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訪談對象:陳雨微

所屬行業:景觀設計、兒童教育

所屬企業:賽肯思創享生活景觀設計

“生命的體驗者”,我想這麼形容她比較合適。

很多留學生大概與雨微有一樣的經歷。為了第一次出國,甚至會準備好“應付對中國人的歧視”,準備好解釋“臺灣是中國的”。直到真正踏出國門,才發現外面的世界與我看到的、聽到的似乎不太一樣。

感受了冷暖,才發現,這個世界的真實誰也給不了,只能自己體驗。


Chap1偏離了真實的世界

2008年,我作為學校代表到日本松山做短期交換,這是我第一次出國,既興奮又緊張。

因為目的地是日本,所以出發前我甚至設想了如果日本人歧視中國人,要欺負我們的時候,我該怎麼反應。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1

中日雙方國民對彼此國度的孤陋寡聞

我很認真地向寄宿家庭的爸爸媽媽解釋,中國有汽車,我們晚上睡覺前也是會洗臉刷牙的(日本電視向他們傳達中國很窮、國民不愛衛生的訊息),他們也會很認真的向我解釋,日本人不是都討厭中國人,日本人也不是都只吃生魚片和壽司。

這些在我們各自的角度看來很搞笑的看法,居然都是根深蒂固根植在對方心裡的,這真的值得深思的問題。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2

拋開政治因素不談,中日兩國國民都是友好善良的

有一次,我坐錯公交車比正常時間晚回家了半個小時,快到目的地時遠遠就看到寄宿家庭的爸爸媽媽在路邊焦急等候;在學校完成項目時,因為對流程的不熟悉我拖了大家的後腿非常自責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真誠的安慰我說結果不重要並和我一起完成了任務……

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打破了之前的很多偏見,所以在我們認為信息已經非常發達的現代社會,媒體也會根據政治因素和其他一些因素,讓我們看到的世界偏離真實的世界,人和人、國家與國家的交流其實很多時候是被人為設置的壁壘阻礙了。


Chap2跑馬 旅遊 學習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1

佛系跑馬 ,享受每次過程就好

我既沒有跟隨馬拉松比賽的舉辦腳步到處參賽,也沒有參加過半馬甚至全馬,對於那些專業的馬拉松選手或者真正的跑馬愛好者來說,我對跑馬的這點喜歡可能根本達不到熱愛的程度。

參加過的比賽都是5、6km的歡樂跑,因為我一直以來都是個爆發力選手,短跑很快。通過短距離跑步達到一定鍛鍊的效果,同時循序漸進訓練自己的耐力。

我很享受每次比賽的過程,隨性就好。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2

沒辦法,我天生就對未知充滿好奇

在MBTI職業性格測試中我是屬於“ENFP”(外向 直覺 情感 知覺) 性格類型的人。對於我不熟悉的事物我天生就會充滿好奇,想去一探究竟。

我喜歡旅行的“不可控”給我的成長。

長距離旅行前的全方位攻略準備,會提升自己考慮問題的前瞻性和周全性;順利解決旅行中遇到“意外”,讓我此後面對意外更能冷靜;在國外旅行時接觸到不同的人,瞭解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擴寬自己視野和胸懷;甚至在旅行的危險中“劫後餘生”之後,更懂得珍惜當下的生活,這都是對自己來說很寶貴的收穫,所以說,旅行也是一種“充電”。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3

知識圓圈有多大,得看你自己

人的知識好比一個圓圈,知道的越多,圓圈就越大,但與此同時,也明白圓圈外的“不知道”還有很多。不斷地學習,我發現了自己的“無知”,要不斷學下去。

而增加知識節點,也我的知識更容易連成網絡,為自己做決策提供更多、更快的可能性。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Chap3加入景觀設計行業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2017年年初,機緣巧合下,我進入景觀設計行業。

十九大報告還首次將“美麗”一詞寫入強國目標,生態保護、園林綠化相關的眾多行業將迎來新一輪蓬勃發展,而景觀設計作為生態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勢必會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中大有作為。

因而我就覺得現在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在做對人民、對國家、對社會都很有意義的事,再加上公司在景觀設計的基礎上,還因為對兒童創造力的重視和對人民美好需求的滿足,開闢了兒童創造力培育和智慧景觀的新版塊,就更加堅定了自己在這個行業縱深發展的決心和意志。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Chap4你眼中的國際視野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去日本以前,我甚至準備好了“歧視”,真實的世界需要自己來看

我所理解的國際視野其實內涵很豐富,傳遞出應立足長遠、構思未來的框架、預想到將來歷史發展趨勢等等的要求。

不管前面的定語是“國際”還是“國內”,視野這個詞傳遞出來背後的含義是多元價值的接受、在時間之流中,動態看問題的思維方式以及寬闊的心胸。

同時觀了世界並不等於就有了世界觀,客觀事物必須作用於主觀體上才能發生變化,所以國際視野還必須得和自身的知識儲備、為人處世方式以及相關的經驗素養能相結合,才能更有意義。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