他是“于书无所不贪”;偶一进城,虽只停留数日,亦是“满车载卷轴拥身相随”,以便随时抽暇阅读;即使是外出访友,也还是与朋友“倾箧纵观,欣然激赏,上下谈艺,夜分不倦,渔猎典故,搜扶风雅,两相质,亦两相悦也”。除了勤奋,他亦自谦与进取。他曾对人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天赋,就跟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样,单靠打扮自己,也难以变得时尚。只有依靠勤奋与积累的坚持,来改变自己的气质。

顾图河“学有根柢”,“尤殚心力于为诗”。既“于诗中得诗”,“于古今源流、正变、格律、音节、句法、韵书,一一总集其成”;又“非于诗中得诗”,“而于经史百家之言得诗”。他的诗“皆阅历有实得语”,哲理性很强,“具有凌跨百代之力”,至今仍为人们所引用。如《任运》中的“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息交》中的“市交莫浪交,中路难固结。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以及“善走须得途,邪径不可行”,“君子如春风,可爱不可竭;小人似酒颜,但得暂时热”等,都被人们作为经典格言而收录、使用。

顾同根(1682-1726),字友训,一字友于,号丰缘,顾图河次子,诸生,著有《丰缘庵集》、《抱瓮鸿泥集》。自幼酷爱读书,很有文才,诗心赋手,不愧父风。同时,亦有名声,“居乡间,名在州郡;居庠序,名在京师”,博得许多前辈的青睐。“诸公多欲资入太学”,但他考虑到长兄荆树早夭,便以“母老诸弟幼”推辞了,只是“恒居家”,与二弟让训、三弟钦和在春江草堂里“朝夕讲诵,怡怡如也”。即使后来自己“虽教授”,但为照顾家庭,亦“不出百里”。康熙六十年(1721)选高等诸生入太学,顾同根依然“避不入试”,可见其不庇父荫与孝悌的品德,“人皆服其高”。雍正四年(1726)冬顾同根逝世,不少人都由衷叹惜。后来,安徽桐城学派代表人物方苞为其志墓。

顾一木,字饮和,顾图河三子。自幼好学,又有志向。他曾打算统诸史之文自成一书,便按照自己的设想一直编录不休,最后绝笔于南史,去世时年仅27岁。其事迹亦载于县志。

顾宝珊(1845-1894),族谱名宽珊,字海林,顾图河的裔胄。因在家庭堂弟兄十三人中排行第六,故画界同仁亦称他为“六兄大人”。

顾宝珊从小生活在春江草堂,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与熏陶,尽管少无师承,由于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加上自已深入细致地观察与反复不断地探索,竟然由冥悟而获得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泼墨画成了《春江草堂图》,是继著名画家朱珏之后的又一幅《春江草堂图》,一时引起轰动。以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触及山水、花鸟等画作。尤其是泼墨蟠桃与松鼠,流传最广。

大桥顾家一门渊学(扬州市江都大桥镇)

顾宝珊彩瓷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