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切记“说人话”

电商切记“说人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出自于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这句话略带贬义,但却清晰的道出了沟通的精髓之一:使用沟通对象的语言与之沟通。这也是市场营销中消费者沟通的核心原则之一。而这在电商上尤为重要。

电商是在网上完成交易的一种商业活动,消费者在收到货物之前一切都是虚拟的,所以网页是电商与消费者沟通的核心媒介。你的产品功能、产品价值、产品优势等等都是通过网页来传递给消费者,并最终打动和促使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

但现在网络社会非常发达,网络信息非常庞大,庞大到成为了一种负担。电商现在也已经非常发达,有极大量的品牌和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售卖,也就是电商平台上的信息量也非常的庞大。有研究表明,现在人类的平均专注时间(将注意力保持在一条新的网络信息上的时间)只有8秒。也就是说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你只有8秒的时间来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甚至更短的时间,这样你才能比竞争对手多赢得几秒钟的时间来向消费者展示你的产品优势。

消费者给你的时间只有这么短,所以你必须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来向消费者传达你的产品的核心价值,并且告诉消费者你的产品可以为他/她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你的语言必须直接迎合消费者并能进一步点燃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也就是说你必须说消费者能听懂且对他有用的“人话”。你说“鬼话”,消费者听不懂,用不了8秒,消费者就转身离去,非常坚决,不会有丝毫留恋。

来看看下面几个彩电品牌对人工智能语音的描述。

电商切记“说人话”

A品牌:智慧的深度触达是什么意思?太深奥。再说跟电视有什么关系?我买电视要什么智慧的触达?

B品牌:简单清晰的告诉了消费者人工智能语音可以为他做什么,而且与电视的使用场景关联性非常高。

C品牌:上下两行字中间是顿开的还是要连起来读呢?首先这就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惑;然后从文字上来看,听我的能干什么呢?我买的电视不听我的然道听你的?一是没表达清楚这个功能能干什么,而是说了废话。

类似于A品牌和C品牌这么描述产品功能,在电商上比比皆是。这些“鬼话”大概分为二种。

一是产品或功能本身带有一定的技术性,本身就不太好描述,或者电商运营者认为技术性的语言能表达更高的专业性或权威性。

比如“高性能30核64位旗舰电视处理器”。这仅是技术性描述,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识别这两个数量级是高还是低。另外这个处理器跟我看电视有什么关联?

二是电商的运营者故意组织一些看上去高大上却和产品关联度极低的词语或句子,以为这样会有更高的逼格,可以更好的打动消费者。

比如“科技美学,始于未来”。又是科技、又是未来,这句话显得高大上,但是却很抽象。你要告诉消费者什么呢?消费者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怎么打动消费者?

什么样的语言才算“人话”呢?分三层意思。

其一是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话把产品或功能说清楚,也就是说这是个什么东西;

其二是这个产品或功能对我(消费者)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为什么要买;

其三是与竞争对手的区别,也就是说为什么要买你的而不是买其他品牌的。

说好“人话”不容易,但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有几个建议。

1. 察(洞察消费者)

电商与线下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电商可以记录消费者的一切行动。目标消费者是什么样人群、最关心什么功能、看重什么价值、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话语等等,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有了这些洞察,你就可以组织更好的营销语言了。

2. 学(学习卖的好的品牌或产品)

3. 试(结合察和学,不断快速的做试验)

有了自己的洞察,也学了成功的案例,但什么样的营销语言适合自己呢?这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试。试验你组织的营销语言,看点击率、停留时长、转化率等相关指标是否有很好的改善,没有效果或效果不好,马上换,试验一定要快。

另外,消费者、竞争对手等市场环境持续在变,所以你的“人话”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持续的进行优化。所以组织合适的营销语言是一项持续的工作。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句经典的“人话”。

“将1000首歌放在你的口袋里”

电商切记“说人话”

知道这是谁的广告语吗?没错,就是2001年iPod问世时采用的广告语。苹果公司没有说这个iPod的存储容量是几个G,而是直白的告诉消费者可以装下1000首歌,因为这才是消费者要的。另外这1000首歌可以放到你的口袋里,直白形象的告诉了消费者我这个东西很小巧便携。通过这么一句可以称得上迷人的话,将自己的核心价值清晰的表达出来了,以及与竞争对手(当时市场是MP3的天下)明显的区隔开来了。正是凭借这句话,iPod横扫了MP3播放器的市场,成为历史上成功的、经典的产品之一。

假如当时采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语言方式:“小体积 大容量”(这句话看起来好像不错哦),我们还会知道iPod为何方神物吗?

这就是说“人话”的魅力。

(文:贺湘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