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貨幣基金快贖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過去一週時間裡,相信不少人的手機都會收到類似的消息。

有短信:

7月1日起,貨幣基金快贖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打開理財App也會看到:

7月1日起,貨幣基金快贖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銀行公告:

7月1日起,貨幣基金快贖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這些消息都提醒著我們:本週內貨幣基金將快贖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不少平臺都開通了信用卡還款功能。由於貨基的快贖取現限額1萬元影響了信用卡還款功能,此次業務調整開始後,部分基金公司選擇關閉了信用卡實時還款功能,部分三方銷售平臺則對該功能進行了調整。

比如嘉實基金此次調整貨基的快贖取現限額的同時,關閉了信用卡還款功能。根據嘉實基金公告,投資者已經綁定的信用卡即時還款業務,將於2018年6月28日19點起自動終止,公司將不再提供服務,請投資者提前做好還款安排。

7月1日起,貨幣基金快贖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此次調整將影響部分用戶對貨幣基金的投資和取現習慣。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年底全部貨幣基金持有人戶數接近7億,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互聯網客戶。除了4.7億餘額寶用戶外,其他互聯網貨幣基金總人數也有2億多。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貨幣基金規模攀升至8萬億,較2017年年底增長幅度為12%,貨幣基金規模在公募基金中佔比也提升到了64.68%。

金融機構都在忙著發公告

繼規模最大的天弘餘額寶宣佈於6月6日開始將快速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後,6月中旬起,絕大多數基金公司、三方銷售及銀行渠道陸續公告將於6月28日左右調整快贖取現額度的限額。

基金方面:

工銀瑞信基金公告,自2018年6月27日15點起對公司基金直銷平臺貨幣市場基金T+0快速贖回業務的額度進行調整,適用基金包括工銀瑞信貨幣市場基金、工銀瑞信現金快線貨幣市場基金、工銀瑞信如意貨幣市場基金A和工銀瑞信薪金貨幣市場基金A。

華夏基金於6月13日公告旗下貨幣基金的快速取現額度,6月28日起,將華夏現金增利貨幣A/E、華夏財富寶貨幣A、華夏薪金寶貨幣等3只基金的快速取現額度調整為單個客戶、單個自然日、單產品限額1萬元,普通贖回不受影響。

興業基金則是自2018年6月27日起(實際時點自2018年6月26日15點起),單個投資者在單個基金銷售渠道持有的單隻貨幣市場基金單日T+0快速贖回提現金額上限調整為1萬元(含本數)。

銀行方面:

招商銀行日前也公告稱將於7月1日起,將旗下“朝朝盈”的快速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中國銀行6月23日通過短信通知,在中行渠道申購的貨幣基金單個自然日的累計快贖額度將從6月27日15點起調整為1萬元。

交通銀行發佈公告稱,自2018年7月1日起,活期富快速轉出及支付轉出的單個自然日累計額度將調整為1萬元。

第三方渠道方面:

天天基金6月15日公告,活期寶快速取現額度自6月19日起逐步進行調整,將在7月1日前調整完成活期寶的快速取現限額。

理財通22日晚也發佈公告,自7月1日0點起,單一銷售渠道貨幣基金T+0贖回提現業務額度調整為1萬元。如果理財通和零錢理財持有同一只貨基,T+0快速取現額度單日共用1萬元;若理財通和零錢理財持有的是不同的貨幣基金,則分別計算額度。

據中國基金報,儘管監管政策已從多個渠道“廣而告之”,但仍有一些用戶未能主動獲取相關信息。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此次貨基新規的實施,銀行等代銷渠道受到的壓力較大,他們要主動向客戶解釋,尤其是機構客戶,T+0限贖1萬元對這部分客戶的影響很大。據瞭解,不少機構的客服部門已準備好一套“技術話語”應對客戶質疑。

原來在6月1日,央行和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按照指導意見,單個投資者在單個銷售渠道持有的單隻貨幣市場基金單個自然日的“T+0贖回提現業務”提現金額設定不高於1萬元的上限。新開展的“T+0贖回提現業務”應當按照前述要求執行,自2018年7月1日起,對於存量的“T+0贖回提現業務”,相關機構應當按照要求完成規範整改。

7月1日起,貨幣基金快贖取現額度調整為1萬元

這意味著7月1日起,所有的單隻貨幣基金單日提現的上額為1萬元。

舉個例子,一位投資者持有某貨幣市場基金5萬元,且該產品提供T+0快速贖回提現業務,若需贖回5000元(1萬元以下),則投資者既可選擇當日到賬,也可選擇下一交易日到賬;若需贖回2.5萬元(1萬元以上),則贖回款項一般在下一交易日到賬。

限額實施時間有差異

據理財不二牛,從上述公司的公告信息還可以注意到,各家實施的時間點也不太一樣,6月26日、27日、28日都有不同的基金開始限額操作,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有資金快贖需求的話,要注意看下自己持有的可T+0贖回的貨幣基金,何時開始限額,以便儘早進行資金安排。

相比於基金公司各家進度的不一致,一些券商則是用足1個月的緩衝期,其對接基金公司貨基的現金理財,直接統一至7月1日開始限額,因此,對於如果在券商渠道購買這些貨基的投資者,和基金公司的直銷平臺又會有所不同,但相差也就是6月底的最後幾天時間。

需要提醒的是,此次T+0限額也不僅僅是基金公司的貨基產品,券商自己旗下的一些T+0現金產品也都一樣設置了1萬元的快贖限額,因此想要借道券商現金理財產品享受更多快贖的打算基本也可以打消了。

不僅如此,在這些公告中,還紛紛提及一點:如當日快速提現總額超過公司設定的限額,投資者提交的快速提現將會失敗。有的基金公司更是直接提示:“T+0贖回提現”服務非法定義務,提現有條件,依約可暫停。

對於這點,有機構人士表示:

“是有每天總限額,不過具體總限額不是很清楚,主要在於滿足一般需求。”

T+0贖回業務暗藏流動性風險

在“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推出之前,申購、贖回貨幣市場基金及其他各類開放式基金普遍按照T+2的模式,即申購、贖回都需要2個工作日到賬,也有少部分是T+0模式,但有額度限制。

“餘額寶”推出後,憑藉實時申購與贖回的投資便利成為“一招鮮吃遍天”的競爭利器。從實質重於形式和穿透式視角來分析,所謂的T+0贖回業務都是採取機構墊資的方式實現的,“餘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贖回當日到賬甚至實時到賬的背後是基金公司、代銷機構的墊資行為。目前,大部分墊資是自有資金,也有部分銀行對基金公司、基金代銷機構進行整體授信,再由其根據贖回份額向投資者進行墊付。

據券商中國,理論測算客戶日均贖回量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規模的5%,按照目前貨幣市場基金8萬億的規模,總體墊資規模高達4000億元。同時,銀行在墊資過程中並不瞭解投資人的信用狀況,未盡到“瞭解你的客戶”、“瞭解你的業務”等要求,只是被動地接受基金公司、代銷機構的墊資指令,進而加劇了相關風險的蔓延。

同時,銀行提供墊資服務,迴歸了業務本源。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具有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的資質,儘管《信託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了信託公司可以貸款,但僅侷限於管理運用或處分信託財產之時,故只有銀行具有為T+0贖回提供墊支服務的業務資質。

天風證券認為,貨幣基金目前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散戶,而目前主要的監管壓力在機構投資者身上。對散戶影響最大的可能是限制T+0贖回提現和限購,但實際上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只要具有較高的穩定收益,贖回時是T+0還是T+1甚至T+2,並沒有本質區別。對於超大型貨基可以通過接入其他貨基引流抵消這一影響,主要影響的可能是機構的同業投資行為。貨幣基金未來仍可能保持一定的規模增長,但持續高增長的情況可能會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