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支教」一顆石榴樹

石榴,是中國傳統文化視為吉祥物、多子多福的象徵,這恰如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多民族特色。石榴果實成熟後,多室多子,籽粒飽滿,顆顆相抱,正如我國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用“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來對待民族團結,對於我們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發展寓意深刻,意境深遠。

6月26日,在炎天暑月,綠樹成蔭的民豐縣城小學裡,熱鬧非凡,來自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的53位援疆支教師生準時出現在3號教學樓前的花園裡,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種植石榴樹之旅。支教老師和縣城小學一起在花園裡種下了一棵名為“友誼樹” 的石榴樹。同時校領導也為我們的實習支教生活頒發了特殊的“畢業證”和對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母校表達感謝的錦旗。同學和老師們的眼中都流露出滿滿的感動與自豪。作為回禮,也作為天津支教團對小學的留念,支教團也將從天津帶來的書與教學用具一同捐給了留下四個月青春的民豐縣縣城小學。這顆“友誼樹”的根扎得更牢了,大家的心也貼得更近了。

「天津支教」一顆石榴樹

「天津支教」一顆石榴樹

隨著一陣陣掌聲的響起,民豐支教團為時三個半月的支教也正式告一段落。說起這次的支教大學生,民豐縣縣城小學校長這樣說道:“在一起相處的三個月裡,支教大學生與學校的師生有了濃濃的深情厚意。被他們的敬業之心而感動,被他們投入工作的那種熱情與專注而感到敬佩。他們到了陌生環境,但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對工作有絲毫懈怠,他們把支教作為自己人生的一次艱鉅的挑戰與寶貴的財富。”

「天津支教」一顆石榴樹

是啊,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偉大。”這,便是支教。乍暖還寒的三月,我們來到了距離家鄉幾千公里之外的新疆支教;烈日炎炎的六月,我們穿上畢業服為自己的學生時代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回首這三個半月的支教歷程,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被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的笑臉感動;被漫天黃沙中支教老師一個個篤定的步伐感動;被廣袤無垠的沙漠中揮舞的學士帽感動。

「天津支教」一顆石榴樹

收穫了感動的我們,也在這裡為學生們插上了數不清的關於理想的翅膀。在我們來到這裡之前,孩子們還不知道中國除了有北京、天津,還有像上海,成都,重慶等這樣的一線城市;他們還不知道除了教師、醫生、警察,還有像設計師,美食家,旅行雜誌主編等這樣有趣的職業;他們也不知道中國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之外,還有像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這樣的優秀學府。

「天津支教」一顆石榴樹

而幸運的是,我們來了,一切都開始變得不一樣。孩子們開始對於家鄉以外的世界充滿好奇,也對電視上的新鮮事物充滿了興趣,也慢慢的有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最幸福的是,你聽到了孩子們在你耳邊喊著:老師,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去天津找你!……支教老師,真是一個神聖的稱呼。不僅可以感受孩子們的童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快樂;不僅可以傳播知識,也可以為孩子們插上理想的翅膀。我想,成長中的他們,一定可以揮舞這理想的翅膀,展翅高飛!

「天津支教」一顆石榴樹

供稿:民豐天津大學生支教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