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蚌埠人蔘加了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

今天,这个蚌埠人参加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这个蚌埠人参加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蚌埠公交駕駛員楊苗苗作為代表之一,介紹了蚌埠公交發生的巨大變化和24年駕駛員經歷的感悟,暢談了公交人的文明服務、微笑服務助推社會文明的心得體會,表達了將繼續發揮勞模表率作用,為交通強國努力奉獻的決心。

見面會上,作為一個70後,談到蚌埠公交的變化,楊苗苗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她說,改革開放多年來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變化最大的可能就是公交。她回憶道,剛上班那年,蚌埠只有十幾條線路,而現在公交線路達到65條,公交車輛也增加到1700多臺,車輛從起初的汽油車、柴油車、天然氣車,發展到現在的節能環保的純電動公交車。車輛的長度也在不斷變化,從8米到10米,現在開的是13米。在蚌埠的馬路上可以看到和長安街一樣的18米大通道。

楊苗苗說,蚌埠公交近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近5年,場站建設面積達到了過去30年的總和,線網通達城市的四面八方。感受很深的是,還為特需乘客開通了特製公交,比方說學生專線、工業園區專線,另外,在蚌埠還有微公交,行走在大街小巷,能夠把乘客送到家門口。公交司乘員工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服務意識不斷增強。

楊苗苗說,讓駕駛員感受最深的是,公交服務水平提高以後,乘客的變化特別大,車內一些乘客悄然改變了不文明行為,助人為樂、互相幫助、見義勇為等行為越來越多,車廂文化帶動了公交文明,公交文明促進了整個社會文明。乘客文明程度越來越高,整個社會就比較和諧。

在回顧24年駕駛工作的酸甜苦辣時,楊苗苗說,公交車廂就是一個小小社會,乘客當中什麼樣的人都有,工作24年了,也受過委屈,也抹過眼淚。我試著用微笑去面對每一 位乘客,因為微笑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可以讓我和陌生乘客有一種互動。從業生涯中,我越來越多收穫了乘客的微笑,也把我的快樂傳遞給更多人。現在每天我都會以感恩的心,將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

通訊員:蘆霞

今天,这个蚌埠人参加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往期精彩回顧

今天,这个蚌埠人参加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今天,这个蚌埠人参加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編排:侯靖

今天,这个蚌埠人参加了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