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最近你没有被这样的新闻刷屏?

“手机壳致癌物超标,快别用手机壳了”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对30多款手机壳做了检测。其中苹果手机壳的多环芳烃萘超标47倍,小米手机壳增塑剂超标,跃宁手机壳多项化学测试结果超出标准限值,其中透明“粉色水钻”中的铅含量为155000ppm。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经生活报告的检测:存在争议

但是有宝宝的家长注意了,不要让3岁以下儿童接触到手机壳,避免放入口中舔咬

一、重点

1.萘为2B类致癌物(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充足),如果检测没问题,且样品确实为苹果正品手机壳的话,那么超标如此之多确实不应该!

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因为萘的致癌性证据等级并不高,皮肤吸收的萘也很低很低

如果实在担心,可以暂时停用。

2.塑化剂主要通过保鲜膜、塑料袋、塑料瓶与食物接触,然后经口摄入,产生危害。但像手机壳这种很少与食物亲密接触的用品,其中的塑化剂是不大会产生危害的,这次检测采用的是欧盟针对餐具和喂养器具的标准能否将餐具的标准用于手机壳值得商榷。

3.这次调查有意义,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采用的标准大多来自国外,而且也非手机壳本身的标准,其客观性权威性不免受到质疑。

二、测评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对30多款手机壳做了检测,发现多款手机壳“有害有毒物质超标”,检测结果特别提到,苹果手机壳的多环芳烃含量为94mg/kg,超出标准限制47倍,小米手机壳含塑化剂0.17%,超出了限制0.1%。

而多环芳烃、塑化剂都是耳熟能详的致癌物,于是乎手机壳致癌的说法引起公众恐慌。

那么,正在用的手机壳该不该马上丢了呢?

1.苹果手机壳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多环芳烃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并在一起,多环芳烃主要产生于汽油、煤炭、木头、烟草的燃烧,还有石油工业的生产过程。多环芳烃中很多有机物是致癌物,但致癌性的可信度(证据等级)不完全一样,证据较为充分的主要是苯并[a]芘,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I类致癌物,是吸烟产生的主要致癌物。

我们看看苹果手机壳的多环芳烃含量,这次检测超过限值的是多环芳烃中的萘,而萘不同于苯并[a]芘,它仅仅为2B类致癌物(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充足),

证据等级较低,不过大量的萘摄入可以引起急性中毒,表现就是急性溶血。曾经有过儿童吞食樟脑丸(含大量萘)而引发急性萘中毒。

萘也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因此很多国家对日用品的萘含量有限值,德国的标准AfPS GS 2014:01 PAK规定:

对于儿童玩具,皮肤接触超过30秒(长期接触),萘含量要少于2mg/kg。

手机壳的标准估计是借鉴了这项德国标准。如果检测没问题,且样品确实为苹果正品手机壳的话,那么萘含量竟然超标近50倍,实在不应该。

但也不必过度恐慌,萘的致癌性证据等级并不高,

皮肤吸收的萘也很低很低,如果您实在担心,也可以暂时停用手机壳。

2.小米手机壳

小米手机壳是塑化剂含量超标。前几年,台湾塑化剂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塑化剂是塑料、石膏、建筑粘合剂中,添加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用来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有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塑化剂有性激素活性,可能引发内分泌失调,造成心血管系统障碍,甚至致癌。但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样的结论能否移植到人体,还需要更多的实验。

塑化剂污染,主要通过保鲜膜、塑料袋、塑料瓶与食物接触,然后经口摄入,产生危害。对于那些与食品接触的塑料,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联合专家组认为:

从合格塑料中溶到食品中的塑化剂是“可以接受”的

但像手机壳这种很少与食物亲密接触的用品,其中的塑化剂是不大会产生危害的。这次研究院采用的是欧盟标准EN14372: 2004,针对的是餐具和喂养器具,能否将餐具的标准用于手机壳,值得商榷。

3.跃宁手机壳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跃宁手机壳多项化学测试结果超出标准限值,其中透明“粉色水钻”中的铅含量为155000ppm,超出标准限值1550倍。

生活报告提醒大家,警惕闪粉水钻手机壳,越漂亮的手机壳可能越有“毒”。

同时有宝宝的家长更应该注意啦,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对鲜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为了避免孩子放入口中舔咬,最好不要用闪粉水钻手机壳

4.另外

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组,请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实验人员也进行过专业实验。实验人员将实验舱温度加热到45℃,然后把手机壳放进去,1小时后手机壳被加热后释放出的气体收集完毕。随后,实验员对这些气体进行苯、甲醛含量分析。

当时是把手机壳放在30升的不锈钢密闭舱里做的,

经过实验发现劣质的手机壳都会释放一定量的甲醛和苯,但释放量并不大,廉价手机壳确实含有一定量的苯系物质和甲醛。

5.值得商榷

这次调查有意义,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调查采用标准大多是来自国外,而且借鉴的是玩具、餐具之类的标准,并非手机壳本身的标准,其客观性、权威性不免受到质疑。期待未来中国能有自己的手机壳行业标准。

三、推荐

如何正确选择手机壳?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一看

专家通过对手机壳的检测发现,颜色越鲜艳的手机壳重金属含量越多," 经常接触后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对肾脏、肝脏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选购样式花哨、颜色鲜艳的手机壳要小心,透明材质的手机壳可能更容易发黄变色,

但透明材质的手机壳相对更安全。

二闻

有刺鼻异味,或气味让人感到不适、刺激眼睛的手机壳,要慎买。

三摸

过于柔软,容易掉色的手机壳,或特别硬、强度特别大的手机壳要小心购买,手机壳摸完之后感觉手上有刺激气味的,也要慎买。应该选择正规大厂的产品,边缘整齐光滑、有韧性、制作精细、无气味的产品。

四注意

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不要购买“三无”手机壳,不要让3岁以下儿童接触到手机壳,避免放入口中舔咬。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的工程师赵振表示,建议大家在选择手机壳时,尽量挑选没有明显气味的产品,同时尽量在有空气流动的环境下使用,并且减少儿童对手机壳的接触。

一般情况下,通过正规质检渠道生产的手机壳,其有毒物质是符合人体标准的,对人体的影响甚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小作坊,主材料和添加剂的成分都没有保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很可能使用有毒物质制造生产手机壳。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四、总结

“毒手机壳”存在争议

一定要购买正规质检渠道生产的手机壳

不要购买廉价的、样式花哨的手机壳

减少儿童对手机壳的接触

你用的手机壳有毒?存在争议也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