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支付機構眼中的無卡清算平臺

老相識的新模樣

任何事物都有名和實的兩個維度,名至實歸是最高的統一,也是經過實事求是檢驗的最高境界。按這個邏輯,我們先看看銀聯“無卡清算平臺”的名,首先是“無卡”,這對卡組織而言,是一個新認知,一方面是承認互聯網支付的趨勢,另一方面是卡組織的互聯網支付新認識,因為提“無卡”,其基礎是“有卡”,前者介質虛擬化,後者介質有形化。不能因為無形棄有形,亦不可有形無視無形的挑戰。認識越深,世界越大,無卡新認識給銀聯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亦是給中小支付機構新的世界,而中小支付機構最需要的,恰恰是新的希望和想象空間,正因為如此,業內無人不額手相慶,歡呼這個老相識變身新夥伴。

新角色的試煉

我們其實都是“自掃門前雪”的思維,如果你的變化,對於我們是好的,才是真好。如果你的變化就是你好,祝福你是不需要成本的,你在盆友圈裡曬沙灘,我在沙縣小吃一掠而過。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維艱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自己不爭氣,水平挫且要求高。另一方面其實是選擇太少,且認識淺薄。在直連時代,無數同業詬病銀聯體制僵硬和保守,以此無視這個中國唯一卡組織,這都是草根階層的毛病,出身卑微還眼界高,只有那些深諳卡組織角色的企業,才會在直連時代裡“兩邊下注” 。風吹兩邊倒的牆頭草,往往不受待見,但卻是非常務實的生存之道,處於產業鏈下游的企業,容易被上游企業一劍封喉,或者因為不平等的商業合作關係“被規定”。為緩和這種困境,就只有備份“選擇”,保持可近可遠的合作關係,對於產業鏈上下游關係而言,無異才是最具可持續性合作模式。今天,“直連模式”已將變身為“網聯模式”,清算機構的介入,並未改變“直連模式”的根本,髮卡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基礎合作結構底層,仍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髮卡行間的一紙協議。這種情況下,曾經依託“直連模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會因為清算機構的介入產生新的機會,更多的是規避未來將面臨的風險。

中小支付機構眼中的無卡清算平臺

巨人肩膀上的無卡清算平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老話裡,既有依託過去存量資源的意思,又有“後發優勢”的味道。依託銀聯資源,無卡清算平臺說明銀聯不甘於“線下”的卡組織這個角色,是銀聯試圖重新歸位的切實動作,在清算市場重整的過程中,是銀聯重獲市場話語權的重大機會,為把握這一機會,銀聯將借自身積累的推力,和市場需求的拉力,最大限度的獲取市場份額。清算機構處於第三方支付產業鏈上游,上游巨頭的動能將形成勢能,這種趨勢中,蘊含著更多選擇與可能性,讓中小支付機構完全無法放棄。

中小支付機構眼中的無卡清算平臺

因為窮,中小支付機構的基礎建設薄弱,創新能力差。尤其與髮卡行的議價能力弱,在價格競爭為王的惡劣產業環境中,無法獲得公平競爭機會,兩大巨頭攜低成本的優勢,再祭起直接或間接補貼的“吸客大法”,其所涉足領域,中小支付機構已無法呼吸,更何談生存與發展。銀聯借無卡清算平臺實現獨立定價,中小支付機構則可借無卡清算平臺緩和議價能力劣勢,拉近與巨頭的成本差距,“攻”可以在某些垂直領域拼一下下“價格刺刀”,“守”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沒有選擇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的產業就不會有進步與發展。而清算市場的良性競爭,將為中小支付機構帶來新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