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促產業升級

商會組織迅速發展是當前社會變革轉型的需要,更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中堅力量,近幾年早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然商會有大有小,作為一個縣市級裡的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她的發展可謂是中小商會的縮影,從籌備到運營,她總體順利,但也有著不可否認的起伏。

大多是白手起家的會員,缺乏實力強大的企業引領,但這並不影響鶴山贛商抱團聚集在一起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商會的領導者並沒有簡地將其看作是人脈圈子、交流通道,而是試圖從市場的角度出發、從行業的發展出發,為每個企業的未來提供可行的建議與幫助。立足市場、立足實際的理念讓這個商會平臺獨具自己的魅力。

孕育籌備

鶴山市,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2011年,江門市江西商會正式成立,為了響應江門市江西商會的號召,也為了讓贛商在鶴山也有一個聚集點,鶴山贛商開始著手籌備一個分會。

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促產業升級

“20 1 1年初第一次籌備會議的時候, 只有30個會員。” 彭曉東說,作為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簡稱鶴山市江西商會)的第一任秘書長,他對籌備過程記憶深刻,儘管人數不多, 但各個企業家對這件事都很上心,對這個萌芽中商會的商討此起彼伏。但一直以來,江西商人分散在鶴山的各行各業,如何尋找他們是首要問題。幾經周折,彭曉東借鑑了江門市江西商會的籌備經驗,通過鶴山市工商局註冊登記企業的法人身份證來尋找老鄉,當時總共查找到了300多家登記在冊的江西商戶及企業。在心中有數後,籌備組在鶴山大道旁租了三個街邊鋪位,總面積150個平方米,鶴山市江西商會就從這裡開始起步。

從這以後,商會籌備組對鶴山贛商進行了大量的走訪。“我們根據手上的資料,規模比較大的就走訪,規模略小的就先電話聯絡,再約定時間到商會見面。”彭曉東說,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走訪與聯絡中,一個月後的第二次籌備會議已經達到50人,當時大家還不記名投票選舉出瞭如今已連任了兩屆的會長劉明福。籌備了一年後的2012年3月16日,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由江門市民政局授牌成立,彼時,會員單位已超過了一百家。

新“家”落成

“商會剛剛成立,大家都很興奮,熱情高漲。”會長劉明福說,畢竟大多數商會成員在鶴山都感覺孤身作戰,商會見面的都是老鄉,不但頓生親切,還給了一個大家相互交流的平臺。商會成立得到了江門市及鶴山市領導的關注,更很快得到了鶴山市工商聯的幫助,其以做商會平臺的經驗,協助鶴山市江西商會做了很多工作,例如聯繫環保局、工商局、地稅局等職能部門等,為企業與政府搭建起來交流互通平臺。

“我們請過消防大隊、專家教授來商會為商戶講課,也參與了很多公益事業。”劉明福說,在第一屆商會運營過程中,他們以商會的名義到其他商會去交流考察,學習別人的經驗、尋找商機。但很快發現商會成員漸漸地對此喪失了熱情,“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是,我加入商會得到了什麼呢?”劉明福說,鶴山贛商大多都是白手起家,認為自己出了會費、也走訪參觀了其他企業,但看不到回報率,自然而然對商會的作用產生質疑。劉明福自己也坦言,大多數成員在商會成立之初對商會的運營、推動一竅不通,剛開始甚至覺得是同鄉會的升級版,缺乏經驗是年輕的鶴山市江西商會遇到的最大難題。

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促產業升級

2015年,商會迎來換屆,此時會員單位僅有73家。雖然商會遇到營運推廣問題,班子成員的公正作風卻讓商會會員折服。“6年來,我在商會接待報銷沒有超過5次,所有常務副會長都沒有報銷。”劉明福說,從立會至今,賬目一直透明、公正,費用每個月公示。也正因此,在新一屆的選舉中,劉明福連任,班子成員幾乎沒有改變。

文娛活動增活力

經過3 年的歷練, 班子成員深刻明白商會服務重點在“商”,服務核心在“人”,服務關鍵在“會”,前幾年商會運作流失會員關鍵在活動並不深入人心。每一個強大的商會品牌背後,是無數成功的活動的積累。商會活動的規模大小、人數多少、經費多寡、主題新舊等固然重要,但活動的頻率、質量和效果,則起到關鍵作用。頻率解決的是“ 存在感” 、質量解決的是“ 認同感” , 效果是滿足“ 成就感”。

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促產業升級

據瞭解,從2 0 1 5年起,鶴山市江西商會活動開始頻繁起來。2 0 1 6 年, 商會活動3 7次;20 1 7 年1 0月以前,商會活動1 8次。“我們剛剛還結束了一場外省商會籃球盃賽,我們還拿了亞軍。”商會第二屆秘書長賴華林介紹,在鶴山,湖南、湖北、福建、四川、江西五大商會經常交流,曾經拜訪其他商會多數以商務交流的形式,如今,我們融入了很多文化活動。象棋、音樂、美術、書法、舞蹈、體育……無論是與兄弟商會,還是自己商會內部,這些活動都經常舉辦,會員在這些文娛活動中會員獲得了認同感、存在感,才更願意敞開心扉與其他會員深切交流,資源共享。商會里各行各業的商家眾多, 很快就出現了商務上的交流,比如我的門店找你來裝修,你家孩子送到他家學琴,這家會員單位舉辦年會到另一家會員單位採購紅酒。賴華林介紹,如今商會里每個月都有值班領導活動,並常態化、規範化,以會長,常務副會長牽頭,全員可自行報名參與。這些活動增強了商會活力,固化了溝通平臺,更增加商會凝聚力,會員數量也因會員的連帶作用而逐漸增多,如今,鶴山市江西商會會員已有137人。

平臺的促進作用

“ 目前, 我更希望能促進商會會員的產業升級。”劉明福說,人與人,是以心交心,一來二往多了才會有更深度的交流。鶴山是珠三角有名的中國男鞋生產基地,在這裡數百年的製鞋業傳統和30多年的現代化製鞋工藝碰撞,有自己的工業基礎,卻一直被詬病以貼牌為主。在鶴山市江西商會,鞋業成員佔整個會員比例的三成,每當商會聚會,企業怎麼走、行業怎麼走成為同行老鄉熱議的話題。多次商討之下,商會提出建議,如今消費升級,以鱷魚皮為代表的高檔鞋產品需求量很大,鞋業走創新路線、高端路線是趨勢,而創建自己的品牌更是當務之急。“也有很多會員做傢俱行業的,我們就以商會的名義與行業龍頭製造商接洽,去參觀學習。”劉明福介紹,正因商會成員參觀過機械自動化流水作業的製造商,回廠後著手更新了自己的設備,能效提升了20%以上。

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促產業升級

還有商會一家塑膠生產的企業,每年都遇到旺季產量不夠、淡季訂單不夠的尷尬,商會企業家為其分析,這是遇到了擴產的尷尬點,在商會牽線搭橋下,這家企業順利增加了訂單,讓企業快速擴產。劉明福說,鶴山作為一個縣級市,幾乎所有產業都面臨著產業升級問題。因此降能耗、提產量、升質量的需求就是整個商會的需求。作為私營老闆,不是每個人都有產業升級的魄力,但進入商會通過大家的交流、探討,理辨明之後就會深刻感覺到企業的走向,若有一兩個成功案例,更會信心倍增。在劉明福看來,商會有義務提醒各位企業家不要整天守在廠裡,應帶大家走出去,去參觀、學習,瞭解行業發展動向,這就是商會平臺的促進作用。

在未來,劉明福更希望將商會的力量聚集起來,集中力量去做一個項目,按比例入股,走一條共贏發展之路,將更多的江西人聚集在一起,這才是真正發揮商會力量的路徑。

鶴山義商

2015年5月江西贛州水災,鶴山市江西商會及時送去物資與現金;2016年,商會相應鶴山市工商聯百企扶百村號召,到革命老區坪山村走訪慰問;2016年9月10日,鄱陽人張發林在鶴山遭遇橫災醫治無效,家中失去了頂樑柱,商會及時發動為鄱陽老鄉慈善捐款活動;2017年,商會到鶴山市社會福利院進行中秋慰問……

一直以來,“義利天下”是贛商的精神傳承,鶴山市江西商會也是如此。據劉明福介紹,商會建會6年中,有大約300萬元左右的資金用於慈善公益事業。其中,商會會費每年規劃10%用於公益,絕大部分資金由會長、副會長等成員單位自發捐助。

江門市江西商會鶴山分會促產業升級

2016年,商會在鶴山市義工聯成功註冊了“鶴山市江西商會義工隊”,為社會弱勢群體及個人提供關心幫助。商會正以義工的形式傳遞愛心、回饋社會,更在承擔社會責任,傳播贛商精神,做商會發展的道德標杆。

劉明福表示,商會就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團體,要讓慈善公益在商會里蔚然成風,讓仁愛精神發揚光大,以此促進企業品牌優化升級,讓企業良性循環,更好造福百姓,貢獻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