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成交量的核心是什麼?20年老股民總結出4個字!

乾貨!成交量的核心是什麼?20年老股民總結出4個字!

成交量的核心

市場上研究成交量的書籍有千萬本,要全部進行研究的話幾輩子都學不完。實際上,各種各樣的書籍,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同樣一個道理,抓住他的核心,就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於成交量的研究,必須抓住以下四個方面的核心要素:

一、大盤和個股分開研究

大盤是市場行為,反映的多空博弈,不存在作假的問題;個股是主力行為,反映的是主力意圖,盤面現象可能是騙線。在研究成交量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也在反覆強調。有一種觀點認為,股票的技術分析,實際上研究的就是量價關係,這是有道理的,因為成交量和價格,是所有技術指標和研究數據的基本參數。我們最常見的均線、MACD、KDJ等等,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著量價關係的變化。反過來,只要改變成交量,就能夠改變所有的指標。如簡單的使用左右賣給右手的對敲,放出巨量,那麼均線、MACD、KDJ等等,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讓個股的成交量,成為作假的基本手段和工具。顯然,離開主力行為,單一的看圖標,看數據來研究個股的量價關係,是非常膚淺的。而對於大盤,因為沒有人能夠控制和影響大盤的波動,量價關係就是多空雙方的博弈結果,這讓我們的技術分析就變得相對簡單,該漲的就容易漲,該跌的就容易跌,或許你自己就有體會,對大盤的波動和方向有感覺,經常能夠正確的判斷,但是對個股,就很難真正把握?

二、數據相同,位置不同,結果不同

我們的大A股,本質是做差價,割韭菜,沒有實質性的分紅,自然也沒有價值投資。我們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別人的腰包,別人要賺錢,自然也是盯著我們的腰包。而且,我們的股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也就是說,任何人要賺錢,必須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沒有其他辦法。既然這樣,股價是在高位還是在低位,就很關鍵。盤面相同,位置不通,主力意圖不同,這也是我們《主力行為學》的核心理論之一。我們反覆強調,在量價關係上,高位的放量和低位的放量,本質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做技術分析的時候,首先看位置,無論是放量還是縮量,先看是高位還是低位,再考慮其他因數。(備註:這裡的高位和低位,是指上漲一段時間或者下跌一段時間以後,不代表最高位和最低位)

乾貨!成交量的核心是什麼?20年老股民總結出4個字!

三、K圖的成交量分析,一定要看盤口的成交結構

K圖的量價關係,是結果,過程在盤口。很多時候,K圖非常健康的量價關係,並不代表真正的主力意圖。如圖的K圖,成交量逐步放大,價格穩步上漲,從圖標上看是一個好的盤面,但是真的要走好,得看盤口的成交量結構。這個K圖上逐步放大的成交量,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是盤口大單和特大單密集成交來的,還是盤中散亂成交來的,還是盤中走一字放量對敲來的,還是利用集合競價的突擊放量來的(詳情請參閱《主力行為學》第一部:神秘的盤口語言)?如圖所示的成交量放大,是在漲停板上放的量,還是在漲停之前放的量?這才是股價後期走勢的關鍵!

乾貨!成交量的核心是什麼?20年老股民總結出4個字!

四、賣在買先

我從事股票研究20年,嚴格的講前面好多年都處於混沌狀態,不是我自己不努力,而是有力不知道往何處使,一直沒有找的好的方法。讓我發生質變的,是幾次重要的思路轉折。第一次轉折,是研究了股市本質以後的方向性轉折,到現在很多人還在錯誤的尋找我們大A股的價值,而我們在尋找和研究著控制和影響股價波動的大資金的動向(主力行為),從而致力於股市原理的探索。第二次轉折,是在技術分析上,徹底摒棄了“看圖說話”的研究方法,用已經走完了的圖形來進行研究,怎麼說都有道理,而現在的絕大部分書籍和觀點,都是以過去的“案例”作為基礎!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的技術分析裡面,基本沒有案例,只講未來,不講以前。當然,還有一次很重要的轉折,就是在成交量的研究上,明白了“賣在買先”的道理。我們經常在說,放量上漲,主力進場,其實放量上漲不一定代表主力進場,因為放量是先有人賣出,你才能夠買得到!任何時候,放量代表的都是賣的人多而不是買的人多;任何時候,我們看到放量,都是先考慮是誰在賣?這個思路,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如週五(2018年6月15日)大盤再次下跌,很多人很沮喪,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位置的下跌,居然有量出來了,說明很多套牢盤在割肉了,至少要比縮量陰跌好!

乾貨!成交量的核心是什麼?20年老股民總結出4個字!

不要被打得殘廢才想起練武功,不要被輸得精光才想起尋求幫助,亡羊補牢也要趁早!筆者認為選股不難,關鍵還是在於方法與策略,把握住熱點,看的準資金的流向,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場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