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3千萬人沒電用,此國花200億進口中國設備,到貨後態度大轉彎

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停電的感覺吧,沒有了電,很多事情就無法完成,工作、生活、學習都會受到影響。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面臨著電力短缺的問題,國民生活水平受到影響,印度就是一個例子。印度無法用電的人數多年來居高不下,直到去年,還有近2億3千多萬人用不上電,這對人們的衣食住行來說是很不方便的。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電力,提高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技術,相比前些年,電力短缺的問題得到很大改善。由於技術短缺,印度每年都向我國買入太陽能電池板,花費的金額超過2000億,買進設備後卻出爾反爾地對我國徵收關稅,態度可謂是180度大轉變。

2億3千萬人沒電用,此國花200億進口中國設備,到貨後態度大轉彎

近些年,印度也是下定了決心要解決缺電問題,大力研究光伏發電,並規劃在未來5年內對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進行升級,擴展到10萬兆瓦。不僅如此,他們還建造了能夠排入世界前十的大型太陽能公園。不過,印度也面臨著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其太陽能電池板的自主製造力仍然比較薄弱,每年都依賴對外進口。我國就是印度進口太陽能電池板的一個大供貨商,印度每年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中,有90%都是從我國買入的。

2億3千萬人沒電用,此國花200億進口中國設備,到貨後態度大轉彎

對於我國來說,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製造工藝也越來越高超。因此,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不算很高。印度在定下裝機任務10萬兆瓦的目標後,便加大了對太陽能電池板的進口力度,每年至少斥30億美元完成對太陽能電池板的購買,相當於人民幣200億元,這筆資金對於印度來說不算小數目了。因此,印度想到一個減小損失的辦法,即向我國和馬拉西亞等向其出售電池板的國家收稅,關稅高達70%。不僅如此,印度還加大了對太陽能電池板出口國的反傾銷調查力度,從而保護其本土太陽能電池領域相關企業。不過,這兩項決議還未推行,就被其本土的企業反對了。印度本土企業認為印度此舉只會使本土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不但不能保護其發展,反而會起到阻礙的效果。

2億3千萬人沒電用,此國花200億進口中國設備,到貨後態度大轉彎

2018年3月,印度態度再次轉好,表示要停止對進口商反傾銷的調查。有網友戲稱,印度此舉就像是打了自己的臉,又給世界看了一次笑話。還有網友調侃,現在世界之所以越來越認可中國,是因為中國是用實力說話的,印度沒必要有那麼多“花花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