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水稻缺肥或缺素

如何判斷水稻缺肥或缺素

缺氮

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缺氮症狀先從下部老葉開始發黃,逐漸擴展到上部幼葉,一片葉先從葉尖開始,後沿中脈擴展至整個葉片。成熟期提早,成穗率低,有效穗少,穗子短,每穗粒數少,產量低。氮肥施用過量時,植株高大、柔軟,莖、葉瘋長。易誘發病蟲害,甚至發生倒伏。造成水稻貪青晚熟,空秕粒大量增多,導致產量下降。

缺磷

一般表現為僵苗,稻株生長顯著緩慢,稻叢成簇狀,不分櫱或很少分櫱。稻苗細瘦,葉片直立不披,葉色暗綠或灰綠帶紫。嚴重時葉片沿中脈呈環狀捲曲,葉片萎縮。對於能產生花色甙色素的品種,缺磷會使葉片略帶紅色或紫色。缺磷植株根的特徵是短而細,多為黃根,基本無白根,也無黑根,軟綿少彈性,側根少,且緊夾不分開,嚴重時根系變黑腐爛。缺磷還延遲抽穗、開花和成熟,且抽穗困難,成熟不一致,穗粒少且不飽滿。水稻施磷過量時無增產作用,往往會引起缺鋅而減產。

缺鉀

由於其發病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常稱為赤枯病。一般剛開始缺鉀時,表現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很少分櫱。老葉褪黃,葉尖有煙塵狀褐色小點,發展成褐斑,形狀不規則,邊緣分界明顯,常以條狀或塊狀分佈在葉脈間,嚴重時褐斑連成片,整片葉子發紅枯死。發病時,稻株根系受阻,新根少而短,老根細瘦無彈性,褐灰色至黑色,甚至發臭腐爛,病株容易拔起。嚴重缺鉀時抽穗困難。籽粒乾癟、皺縮、節間短,易倒伏。稻株發病表現症狀,從下部老葉尖端開始,逐步向葉片基部擴展。水稻施鉀過量時沒有害處,但也無明顯增產效果。

水稻缺素指的是微量元素

水稻缺鋅時水稻返青後開始發病,一般插秧後20天達到高潮。病症首先表現在植株基部葉片的葉尖乾枯,接著葉片的中段出現黃赤斑基部褪綠。病株出葉慢,分櫱少,髮根弱,生長矮小,成熟遲,水稻出現僵苗;水稻缺鐵時,全葉褪綠,然後發白;水稻缺錳時,首先是底部葉脈間失綠變褐色壞死。水稻植株矮小,但分櫱正常,新出葉變窄狹,淡綠色;水稻缺硼時,株高降低,正在出生的葉尖端變白,捲曲;水稻缺銅時,葉尖處褪綠。褪綠沿葉脈兩邊向下發展;續之葉尖變深褐色壞死;水稻缺鉬時,一般在移栽後35天出現病症;水稻缺鈣時,如果程度較輕,一般對植株外觀影響很小,當缺鈣嚴重時,上部新生葉的葉尖變白,捲曲萎縮,導致植株矮化,生長點壞死。

作者 12316水稻栽培專家 嚴光彬

策劃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