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典型|“我從不後悔留在這裡”——記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昆其宋村村醫臧書武

先进典型|“我从不后悔留在这里”——记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村医臧书武

先进典型|“我从不后悔留在这里”——记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村医臧书武

在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昆其宋村,提起臧書武這個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但要是問起“艾斯卡爾醫生”,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

其實,“艾斯卡爾醫生”就是當地群眾對該村村醫、共產黨員臧書武的稱呼。

行醫20年來,臧書武把群眾當親人,先後入選“中國好人榜”“感動中國”新疆區候選人、2012年感動新疆年度人物,榮獲地區優秀共產黨員、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稱號。

放棄“鐵飯碗”當村醫

經過前期篩選,臧書武放棄了醫療條件較成熟的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選擇了與之一河之隔的阿瓦提縣英艾日克鎮博斯坦村。“當時這個村沒有一戶漢族人,周圍四五個村子也沒有醫生。”臧書武說,就這樣,他在博斯坦村紮下根來,開始當一名村醫。

為便於行醫苦學維吾爾語

由於語言不通,臧書武的診所剛開時很少有人來看病,加上進貨渠道不暢,診所一度瀕臨倒閉。但這一切,並沒有讓他灰心。

“開業兩個月的一天凌晨一點鐘,有位患者家屬叫我去看病。我初步診斷患者得的是闌尾炎,打著手勢告訴他們需要手術,但是我不會翻譯闌尾炎這個詞,沒法給他們解釋是什麼病。沒想到患者不相信我的話,去了別的診所輸液,一週後才動手術,最終耽誤了病情。”臧書武說,患者不僅沒有埋怨他,反而四處向村民推薦臧書武,稱他醫術高明,但是臧書武很慚愧,覺得是因為自己不會維吾爾語才耽誤患者的病情。從那以後,他開始苦學維吾爾語,買來教材自學,不懂的地方主動向周圍群眾請教。第二年時,臧書武已能說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了。

在行醫過程中,臧書武一直堅持挨家逐戶“送醫上門”,從感冒、咳嗽、肚子疼等小病看起,堅持隨叫隨到,半夜出診是常事。

臧書武的妻子吳雨輝說:“他創業之初太辛苦了,語言不通,為了能早點打開診所的局面,與維吾爾族群眾順利溝通交流,他拼命工作學習,每天到深更半夜才休息。”

醫術醫德贏得群眾認可

2001年,臧書武將診所搬至昆其宋村。昆其宋村是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政府所在地,人口集中。“艾斯卡爾醫生”的名氣大了,從各村慕名前來診所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他每天接待患者50餘人。

2010年8月,臧書武和妻子在診所為病人換藥時,年僅一歲的女兒月月獨自躺在診所休息室。當時,夫妻倆只顧忙著照顧病人,無暇顧及女兒。突然,隨著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聲,打破了生活的寧靜。

“可能是女兒口渴了,叫我們又沒見回應,她就夠到放在床頭上的暖瓶,結果暖瓶打翻了,開水順著她的脖子澆了下來。”回憶起8年前的那一幕,臧書武聲音哽咽地說,“是我們害了孩子。”

沒想到,臧書武的門診一關門,村民們急了,大家紛紛找上門來。知道他家的困境後,很多群眾主動到他家還看病時的欠款,還去其他村幫忙要賬。“那時候村民生活不容易,很多人看不起病,醫藥費大都是秋收後有錢了才還,不像現在人人都有合作醫療。”臧書武說。

做生意2個月後,臧書武回到家,看到一位老人蹲在他家門口,上前一問才知道是來看病的。“她已等了4個小時,我告訴她診所不開了,可以去隔壁診所,或去鄉衛生院,但她說就想在我這看。如果今天等不到我,她明天再來。”臧書武回憶道,村民的執著讓他感動不已。

恰逢其時,阿瓦提縣實行農村醫療改革,縣衛生局經過多方瞭解,知道臧書武很受當地群眾歡迎,便聘請他當昆其宋村的村醫。

身患絕症依然不忘初心

看著眼前樂呵呵忙著為患者就診的臧書武,誰也不會把他和絕症聯繫到一起。

2013年5月,臧書武總是感覺頭暈。一次出診時,竟昏倒在村民家裡。身為一名醫生,臧書武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出了毛病。

“說不定哪一天病情就惡化了,所以我趁著現在還能動多為群眾辦點事。”說到自己的病,臧書武坦然地說。

行醫20年來,臧書武和當地群眾早已從醫患關係變成了親人。村民們忘不了他大半夜治病救人的場景,忘不了他一路資助寒門學子阿依古麗·阿布來提考上西北民族大學的事,忘不了他幫助孤寡老人的事……

“這裡雖然沒有城市經濟發達,但是民風淳樸。”臧書武說,他至今仍記得海尼薩汗·買皮孜大媽一家在他初來乍到時,免費提供房屋供他開診所;記得開店之初需要進貨,交通不便,村民都會騎摩托車把他送到10公里外的主幹道搭車;記得每年春播季節,村民吐遜·卡德爾都會來幫他種菜、種花……村民們對自己的幫助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