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文|你離開掛人生,只差一個方法

乾貨分享文|你離開掛人生,只差一個方法

文/易水寒

最近研讀了大量時間管理的文章,也系統學習了時間管理課程,一直感嘆自己前三十年浪費了大量寶貴時間,幸而現在覺悟還不算晚。如果從今天起開始做時間規劃,只要每天比原來節約一小時,如果我還能再活50年,就可以節約18250個小時,這看似驚人的數字,其實一不留神就在瑣碎中溜走了。

之前的我,每天都很理想地列出長串To do list,結果晚起讓一天的計劃從一開始就宣告失敗,刷朋友圈,淘寶,追劇……感覺一天沒幹幾件正事就過去了。夜裡躺下的時候,心裡總是很不安,覺得虛度了一天,可第二天又故態重萌,沒有絲毫改變。

人生就這樣在不斷的愧疚中日復一日。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感受,其實我們缺乏的就是跟自己過去告別的勇氣和決心。

我們無法控制人生的長度,但可以增加它的厚度。我不希望自己老去的時候,記憶裡留下的都是虛度光陰的內疚,我希望人生是充實的,能帶給身邊的人快樂和正能量。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卻可以選擇怎樣度過一生。如果你也想擁有高效人生,做生活真正的主人,那麼請從現在開始,跟過去的懶散告別,啟動全新的人生模式。

Part 1 時間管理的本質

時間管理其實並不難,更像是一種好習慣,其核心還是自律和堅持。在時間管理工具的制約下,反拖延,規劃時間,任務分解,事項管理,敏捷思考,精力恢復,覆盤反思等全方位運用。

時間管理的本質,就在於高效地完成高價值的事。在效率和價值二者的平衡中,讓時間收益最大化。

現實中,我們常常陷入“低價值,低效率”的泥潭裡不自知或不自拔,終日碌碌無為。如果我們能主動思考,計劃,管理好時間,是不是就不用再那麼被動了。就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要管理好時間,克服拖延,付諸行動是第一要務。拖延會讓我們精神散漫,離目標越來越遠,給自己找一堆理由,讓我們心安理得地不想行動,從而就開始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其實,每個人的體內都住著本我和自我,本我比較理性,而自我比較感性,本我看得清長遠目標,而自我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

通常情況下,自我更容易說服本我懈怠下來。比如當本我告訴自己該起床鍛鍊了,自我卻跳出來說沒關係,再多睡10分鐘也無妨,於是越睡越困,10分鐘,20分鐘,1個小時,早起計劃又泡湯了。

Part 2 如何獲得啟動力

怎麼才能讓本我戰勝自我呢?我們可以先從啟動力做起,忽視自我的感受,聽從本我的聲音。獲得啟動力,只要找到方法其實也不需要有很強的自控力才能做到,有三種法則可以應用。

1、321法則。簡單粗暴,卻很實用。任何一件你想做的事,就在心裡倒數3,2,1,go!然後馬上去做,不給拖延和懶散發作的時間。如果不馬上做,過10秒,你馬上會想出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可以不用做。這個法則可以幫助我們進入自動化模式。

2、捆綁策略。

通過重新描述現狀,當下就考慮未來可能做出的行為及代價,讓我們有更大的危機感,戰勝拖延。比如,跟自己說,如果我今天不立刻起床跑步,意味著我未來每一天都無法堅持,整個早起計劃就全毀了,肚子上的贅肉就永遠減不下去,再美的裙子穿在身上都像一塊布纏繞在游泳圈上一樣。這樣的危機感會增強了我們的自控力,讓本我推著自我往前走。

3、簡化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運用在有好多計劃想做而不知從何下手的情況。這種目標不明確的狀態,很容易讓人自動化的拖延。在這種我們很難判斷哪件事更急迫的時候,就別再猶豫,只要是有價值的事,無論大小,直接開始去做就好,無論先做哪一樣,這時候行動比選擇來的重要。否則你永遠在糾結,永遠不會開始。

在獲得啟動力之後就需要持續的行動力來保障我們時間的有效利用。因此,需要將任務進行分解,持續形成激勵感。在時間管理上,快和早就是你獲得長期行動力的利器。快是提高效率,早是能提前做的事就提前做。效率帶來提前,提前也會帶來效率,從而形成正循環。

Part 3 番茄工作法

相信瞭解過時間管理的人對《奇特的一生》都不陌生。這是前蘇聯人柳比歇夫的故事。他在26歲的時候開創了時間管理法,記錄自己生活中每一個事件運用的時間,然後統計,分析,總結和計劃,不斷提升效率,堅持了56年,直到去世。

有了時間日誌的分析,他對自己的能力判斷就無比精確,既不會讓自己負擔過重,又能通過時間去試探自己的極限,實現生命更大的自由。

乾貨分享文|你離開掛人生,只差一個方法

我們很多人可能還做不到這樣記錄分析自己的時間,但有一種簡單的工作法是很實用的,叫番茄工作法(來自於《番茄工作法圖解》),它是一種用於專注工作、學習的時間管理方法,僅適用於個人。使用這種方法之前,要確保時間不被打斷。具體步驟如下:

1、設定一個25分鐘的番茄鍾;

2、默唸321,開始全身心投入工作;

3、用專注的狀態高效工作25分鐘,不允許走神;

4、如果做到步驟3,就完成了一個番茄鍾;

5、如果在25分鐘內走神或被打斷,則番茄鍾失效,重新開始;

6、每完成一個就休息5分鐘,然後再深呼吸321,開始下一個。

如果是特別瑣碎的事可以將時間拆分成15分鐘,算半個番茄鍾,或者根據自己注意力集中的狀態設置,給自己一點成就感,勞逸結合,提高效率。

番茄鍾可以幫助我們高效專注地利用好每一分鐘,更細緻地分解任務,持續得到激勵,還能讓我們養成一種預估做事時間的思維。

每項工作都可以用幾個番茄鍾來預估,長期下來,你就能很清楚知道自己每天能完成多少事情,駕輕就熟,你的成就感會越來越強。這種對時間的感知,能幫助你分解更長遠的目標。

Part 4 GTD時間管理系統

番茄工作法如果搭配GTD(“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時間管理系統(源於David Allen的著作《儘管去做:無壓力工作的藝術》),還能再次升級。它需要你用活頁筆記本(或者APP比如Things)去完成。分成收集箱、今日待辦、今日完成、本週總結等。

乾貨分享文|你離開掛人生,只差一個方法

該流程第一步就是先清空大腦,然後每當大腦中出現吸引你的事件,先做一個判斷,看這件事是否能在2分鐘內完成,如果可以,就立刻執行,不用拖延;如果不行就在看是否需要當日完成,如果是就放進今日待辦,如若不是就把它放進收集箱,標好計劃的起止時間。

這個環節,我們可以把任務和時間寫在便利貼上,方便各個區域的轉移。比如從收集箱到今日待辦,再到今日完成。不用重複記錄,便捷省事。

今日待辦裡可以分成固定時間事項和不固定事項,固定事項依照慣例完成就好,不固定時間事項就可以問自己3個問題:我現在有多少時間?多少精力?什麼事比較重要?根據這3個問題,從今日待辦事件中選擇一件來完成。完成一件,就將它移至今日完成區域。如果用番茄工作法完成的事項,可以畫上數字表示番茄鐘的個數。

另外,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價值和效率,在今日完成旁邊有一個對應的覆盤區,用來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查遺補缺。一週結束後,可以做一個周總結,並兌換上週日和自己約定的獎勵,這樣給自己一個小小的鼓勵,就會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下去。

總結該方法主要四步:清空大腦—今日待辦—今日完成—本週總結。形成習慣,其實也很簡單,卻能高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天。讓職場白領、全職媽媽等忙碌的一天變得遊刃有餘。

乾貨分享文|你離開掛人生,只差一個方法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你翻起過往的時間日誌,看到一件件細微的小事帶給你的變化,看到自己的成長,你就能對時間形成更深刻的意識。你就會擁有一個別人豔羨的開掛人生。過往生命中普普通通的一天也許就成為你人生路上的里程碑。

多說無益,開始行動吧,馬上,就現在!

乾貨分享文|你離開掛人生,只差一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