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最富有的五大城市

淄博簡稱“淄”,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面積為5965平方公里。淄博市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與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匯處,南依沂蒙山區與臨沂接壤,北臨華北平原與東營、濱州相接,東接濰坊,西與省會濟南接壤,西南與泰安、萊蕪相鄰。2017年,淄博市常住人口470.84萬人。淄博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為齊文化的發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作為地域名稱,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原為淄川、博山兩地的合稱;1945—1953年,曾設立淄博特區、淄博工礦特區、淄博專區;1954年,省轄淄博市設立,是新中國成立後山東第三座省轄市(地級市)。淄博是一座山水結合的組團式城市(組群式城市),有博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為國家批准的“較大的市”,是山東省區域性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次中心城市;被中央文明委評定為第三、四、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淄博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再生型城市)和全國老工業基地,為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淄博設有山東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屬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淄博市張店區為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山東省最富有的五大城市

濰坊,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與青島、日照、淄博、煙臺、臨沂等地相鄰。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溼潤大陸性氣候,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幾個臺階。濰坊南依泰沂山脈,北瀕渤海萊州灣,東與青島、煙臺兩市相接,西與東營、淄博兩市為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截至2016年,轄4區6市2縣。2017年總人口936.3萬人。濰坊是是世界風箏都,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2017年,濰坊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濰坊名列其中。2018年濰坊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山東省最富有的五大城市

煙臺,山東省地級市,是山東半島的中心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重要的港口城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青島,南鄰黃海,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煙臺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909千米,瀕臨渤海、黃海,有島嶼63個。煙臺市轄4區、1縣、7個縣級市。2016年末,煙臺市常住人口706.4萬人。煙臺是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骨幹城市、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海濱城市,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港口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與威海同為中國著名的“雪窩”。2016年煙臺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6全年,煙臺市地區生產總值6925.66億元,比2015年增長8.1%。2017年,煙臺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28位。

山東省最富有的五大城市

青島,山東省地級市,簡稱“青”,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轄7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2017年,常住總人口929.05萬,地區生產總值11037.28億元。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6000年以前,境內就有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並建設港口和鐵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是2008北京奧運會和第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帆船之都,亞洲最佳航海城,世界啤酒之城、聯合國“電影之都”、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譽為“東方瑞士”歐韻之都、“中國品牌之都”稱號。青島是國際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駐有山東大學(青島)、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26所。引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9所高校。青島的異域建築種類繁多,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會”。八大關建築群榮膺“中國最美城區”稱號。

山東省最富有的五大城市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濟南已成功舉辦亞洲盃、全運會、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也在濟南成功舉辦,標誌著這項世界盛會創辦一個多世紀後首次走進亞洲。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2017年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在濟南開幕。2016年濟南市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山東省人民政府提出在濟南市打造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先行先試為全國、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趟出一條可供複製、借鑑的道路,為全國新舊動能轉換髮揮關鍵性作用,為全國南北發展格局做好支撐。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19位。

山東省最富有的五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