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進入6月,也就進入了盛夏,此時,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

整個人身體困重、乏力,極易疲勞,食慾減退,怎麼睡都睡不醒,頭昏昏沉沉的,臉上黏膩不舒服,頭髮老是油油的,雀斑加重,大便也十分黏膩……

如果,你有以上的表現,那麼,你體內:溼氣重了!

而6月,也正是祛溼的好時節!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毒,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6月祛溼,喝點紫蘇生薑飲

材料:紫蘇葉、生薑,冰糖

做法:

紫蘇葉洗淨,生薑切絲,同煮,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解析:

夏季暑溼,用芳香化滯的方法,通過排汗之法來化溼。

紫蘇葉的發汗力比較強,性辛、溫,入肺、脾經,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溼、防暑降溫。

紫蘇葉和生薑一起吃,有散寒的作用,紫蘇葉主要用來調理脾胃氣滯,噁心嘔吐的病症,效果非常好。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6月祛溼,喝點荷葉苦丁茶水

材料:蒲公英葉、荷葉、小葉苦丁

做法:

1、挖取新鮮的蒲公英葉子,摘選後,清洗乾淨,瀝水,然後切成小段,用鍋烘乾炒製成幹茶,備用!

2、摘取新鮮的荷葉,清洗乾淨,瀝水,然後撕碎成小片,用鍋烘乾炒製成幹茶,備用!

3、摘取新鮮的小苦丁葉,清洗乾淨,瀝水,然後切成小段,用鍋烘乾炒製成幹茶,備用!

4、取蒲公英葉、荷葉、小苦丁葉,按照2:1:1的比例,直接泡水喝,即可!

解析:

蒲公英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荷葉可以利水祛溼,作為藥用,主要是取其芳香化溼和淡滲利溼的功效。荷葉的甘淡,能夠幫助人體,把體內多餘的溼氣排出體外。

小葉苦丁,有清熱解毒、降火消炎的功效。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6月祛溼,喝點扁豆茯苓飲

食材:

扁豆20克,茯苓20克,炒薏苡仁20克。

做法:水煎煮,早晚各服1次。

解析:

白扁豆 入脾胃二經,能通利三焦,化溼而不燥烈,甘溫補脾而不滋膩,具有解暑化溼、補脾止瀉的作用。

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溼。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6月祛溼,喝點蒲荷陳皮茶水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參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淨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解析: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溼、排毒的功效,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溼、排毒,效果顯著,可長期飲用!

其中,陳皮可健脾、燥溼化痰、解膩留香,適用於脾胃虛弱、大便洩瀉等症,常與茯苓等配合應用。

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溼。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砂仁用於溼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溼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薏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6月祛溼,喝點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解析:

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溼。

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可以幫助很好的調理脾胃,祛溼排毒!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6月祛溼,喝點薏米紅豆芡實粥

材料:薏米、芡實、赤小豆、冰糖

做法:

1、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以上,或者直接用熱水浸泡1小時;

2、薏米仁用文火炒,炒到變成微黃色;

3、把赤小豆、薏米、芡實、冰糖一起放鍋裡,加水,熬煮2個小時左右;

解析:

薏米健脾去溼,健脾可以補肺,祛溼可以化痰

芡實味甘澀、性平,有健脾祛溼、補中益氣之效!

赤小豆有利水祛溼的功效。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同時配合,按揉膕窩+陰陵泉穴,祛溼效果更佳!

膕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為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膕窩正中穴位為委中穴。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這一徑路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汙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溼氣就會嚴重堆積,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

做法: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膕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功效】: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溼,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溼,解決體內有“溼”或者水腫的問題。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重複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6月,祛溼正當時,每天喝點它,排溼氣,身輕鬆,自己在家就能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