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戰不過癮?看看蘋果庫克和Facebook小扎的300回合大戰

國內商戰不過癮?看看蘋果庫克和Facebook小扎的300回合大戰

WWDC2018庫克登場

事情背景是這樣的,2016年底蘋果的硬件業務全線大跌之後,庫克就開始調轉方向,重新攻入蘋果已故前CEO喬布斯最擅長的軟件服務業務。

這樣的動作導致庫克的個人形象大變,以前說話溫和平易近人,2017年開始整個人張口說話就開始不放炮不舒服了!

最近,前腳還在不遺餘力的抨擊Facebook出賣用戶隱私的蘋果,卻又打起廣告業務的主意,然而想要做互聯網廣告業務,就不可避免的要手機用戶隱私。

不知道庫克該如何解釋這次的打臉問題?

更尷尬的是:最近又有媒體爆出蘋果跟其他設備廠商一起為了從Facebook那裡獲取用戶數據,曾與Facebook簽訂過相關協議;更讓蘋果臉上無光的是,Facebook劍橋數據醜聞發生到現在,這樣的數據分享都還沒有停止。

不過蘋果發言人的回應倒是有理有據:

“蘋果需要使用來自Facebook的用戶信息,來提供某些功能,比如在不打開Facebook客戶端的情況下上傳照片。不過去年九月份,蘋果切斷了數據分享管道。”

換成人話解釋就是:蘋果家各種操作系統的應用賬戶系統、分享功能,需要有用戶賬戶信息,才能直接實現相應功能,所以從APP廠商手中拿點數據是有必要的。而且人蘋果一看Facebook都鬧出數據醜聞了,生怕受波及,當時就不合作了!

這件事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背後也隱約閃現出硅谷各大公司公關的痕跡。而一場能夠帶動全球市值最高公司CEO親自出場的公關戰,光聽聲都驚心動魄。不知道最近國內那些“革命產品”“嚇人技術”是不是都在跟風國際潮流?

庫克背後捅刀子,小扎評價庫克“油嘴滑舌”

在此之前,Facebook深陷危機之時,蘋果CEO庫克曾接受採訪。面對主持人一句“如果你遇到Facebook的隱私危機,會如何應對”提問,庫克不僅沒有任何幫扶之意,還大剌剌的捅上一刀。

庫克直接回答:“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蘋果是向用戶賣產品的,不是把用戶當產品賣給登廣告的人。我們不會用你的個人信息做交易,我們認為這是對隱私的入侵,個人隱私對我們來說是一種人權。”

國內商戰不過癮?看看蘋果庫克和Facebook小扎的300回合大戰

庫克炮轟Facebook洩露用戶隱私

這樣的回應極具殺傷力,聽起來像是提前擬對好的回應套路。“把用戶當產品賣給廣告主”的說法,一針扎到互聯網公司的要害。

而其實類似這樣的調侃很早就在網絡上出現,但經由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CEO之口說出來,性質就變得完全不一樣,瞬間引發了全球傳,給蘋果做了一次“血淋淋”的活廣告。

Facebook聽了當然極為不爽,隨後為了力懟庫克,扎克伯格立馬就安排了媒體採訪,而為了能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應,小扎不惜放低姿態動直接用了“人身攻擊”:

“我認為,‘如果你不付錢,就沒人在乎你’,這是一種油嘴滑舌的論調,極其不符合現實。”

小扎這句“油嘴滑舌”的評價跟我們“不要臉”的國罵沒有任何區別。

國內商戰不過癮?看看蘋果庫克和Facebook小扎的300回合大戰

這事情剛過去兩個月,在蘋果即將召開WWDC2018開發者大會的重要時刻,“蘋果從Facebook手裡買用戶數據”的消息,怎麼聽怎麼像是誰刻意散播出來,專門給庫克大爺添堵的。

看來美國人玩起公關戰來,一點也不比國人差,一點也不比國人體面。

而且一個新聞不夠,還買一送一到處放風“蘋果進軍廣告市場”,數據詳實,關鍵人物完美對照。嘖嘖,原來全天下的公關都是一個套路。

喬老爺子的iAd實驗,被庫克按下暫停

不過,蘋果也確實一直都在試探互聯網廣告業務。2010年,喬布斯還健在的時候,就曾親自主導推出了iAd服務,為APP開發商和廣告主們提供底欄橫幅廣告模塊。

不過蘋果不像Google、Facebook一樣,手裡握著大量用戶數據,所以iAd的投放精準度並不好,同時要價太高不具備任何競爭力。

國內商戰不過癮?看看蘋果庫克和Facebook小扎的300回合大戰

喬布斯發佈iAd

當時,蘋果剛剛收購Siri,預備將Siri和Spotlight結合起來,推出適用於智能手機的新時代搜索引擎。再加上喬布斯雄心勃勃的iAd,完全是在降維打擊朝著消滅Google去的。

這對Google來說是極大的威脅,於是拼了身家性命研發自家的語音助手Google Now。

當時,Google廣告業務的一位產品經理,找到媒體匿名對iAd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質疑),而且還是“站在客戶的立場”:

不支持Flash技術;傳媒機構無法自主決定廣告的目標群體;廣告客戶沒有具體的標準來評判廣告效果;收費方式不明確。

此外,這位Google員工還“坦承自己有偏見”,畢竟當時整個市場都在熱捧蘋果,誰都不敢跟蘋果針鋒相對。

2011年10月05日,Siri與iPhone4S一同到來,但同一天喬布斯也駕鶴西去。一年後,深受喬布斯其中蘋果軟件主管,被稱為“小喬布斯”的斯科特·福斯特爾也因為蘋果地圖的大bug而辭職。隨後庫克團隊與Google握手言和,大幅降低了在軟件服務上的投入。

到2016年6月底,iAd服務正式停止。不過到9月底,蘋果正式上線了App Store搜索廣告服務,自此蘋果開始試探全新的廣告服務,與新廣告業務同時開展的還有內容訂閱增值服務。這些業務也被蘋果劃歸為服務業務。

庫克學喬布斯打嘴炮,蘋果是要向互聯網開炮?

蘋果近兩年忽然重視服務業務,一方面跟智能手機市場遇到天花板,新的智能硬件還未能獨當一面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Google、Amazon近兩年開始強勢切下原本蘋果iTunes、iBook獨佔鰲頭的內容分發市場。蘋果與各大互聯網巨頭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可調和。

到今年Facebook、Google洩露用戶隱私問題爆發後,庫克放棄老好人的人設開始撿起當年喬布斯的風格,直接撕破臉親自上陣打口水仗。

這一點很有意思,要知道當年喬布斯每一次接受採訪打個嘴炮,批評一下競爭對手,都能拉昇蘋果股價。當然這離不開喬老爺子強悍的產品能力。

可以說,現下的蘋果已經開始放下原有的合作態度,像喬布斯在世時那樣,與Google、Amazon、Facebook們開始在內容服務等多領域直面競爭。蘋果重新重視互聯網產品服務的態度,已經不可置疑。

國內商戰不過癮?看看蘋果庫克和Facebook小扎的300回合大戰

誰還不會打嘴炮了?

在WWDC2018這個蘋果“春晚”前夜,蘋果又被爆出正在與Snapchat 、Pinterest合作,試探推出打通應用內數據的互聯網廣告平臺。據稱,去年App Store的搜索廣告業務為蘋果貢獻了10億美元的利潤,庫克對此非常高興。

爆料還用前iAd產品經理Winston Crawford迴歸蘋果的消息,來佐證這一爆料的可信度。加上蘋果也確實開始重視服務業務,正在重啟系統服務創新。用像iAd一樣的平臺,結合蘋果自家的搜索引擎,推出新API打通應用內信息,這是蘋果當下正在做的。

但這一消息跟“Facebook向蘋果出售用戶信息”的消息一同推送,又選擇WWDC2018大會前一天發佈。實在是讓人懷疑,這是不是相關公司的公關手法?畢竟一舉踩下蘋果Facebook兩大公司,這種操作很有水平。

難道是其他公司提前獲知了蘋果的新動態,然後集中選在敏感時間點搞一個大新聞,而蘋果打造廣告平臺的消息確實為真?

蘋果瀏覽器開始屏蔽廣告,Google們心很痛

蘋果近來在廣告領域確實有不少動作,由此還得罪了一大批互聯網廣告從業者。

去年WWDC大會上,蘋果軟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費德里吉登臺,發佈了應用於蘋果Safari瀏覽器上的Intelligent Tracking Protection(ITP智能反追蹤保護)技術。說白了就是屏蔽網頁廣告。

國內商戰不過癮?看看蘋果庫克和Facebook小扎的300回合大戰

克雷格·費德里發佈ITP技術

到9月底,蘋果iPhoneX發佈會剛過,蘋果就在新的系統升級中,推送了含有ITP技術的Safari 11。這一技術把所有第三方的Cookie的生命週期限制在24小時。

與第三方Cookie相對的就是第一方Cookie,後者是網站自己的數據工具。對於用戶來說,第一方Cookie是必要的,否則用戶無法保持賬戶登錄狀態。而第三方Cookie則可有可無。

什麼是Cookie?就是用戶在使用瀏覽器過程中所有動作的數據集合,有了這些數據,廣告平臺可以進行精準廣告投放。

現在蘋果用ITP技術,直接將這些第三方Cookie的壽命,從無限縮短到24小時。Google們無法追蹤到超過24小時後的轉化數據,這些效果廣告服務商立馬丟掉了大量的收入。

廣告公司Criteo的2017年財報預計,2018年蘋果的ITP將使得互聯網廣告平臺們,至少損失數億到十億美金的營收。

恰巧,蘋果App Store搜索廣告2017年利潤為10億美金,這裡的十億美金也不知道是怎麼算的。嗯,針尖對麥芒。

而去年蘋果剛推出ITP的時候,Criteo也拉著一眾互聯網廣告平臺和公司組成聯盟,抗議蘋果ITP“單邊且嚴厲的,不利於廣告在線內容的發展”。

可惜這些公司生完氣打完嘴炮之後,庫克直接用一句“這不是屏蔽廣告的問題,而是保護用戶隱私”就打發了。隨後庫克就把“隱私權”天天掛在嘴邊,鍥而不捨的噁心互聯網公司們。

由此,蘋果已經徹底得罪了包括Google、Facebook在內的公司。

所以到今年Google、Facebook隱私洩露危機時,庫克才能輕裝上陣毫無顧忌的給兩家傷口上撒鹽。

嗯,這架打的好看!

蘋果跟Google、Facebook這幾場撕逼,跟國內的各種公關大戰有不少相似之處。3Q大戰是360以QQ推送彈窗消息給用戶製造垃圾為由屏蔽騰訊產品功能,頭疼大戰則是騰訊以相關政策為由封殺所有短視頻應用的接口與鏈接。

當然,蘋果、Facebook、Google之間的爭鬥,還是基於底層的技術協議標準來進行的,掐架掐的有理有據,比國內的純粹公關戰要來的更加有意義。

智能手機乃至整個互聯網市場已經頂到天花板了,接下來,蘋果、Google、Facebook、Amazon等互聯網巨頭之間的正面競爭,將會越來越多,業務衝突也會越來越激烈。希望這種激烈的競爭下,各家公司能拿出讓人驚豔的產品創新,這才是有意義的。

文/水上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