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主觀與客觀匹配使用中注意的事項

我們列舉了心物匹配的幾個具體原則,它們是我們學習時選擇與決策的依據,是產生高效學習的重要保障,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貫徹。然而,現實是複雜的,由於主客觀的各種原因,使得上述原則在實際的使用和操控中會面臨許多具體問題,給這些原則的實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障礙,對此,在實際中,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以確保上述原則的有效實施:

第一,選擇與身心狀態相匹配的學習活動,可以使我們每一時刻的學習都能夠進行得順利、容易而且富於成果,從而使此時的心理能量得到最大的釋放和最經濟的利用,因而它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學習原則。但是,學習需要遵守的原則和規律還有許多,因此,實際中,我們在使用相互匹配原則時一定還要考慮到影響學習的其他因素和規律,只有把各種心理規律結合到一起去應用,才可能做出最佳的選擇。例如,上午我們剛學完某一內容,根據遺忘規律,我們在下午上自習時應儘快對該內容進行復習,以便減少遺忘率,但此時我們可能正反感這一內容,不想進行復習,從相互匹配的原理來看,此時是不適宜進行此項內容的學習的,如果硬要學習該內容,效率也是不高的。但是,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性質及影響力的大小,最後還是決定複習該內容對整體的學習效果更有利;再如,早晨起來精力充沛、腦筋活躍,此時,本可以選擇眾多的工作,但是,考慮到睡覺減弱了後攝抑制,以及活動的定勢和慣性影響,此時選擇延續昨天晚上的學習,其綜合效果可能會更好,等等。

第二,主體綜合的身心狀態和能力水平是受著多種因素影響的,其具體的身心狀態和能力特點也是千差萬別的,由此導致的主客體之間常常呈現出複雜的關係,很難全方位的相互匹配,往往出現此順彼逆的局面,很少出現主體的各因素同時順應某一學習活動的情況。例如,我們此時可能對某學科內容充滿興趣,但磕睡睏乏,導致此時我們整體的能力水平跟不上;也可能精力腦力狀態正佳,也很想學習,但就是對某學科內容不積極、反應遲鈍,等等。因此,在實際中,我們只能根據那些對活動具有最重要影響的因素狀態,來優先選擇那些與之相匹配的活動,或者依據主體綜合的身心狀態,選擇那些在綜合效能上能夠使主體潛能得到更好發揮的學習活動。

第三,由於我們對自我的身心狀況常常只能進行模糊的、定性的評估,對客觀活動的特點及其對主體的特殊要求也很難確切地把握,在實際中,我們常常很難找到真正最佳的匹配,往往只能選擇大致類似的或接近的內容。但是,只要我們牢記這一原則,並在日常的學習實踐中認真地體會,小心地實踐,哪怕只是部分程度和部分方面的匹配,也會給我們的學習效能帶來顯著的提升。而且,通過長時間的體驗和訓練,我們對主體身心狀態的有關信息及其所對應和預示的能力特點和水平會有更深刻的體驗,對各種類型的學習活動的性質、特點及其對主體的特殊要求有更透徹的把握,這樣,我們的選擇將越來越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我們也會更加快速、靈活、準確地找到匹配程度更高的對象!

第四,人們在實際中的許多活動是半自主的、甚至是完全被動的,由不得我們自由選擇和控制,尤其是目前的學校學習,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包括什麼時間學習,該時間段學什麼內容,都是由學校來安排的,學生很少有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能自由地選擇和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與形式。因而,許多情況下,即便我們從理論上知道了心物匹配的重要性,也熟悉這一原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仍然無法在實際中予以有效地實施。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場合和情況下,我們還是有著一定的選擇餘地和空間的,只要我們有這個思想意識,把握住這些可控的活動和時間,哪怕只是部分地使用,仍然可以帶給我們可觀的收益。

總之,主體的身心狀態及其所蘊涵的資源和能力是處於不斷的波動和變化中,同時,主體所要應對的學習內容及其所受的外部影響也是異常複雜多樣並且也處於不斷的變化中。為了保證主體在任何身心狀態和能力水平下都能進行有效的學習,為了使學習的每一時段都能獲得儘可能高的效能和產出,主體在從事具體的學習時,就要以自身各方面的條件和因素狀態為出發點,選擇那些與主體即時的資源和能力水平相吻合、相匹配的學習內容與學習形式,如此才能保證整個活動能夠有充足而適宜的能源和技術供給,保證參與活動的各主體要素能夠不拉後腿、不掉鏈子,從而有利於活動順利而高效的進行,同時,也能夠確保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體此時所具有的心理潛能,使主體眼下的能力資源得到最得當、最經濟的應用!

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主觀與客觀匹配使用中注意的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