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佳作」閩侯法院——傳遞生態文明最強音,做生態保護的堅強後盾!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發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強音!來看看閩侯法院是怎麼做的。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生態審判工作專門化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閩侯法院生態庭充分履行生態環境審判職能,依法治山,依法治水、依法治礦,實行涉生態刑事、民事、行政和非訴執行審查“四合一”的歸口審理模式,以最嚴格的司法築牢綠色生態法治屏障。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閩侯法院新收涉生態案件192件,審結涉生態民事案件73件,涉生態刑事案件81件,涉及水利、環保、林業、國土等行政非訴案件36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件。審結的涉生態環境刑事案件中出售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濫伐、盜伐、非法採礦等破壞資源類型案件共46件,大氣、水、土壤、固體廢棄物環境汙染等生態30件,失火案件5件。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聯動凝聚司法合力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閩侯法院生態庭不斷加強與相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的溝通互動,形成生態司法工作合力,牽頭制定《閩侯縣關於開展“補種復綠”及銜接互動機制工作的實施細則》、《閩侯縣加強民生生態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動暫行規定》等規範性文件,強化案件查辦機關的職能責任,強化成員單位之間的工作銜接,依法打擊破壞生態、汙染環境違法行為。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根據案件中發現相關線索或者行政機關未依法履職情況,依法發出司法建議2份,並得到妥善處理。

針對涉及歷史頒證問題產生的山林權證群體系列糾紛案件,加強和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共同做好矛盾化解。2017年,妥善化解大湖鄉群體性山林權證糾紛案件13件。

加強與檢察部門的聯繫,充分發揮其監督效能,力促行政機關發揮在矛盾化解工作中的作用。

創新落實16項工作機制

護航生態文明建設

探索生態修復“5+”辦案模式

“5+生態修復”主要指“原態修復、代償修復、替代修復、異地修復、公益修復”,在保護山林的基礎上,還拓展到大氣、水體、土壤的生態保護。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2017年以來,閩侯法院已對毀林案件適用“補種復綠”26件30人,發出“補植令”、“管護令”等25份,建立健全生態損害修復專項資金收支制度,督促被告人繳納保證金116.22萬元,責令補種、管護林木1212.8畝;建立涉生態案件被告人“以工代罰”機制,開展修建防火路等公益活動,責令被告人在案發地發放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單1000多份。

聯合多部門對生態修復開展“回頭看”督促活動,對2017年以來所辦理的破壞生態案件卷宗進行逐一查閱整理,對照協議中列明修復地點、面積、標準、期限,實地查看了解修復情況,對未進行修復的依法發出生態修復令。

構建生態司法預防環境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通過LED公告屏、電子觸摸屏、“兩微平臺”等多媒體平臺,結合開展“送法下鄉”、“法治宣傳日”等活動,聯合“法眼”、“庭審直擊”等欄目製作環保節目10餘期,參與福州市政法委平安福建節目錄制,擴大生態環保宣傳效果。在白沙國有林場、竹岐山場等地設立“法官司法生態林基地”,劃定專門區域作為司法機關補種補栽基地和警示教育區。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強化生態司法以案釋法,在高校開展“模擬法庭”、“生態公益講堂”等活動3場,多次開展涉生態保護新聞發佈會,選擇多起典型的涉林案件在案發地就地公開審理、宣判,營造高壓打擊涉環保犯罪、共建生態閩侯的輿論氛圍。

強化閩江水流域保護

引入專家科學評估意見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閩江流域歷史優秀,文化繁榮,是南島語族發源地之一,江岸線有一百多公里在閩侯境內。閩侯法院在懲罰犯罪的同時,注重創新生態修復,落實專家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發揮專家在專業領域的優勢,為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工作提供司法決策參考和專業技術支持。如被告人林某甲等三人非法採礦一案,藉助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力量開展諮詢、鑑定工作,聽取專家科學評估意見,創新水體修復方式,在被採礦區域投放適合當地生長的貝類。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如被告人江某非法採礦、破壞閩江唐舉河段流域水生態環境一案中,在法院、檢察院及漁政部門監督和指導下,被告人江某自願出資購買33.8萬尾白鰱魚魚苗投入江中,輔助修復受損的生態水體。

探索生態信息化

已建立三個生態審判示範基地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同時,閩侯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基地建設和智慧法院無縫對接機制,推進相應基地智慧化展館的建設,通過智能審判系統加強生態案件各流程節點數據統計,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在白沙國有林場設立“生態巡迴審理工作室”,與檢察院林檢科、林業站及村委會協作化解林地糾紛案件1件。在閩侯縣環保局設立生態環境保護訴調工作室,將糾紛化解在矛盾萌芽階段,進一步推進涉閩江流域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民事、行政司法的無縫銜接。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承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制度,閩侯法院將做生態保護的堅強後盾,守護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美好向往。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基层佳作」闽侯法院——传递生态文明最强音,做生态保护的坚强后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