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高考結束了,很多學生也將開啟一個全新的階段。漫漫人生路,除了知識,還有很多能力,都是伴隨一生,不是靠著一朝一夕的學習就可以得來的。

然而,哪些才是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的節點?你真的知道嗎?與其毫無頭緒的隨波逐流,不如先理清真正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期。

第一個關鍵階段:10歲

這是兒童叛逆期的萌芽階段。

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並強烈需要父母的尊重,希望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

10歲的孩子自我意識正處在形成期,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並且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但由於生活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錯誤的。

而很多父母不瞭解孩子這一心理,會用否定、強迫甚至打罵的形式糾正孩子。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從而故意與父母作對。

所以不要單純地認為孩子不聽話,故意氣你,那只是他渴望你理解、尊重的一種表達方式。

那麼,家長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 方法一:儘可能尊重孩子的想法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一個孩子說:"媽媽讓我穿的衣服總是我不喜歡的;我喜歡長髮,媽媽卻讓我剪成短髮……"

另一個同學說:"爸爸媽媽不讓我和同學玩,不讓我讀我喜歡的那些課外書。"

孩子的煩惱並不是對玩具、衣服、髮型等物質或外表上的追求,而是希望父母能夠像朋友一樣,傾聽他們的聲音,瞭解他們真正的喜好和想法,甚至多些信任。正處於情感的突變期的他們,雖然容易生氣、發火,但也容易感動。與送給他們昂貴的禮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讓他們感動。

● 方法二:允許孩子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面對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洩心中的鬱悶。發洩夠了,他自然會恢復心情的平衡。

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情感共鳴。

而發洩的辦法有很多,比如養一隻小動物,不願對父母說的,可以對小動物說,或者鼓勵孩子跑步,通過做運動來釋放負能量……但重點仍是,父母要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情緒。

● 方法三: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事物必有正反兩面,10歲雖然是孩子情緒、情感的突變期,也是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能力的關鍵期。

要想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父母最先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關係,說出來,看父母有沒有辦法。

❤關於學習

10歲左右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二是父母不瞭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

這個時期,父母不應太關注學習成績。

多問快樂,少問學習;

多問"這次考試中,你細心了嗎",少問"這次考試你考了多少名啊";

多問"你喜歡學……",少說"今天我教你學……"

逼得太緊,容易讓孩子產生誤解:他是在為父母而學習。

家長還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地學習氛圍,如與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一起談興趣愛好和理想……讓他們體驗學習的興趣、幫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自願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學習。

關於習慣

有關專家通過測試和調查發現,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四或五年級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說,10歲是強化好習慣和改正壞習慣的關鍵時期。

生活習慣:勤勞、講衛生、講禮貌、有愛心、能夠體諒他人;

學習習慣:愛思考、細心、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性格:堅強、勇敢、樂觀、積極。

好習慣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做家長的不能企圖孩子"一口吃個胖子"。利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加法原則,讓孩子慢慢來。

壞習慣也是一點點改正過來的,這樣做不僅能保護孩子脆弱的自信心,也能讓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戰勝自己的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信心也會大增。

同時,面對孩子在壞習慣上的耍賴、軟磨硬泡等,父母一定要拿出足夠的毅力,不要向孩子妥協。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第二個關鍵階段:初二

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對於孩子而言,人生的第二個關鍵階段就是在初二的時候。

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小學時期,由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和知識水平都還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維"的培養是不可取的,過於強化"抽象思維"往往又不適宜。

而初二的教學內容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

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就會被分化下來了。

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幾點:

1、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勤思考,善發問。

2、知識面要儘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應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3、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成績,而是應關注孩子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學習習慣的養成

學習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家長可以這麼做:

1、培養孩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家長可在這個時期,指導並督促孩子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

2、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的孩子,不要過多的誇獎。

生理及心理變化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初二的孩子剛進入青春期,身體上的變化和心理上對異性感受的變化,會讓他們分心。

個性與人際關係

這個時期,孩子的個性與人際關係,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會從不良書刊、遊戲或網絡上尋找寄託。

引導孩子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是家長的重中之重。比如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培養愛心、寬容之心,學習善待、體諒別人。還有就是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學習服務、幫助別人,學習交流和傾訴。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詮釋的角色。因為教育一個孩子責任太過重大。而這個過程,其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所有的講座、書籍或課程,包括我們上述說的這些,都只是方向或框架,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情況。

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以身作則用心陪伴

而成績、高考也不是決定孩子一生的唯一條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才能讓孩子的未來向陽而生。

中高考請關注:北清霸學官網(北大清華狀元學習力培訓中心)

高考能決定孩子的未來?錯了!這幾個階段你必須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