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19世紀初中國的經濟總量大約佔世界三分之一,可此後100多年裡急遽下降。1949年新中國誕生,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總量佔世界的比重逐年攀升,2017年約近20%,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為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能如此快速地發展?答案顯而易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黨的十九大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日報出版社《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封面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宣佈“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對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經過了近百年的艱辛歷程。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判斷,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人民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必然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新中國誕生之初,毛澤東把中國國情的基本特點概括為人口眾多、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一窮二白。毛澤東所說的“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毛澤東說這話是在1956年,那時的中國是最貧窮的國家。改革開放後,從1979至2012年的33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9.8%,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發展為1978年的24.3倍。自1978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年增長率達到了16.6%,比GDP的增長還高出6.6個百分點。1978年的對外貿易總值是206億美元,2012年達到38668億美元,在34年間完成了187倍的飛躍式增長。作為一個超大型國家,在沒有發生劇烈動盪的情況下實現了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機統一,實現了中國近代史上從未有過的連續30多年長時期、大跨度的迅猛發展。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共產黨將帶領全國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所謂“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他任何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堅持的是“社會主義”,但不囿於以蘇聯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模式。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蘇聯國內和黨內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毛澤東覺察到蘇聯模式的弊端,提出要在中國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獨立探索有別於蘇聯模式、切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和戰略舉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愈加清晰、愈加開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闢,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重新煥發生機提供了重大啟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感召和引領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逐漸從低谷中走了出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004年5月11日,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喬舒亞·庫珀·雷默在英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北京共識”:論中國實力的新物理學》。在這份研究報告中,雷默全面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經驗,在國際社會提出了用“北京共識”取代“華盛頓共識”的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能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現代化模式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重要原因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構建的政黨-國家-社會互動模式中,三方因素優勢互補、相互支持,從而形成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強大資源系統。聯繫當今世界制度模式的比較,與西方發達國家陷入金融危機而難以自拔、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長期萎靡不振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現出來的經濟活力與增長潛力獨樹一幟。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其所處的歷史方位,即要清楚界定自己在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所處的位置。只有確定了所處的歷史方位,才能夠進一步明確繼續推進發展的大方向,才能夠進而提出繼續推進發展的大戰略、大思路、大原則,這是所謂的“辨方位而正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