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太差真的不是因為你不爭氣

明明知道,蔬菜有益,可樂增肥,卻還是選擇了可樂雞翅。

明明知道,開卷有益,遊戲蹉跎,可還是默默打開了王者農藥。

為什麼你的自控力總是這麼差,難道真的是因為你不夠“爭氣”?

自控力太差真的不是因為你不爭氣

非也,人的自我控制不是由“上進心”決定的,它是由人理性中的認知資源控制的。

每當我們經過思想鬥爭選擇看書放棄遊戲時,我們大腦中有限的認知資源就會被消耗掉一部分。

而當這部分認知資源缺失時,我們的大腦就會傾向於放飛自我。

正常情況下,認知資源的補給是夠的,但是一些不當的行為習慣,會導致認知資源的短暫枯竭,進而影響你的自控力。

比如以下三種錯誤的行為方式

01

把自己逼太緊

自控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一段時間內透支自控,會導致之後的自控表現變很差。

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加班一晚上回到家,你對誰也不太可能會有好臉色,相反還很容易情緒失控。

時不時進行一下自我控制,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你在短時間內進行了大量的自我控制,那麼這臺自控機器的燃料就會被消耗殆盡,最終停止運轉。

自控力太差真的不是因為你不爭氣

比如,你今天上班被加塞了太多活兒,臨下班前還被領導臭罵一頓。

那麼,不管是加足馬力完成多餘的工作,還是抑制自己捱罵的負面情緒,這個過程你都使用了大量的自控資源。

那麼,下班回家的你,理性中的認知資源就不夠用了,這就意味著你可能會比平時更容易衝家人發火,也更容易暴飲暴食。

當然,認知資源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到補充,但很多時候,短時間內的補給是跟不上短時間的損耗的。

所以,如果你在短時間內把自己逼太緊,接下來的時間裡,你就可能會徹底放飛自我。

02

選擇太多

認知資源損耗,會影響我們的決定;反過來,做決定本身也會損耗認知資源。

所以,聰明的人會努力把選擇變少,把有限的精力花在思考重要的事上。

比如,奧巴馬平時只穿藍色和灰色的西裝。他說:“我不想在吃什麼或穿什麼上面做決定,因為我需要做太多其他的決定。”

同樣Facebook的創辦人扎克伯格的標配:黑色休閒外套/灰色T恤+配著牛仔褲。

喬布斯在世時也總是穿著他的代表性黑色高領衫,配上牛仔褲和球鞋。

自控力太差真的不是因為你不爭氣

不管是選擇什麼樣的標配,他們都不需要糾結每天穿什麼,也就避免了認知資源在不重要的事上的浪費。

其實,像穿襯衫還是穿T恤,吃燒烤還是吃青菜,這些每天都要面對的事兒,完全可以一次性確定好自己的行為準則。比如這一個月都以舒適健康為主。

避免在這些小事上糾結,會大大減少認知資源的損耗,讓你有足夠的能量,在其他重要的事上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03

頻繁切換大腦的思維方式

無論是從抽象思維轉到具體思維,還是中英文語言的使用切換,都會消耗大腦一定的認知資源。

自控力太差真的不是因為你不爭氣

設想一下,你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突然接到一個工作電話,接完電話後回來繼續輔導孩子,再然後你又去處理工作郵件,這一系列的過程可能會耗盡你的自我控制資源。

而當你之後想抑制住在深夜來點夜宵的衝動時,你所需要的自控資源卻缺失了。這時候,你的節食計劃也就此泡湯了。

所以,為了避免認知資源過度消耗,儘量分塊完成工作任務,減少思維方式的切換次數。

自控力太差真的不是因為你不爭氣

總結一下,想要你的大腦聽你使喚,最好遵循以下三個行為習慣:

1.別把自己逼太緊,人生是場持久戰,勞逸結合、鬆弛有度才是王道。

2.減少在不必要的事上做決策,不在瑣事上費心,才有精力幹“大”事。

3.儘可能別“中斷”大腦的思考方式,任務分塊,工作更有效率。

自控力的提升,可以引導我們的日常行為,讓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做出更理性的決策。

但除了自控力,影響我們大腦做決策的還有很多因素。

人生之路雖然漫長,但關鍵處常常只有幾步。許多把同齡人遠遠甩在身後的人,只不過是關鍵處做了一次對的選擇。

中信書院聯合美國知名通識教育平臺,隆重策劃推出了《人類如何決策》課程,帶你瞭解決策背後的科學規律,緊握每一次改變人生命運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