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此剧,将抱憾终生及下一个终生

不看此剧,将抱憾终生及下一个终生

1988年,我两岁,记不住事,我后来听说,当时我们家烧水做饭主要是靠煤。那时大多数北方家庭都有一个专门放煤的房子,本地叫炭房。本地没有蜂窝煤,都是原始粗犷的大煤块,每次使用前,得先用炭斧将其砸成小块,再送至炉中。每年凛冬将至,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储备数吨,堆满炭房,才能安然过冬。

煤配火炉,无所不能,可做饭,可烧水,可取暖,还可烤馒头片。只有一险,煤烟致命。冬夜漫长,煤灰久积烟筒,导致通流不畅,毒烟借缝游散,随风入夜,杀人无声。命大者爬地而出,命衰者一睡永眠。

活下来的街坊邻居们共处一巷,一票小孩儿常年奔于巷中,奔成发小儿。每到饭点儿,各家各妈依门而站,手扶锈铁大门,放声咆哮:「龙龙,吃饭。」可怜的龙龙回家没吃几口,就会被老妈派去给隔壁王阿姨送一碗刚出锅的素饺子尝尝鲜,回来时,手里必多一份王阿姨刚腌好的解腻油黄瓜。赶上热闹时候,龙龙一中午得换四五家。

那时国破山河在,大家都没钱。家里特别没钱的小孩儿就上街自己找饭辙,又没钱又没种的小孩儿就是他们的饭辙,搜出一毛就是一袋酸梅粉。总的政策是「自觉从宽,鸡贼狂扇」,先让你自己掏,你掏完了他要是还能搜出来,就是一顿扇。

我没被扇过,守身如玉,一路长大。长大后,我第一次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觉得真他妈好啊,生于那个年代的人,幸得此好剧,可聊忆青春,可回溯过往。

再看看我们,身后一片废墟,每年都有操蛋编剧号称写出了全民回忆,打开一看,没人知道是谁的回忆,只清楚地看见,每一部戏里都多多少少要打掉几个孩子,这些年,所有被编剧们打掉的孩子,连起来,差不多够绕五环一圈了。

万幸,有一年我从五环回来,遇见了《请回答1988》。以前我发过一条微博,「没办法和觉得《冰血暴》不好看的人做朋友。」

注:剧版。此处特指第一季。

看完《请回答1988》后,我觉得这个话还是太轻,换成「没办法忍住不杀觉得《请回答1988》不好看的人」,一看,又好像稍微有点重了。总之,怎么说呢,没看过《请回答1988》的人,就像冬天没有舔过大门的北方小孩儿一样,终生抱憾。

讲道理来说,我是没空看韩剧的,虽然有部分韩剧水准勉强尚可,但也不至于真的去看,毕竟美剧英剧都看不过来,何必作践自己,浪费生命。

最终开始看《请回答1988》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无聊加剧荒,再加上彼时他正暴得大名,登顶豆瓣。我想,好吧,信你们一回。接下来的一个礼拜,是我近几年饮水量最少的一个礼拜,根本顾不上喝,也不敢喝,喝了就得尿,春宵一刻值千金,浪费不起。

可以说,《请回答1988》就是80后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上下其实还能各探十年,或者更远。70后、90后都能看懂,都能看哭。至于为什么无数国产编剧没做到的事,被一个韩国编剧做到了,这就要感谢亚洲民族彼此之间的默契了。

是真的默契。故事讲的是一个胡同里,五户人家两代人的日常,这个背景,听起来不是一般的寡淡。但看上五分钟,你就再也没时间喝水了。开场不久,就到了饭点,各家各妈,依门而站,放声咆哮。几分钟后,各家小孩子依次出门,交叉换饭。下午放学,路遇小混混劫道,搜遍全身,还顺走了鞋。到了晚上,一个倒霉人家遭遇煤烟突袭,苦命二女儿爬地而出,捡回一命。

我操,一口气吞了几集后,我开始快速回忆童年,甚至动了给发小儿打电话的念头,想问问他们,记不记得小时候身边可曾潜伏过韩国人。

其实看一个年代剧是不是真的牛逼,主要就是看他处理集体回忆的方式牛不牛逼。但这对《请回答1988》的李有贞编剧来说,形同儿戏,她有更高的追求。李编剧纵横全局,埋下草蛇万千,灰线无数。最长的梗一埋就是十几集,埋到你早已丧失记忆,埋到你某个深夜突然醒悟,靠在床头,七窍流血。

编剧牛逼,演员也没落下。一圈儿群像看下来,涕泪交零,同样是一起生活在亚洲的年轻演员,人家怎么就他妈的那么会演,随便提出来一个男四号,就够我们的小鲜肉手刀竞走追二十年。

正焕,像生下来就是正焕。阿泽,像生下来就是阿泽。德善,像上辈子就是德善。东龙,像最近五百年一直是东龙。善宇就不提了,高手太多,已被淹没。

除了演员,韩剧的整体制作水平当然也甩了我们很多年。韩剧往往只用一句台词,就可以让你湿目,这不是简单的剧作之力,这是导演、编剧、摄影、演员、配乐共同合力完成的戏剧冲击,就那么一下,催人奶下,比鲫鱼汤都管用。而国产剧还停在煽情必须起配乐,而且必须长起不落的阶段,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生生把你晒哭,你若不哭,配乐不散。

当然,《请回答1988》的配乐和插曲也是制霸级碾压,精准到位,直抵海马回,很多歌都不用听,一看见歌名,脑盘就自动开始唱了。

当然最强的还是剧作。李编剧句句如刀,觉得虐心无趣,直接改成了挖心,今天给你挖出来,明天给塞回去,等不到后天,明天晚上再给你挖出来。以至于当年大结局播出后,很多人投入的情感过多,心脏出入胸腔次数也过多,不满最终CP安排,丧心病狂,失去理智,去豆瓣怒刷一星。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请回答1988》豆瓣评分依然坚挺,傲立韩剧之巅,手持9.6分,俯瞰众生。

看的时间长了,剧中的邻居就都变成了你的邻居,好久不见,还真的有些想念。有时会随便打开一集,不为剧情,只为感受双门洞的氛围。这种独特的观剧感受,叫做「陪伴感」。我的观剧史上,很多剧都有陪伴感,《我爱我家》有,《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有,《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有,《豪斯医生》有,《无耻之徒》也有,但对我来说,总体上陪伴感最强的就是《请回答1988》。

其实,这些手艺对李编剧来说,都是行活儿,顺手为之。她真正最牛逼的地方,也是《请回答1988》最牛逼的地方,是「共情」。「共情」可以让你哽咽抽泣,让你肝肠寸断,让你灵魂出窍。「共情」会将你的情感炼成泪,我还没见过有人看《请回答1988》不哭成傻逼的。《请回答1988》堪称「共情博物馆」。

「共情」,又叫同理心、同感、投情。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主要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套换成剧作领域是这样:

1、编剧借助过往沟通经验,深入沟通参与者内心去体验他们的情感、思维。

2、编剧借助于知识与积累,把握观众的体验与他们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编剧运用剧作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观众,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好,知道你没看懂。我来用人话翻译一下,简单说就是「从世间的感同身受中提取内核,打磨发散,让更多人迅速感同身受。」

我随手举一个剧中「共情」实例:

德善家中常年手紧,在一生一次的修学旅行前夜,德善妈为了让女儿尽享欢欣,不留遗憾,咬牙去找邻居正焕妈借钱,德善妈提着一篮土豆,借豆串门。进屋坐下,却难开其口,好容易鼓起勇气,正要开口,却被正焕妈会错意打断,以为她想延期偿还上次借的那笔钱,连说不急,会错意后的好意,生生把德善妈再次借钱的打算噎了回来。无功而返。本已十分尴尬,这下又添十分。

半夜躺下。正焕妈突然叫门,提来一篮子玉米,放下便匆匆离去。德善妈仔细一看,玉米下压着一个信封,打开,是一叠钱。还附了一张字条,「德善明天也要去修学旅行吧,拿着去补贴些零花钱吧。」原来是正焕妈后知后觉,幡然醒悟。德善妈捏着信封,热泪满目。

文字终究表现力有限,没看过的人建议还是去看一下原剧,生活不易,共情荡漾。

关于借钱的道理,左小祖咒早已说透:「借钱给朋友,你会失去朋友,失去钱。」大多数人,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轻易开借钱的口。可是生活不易,就是有那么多的万不得已,需要有一个真正值得托付,且不负所托的朋友来帮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