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股神”隕落,中國股市成為史上大笑話,誰在背後操縱股市?

傑明·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在投資領域產生了巨大震動,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管理著上億美金的基金經理都自稱是格雷厄姆的信徒。而他目前在世的最有名的學生就是:巴菲特。

投資箴言:

1.對股票價格要斤斤計較,要像超市購物,不要像買化妝品,真正重大的損失總是在投資者忘了問“多少錢”之後。

2.高增長不等同於高盈利。上漲的股票風險增加而不是減少,下跌的股票風險減少而不是增加。

3. 投機不是不行,但致命的威脅是投機卻自以為投資。投機時就要像理智尚存的賭徒,只帶100美元去賭場,把棺材本鎖在家中保險箱裡。

4.別看到星巴克生意好就去買星巴克的股票。買熟悉的好公司,這話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還要價格合適。

5.在大家恐懼時貪婪,在大家貪婪時恐懼。行不行?這個策略的問題是熊市無底,牛市無頂。

一代“股神”隕落,中國股市成為史上大笑話,誰在背後操縱股市?

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有錢人,希望可以發財,但是往往真的賺到錢的人只是少數。而有些人拼盡全力,每天忙裡忙外,努力的程度是很多人的好幾倍,但是結果卻沒有賺到錢,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人其實並不是其他人,就是咱們口中經常說的“老實人”,經常說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好像這句話並不是很實際,應該是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穫,這句話也在“老實人”的身上體現出來了,但是為什麼“老實人”就賺不到大錢呢?下面就來看看原因吧!

1.太過中規中矩,死板教條

從字面就可以看出老實人做事很老實,說的好聽叫老實,說的難聽一些就是死板教條,做事有自己的一套規矩,而且是不可以違抗的規矩,不管什麼事情,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的一套規矩去做事,這樣雖然很好,但是不夠靈活。想要賺錢創業,就必須夠靈活,太過於死板只會讓路走入死衚衕!

2.省錢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理財中,省錢有利於財富累積。但是想靠省錢來發家致富是很難的,與其花盡心思去想著怎樣省錢,不如去拓寬自己賺錢渠道,開源永遠比節流重要。

3.承擔風險能力不高,膽子小

想要靠創業賺大錢,那必須有冒險精神,很有衝勁,如果大家看過那些創業的成功人士,你就可以看到他們身上有一種氣質,他們喜歡把不可能的事情化為可能,李彥宏曾經說過,他們就是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如果別人說不可能那就不做了,那一輩子都會一事無成!

4.過於謙讓,錯失良機

老實人的確是個很好的品格,但是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老實就成了一把雙刃劍,一般都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種品質很高尚,但是自己卻沒有辦法賺到錢,畢竟競爭是很殘酷的,有時候在競爭上,不是自己贏了,就是別人贏了,如果自己一味的謙讓,那隻會讓自己走不下去!


投機偉大的藝術

廣義上講,任何以低買高賣為手段,以獲取差價為目的的行為,都是投機。投資僅是投機的一種,字面上通常指代那些風險較低、確定性高但同時收益也較低的投機行為。比如購買國債算得上是一種普通意義上的“投資”,但那種收益率在專業投機者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價值投資者”可能會宣稱他們投資企業的目的是獲取分紅,絲毫不關心股價的起起落落。這是不確實的。因為既然是一項投資行為,哪怕是以獲取分紅為目的,也必然會關心自己所得到的“紅利率”,如果股價在某個時期迅速高企,而企業的利潤和分紅卻相對穩定,那麼“紅利率”勢必急速下降,甚至低於一年期銀行利息,此時繼續持有股票就是不智之舉,理應賣出。

巴菲特於2007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初,將手中持有的2330404億股原為2347761億股,正式披露前已經減持1735萬股中石油悉數拋空,上述原因是可能的理由之一按中石油每年派現03元左右,以巴老最低拋售價1126元計,對應的最高紅利率僅為27,遠低於銀行利息。在這項投資案例中,巴老於2000年以低於12元的成本購入1109169億股,於2003年4月以低於167元的成本增倉1238592億股,總投入34億元,平均持倉成本145元股,累計套現超過300億元,獲利超過260億元,持股七年獲利率超過800。應該說這是一筆極為成功的操作,有些人認為巴老“賣早了”中石油最高見2025港元,“少賺近百億”的說法是不瞭解超大資金運作與中小資金運作的差別。

以上是超大資金成功“投機”的經典之作說它是投機是因為它仍然不能脫離低買高賣獲取差價這一模式,巴菲特持股中石油的這些年當中也收到了一些紅利,但這些紅利和通過差價賺取的利潤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技術分析的角度看巴老的賣點也是很好的,當然他懂不懂技術分析我們不知道。也許只有巴菲特的精湛功力和深邃眼光能夠穿透歷史的迷霧,從而捕捉到如此重大的獲利機會。儘管中石油的走勢仍然不能擺脫技術分析的框架,但偉人超凡的眼光和驚人的耐力不是凡夫俗子可以隨便學到的。

但這不是我等妄自菲薄的理由。相反,不客氣的講,對中小資金而言,持股7年獲利800僅僅相當於每年翻番,連續三四年的戰績而已這樣的成績,想必許多人都可以做到,當然人家不說,你這輩子也甭想結識這樣的人而已。令人稱奇的是,股神增倉中石油的時機2003年4月恰逢香港市場見歷史大底恆生指數最低見8331點,許多藍籌股都是這個時候見底,只是中石油的漲幅更大,表現更優異,也更適合容納超大資金而已。問題是,股神是如何知道香港市場見底的他的判斷何以會與技術分析給出的結果一致甚至略有提前這是一個謎當然,真理只有一個,殊途同歸也許是再自然不過的。

不知從幾時起,關於“價值投資”出現了許多謠言或者說錯誤的認知,而這些錯誤認知是和巴菲特的言論密切相關的。比如他說,為了躲避喧囂的市場,他選擇住在奧馬哈小城,遠離紐約,遠離華爾街。他還說,他持有一隻股票數年數十年不動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而絲毫不關心股價的波動。“價值投資派”的徒子徒孫們仔細研究這些言論,於是乎就得出了“買賣時機不重要,大盤走勢不重要,抱死自己的愛股不動搖最重要”這樣危險萬分的結論當然巴菲特不可能說謊,根據我的理解,象巴菲特這種個性特質的人,總是忠實於自己,你想讓他說不是發自內心的話,還不如殺了他。大師講話是有其具體條件的,不能絕對孤立地理解,熱愛學習的投資人最好動動自己的腦子。看看巴老做的大量的套利交易,誰說他不懂技術不重視買賣時機

綜上所述,“投機”本是一箇中性名詞,無所謂褒貶。換言之,“價值投資者”乾的並不是比“投機客”更高尚的事,前者與後者相比不具備任何道德優勢。關於投資和投機,英國有位成功的炒家是這麼說的:“我年輕時人們稱我是投機客,賺了錢後人們稱我是投資家,再後敬我是銀行家,今天我被稱為慈善家。但這幾十年來,我從頭到尾做的是同樣的事”時至今日,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地解釋“投資”與“投機”的語句了。


交易之道

交易是人生的濃縮,世界的縮影,是全方位的金錢對抗遊戲,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它比股市更接近於人類戰爭的特點,交易市場上是人與人、心與心的直接博弈。帳戶中的資金就是你手裡握有的兵力。能否打勝仗不完全取決於手中掌握的兵力多少,關鍵在於戰略戰術安排是否得當,對資金的運用是否有過人之處。

善於學習的交易者不但能夠在市場上學到投資的致勝之術,而且人類關於自然與社會科學的知識無不可用無不可學。能知佛學之境者,得交易之體;善用武學之道者,得交易之用;通心理學者,可察交易時人我之誤;明邏輯學者,可辯期市之謬;知兵法者,可篤交易之術。五千年文明史人類投入最優秀的頭腦和最多智慧的領域就是戰爭,幾乎所有的先進技術和精華思想都緣於戰爭需要。而期貨的歷史只有區區二百年,而且人類中的頂尖精英並未致力於此道。假如智慧成就可以打分,人類在軍事戰略戰術領域可能已經達到85分,但在股票期貨市場領域可能只達到30分。而市場的博弈特徵與人類戰爭機理又是如此相似,誰該向誰學,不言自明。

如果有心留意一下兵法的思想體系,再對比一下世界頂級的交易大師的投資心得可以清楚得看到兩個不同領域的思想家在靈魂深處的思想碰撞,和這種碰撞所迸發出的耀眼的智慧光芒。2500年前的《孫子十三篇》可謂人類歷史上論述軍事思想的典範,歷代軍事著作無出其右,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總結出的軍事原則和思想體系,對交易的重大指導意義。

一、慎戰思想:《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舉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軍事家告誡後人的最重要的就是不可輕言戰事,戰爭是關係到國家存亡、和人民生死的大事,符不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是能否開戰的基本標準,即開戰的"風險/收益"比。領導人絕不能因為"憤怒"而輕開戰端。交易同樣事關個人的事業發展、公司的興衰、以及國家經濟、金融的穩定,交易大師也一再告誡投資人,從事交易一定要慎重,不可動用自己的生計來做股票。資金的投入一定要在出現好的時機時才進入,交易的唯一理由是目前是一個好機會,而絕不能因為情緒而盲目交易。

二、勝於易勝:《兵法》雲: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交易同樣注重在行情明朗時動手交易。交易者立心以平淡為上,無險為高; 冒險為不得已,非存心為冒險而冒險。交易技巧是簡單的,當你試圖用複雜高深的手段解決技術問題時,你並不是想真正解決問題,而是在賣弄無用的學問。著名交易大師"斯坦利。克羅"曾經說過:"除非在你看來行情已經簡單得就像彎下腰撿起牆角的錢一樣簡單,否則什麼也別做"真正高明的交易者往往看不出他高明何處,因為在他進場交易的時候行情幾乎是人人都已經明白了。總是"後發而先至"。

三、知形任勢:在戰爭中高明的將帥特別注意利用外部有利的形勢,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弓廣]弩,節如發機。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交易也特別注重"形"與"勢",所謂形即目前市場的狀態,勢即價格的趨勢。高明的交易者也和高明的將帥一樣,總是順勢價格的趨勢,去推波助瀾,而不會去螳臂擋車。"重勢不重價"是一個重要原則。"形態"、"趨勢"分析在交易中佔有極其的地位,能否辨清形勢是關係到交易業績和資金使用效果的核心因素。

一代“股神”隕落,中國股市成為史上大笑話,誰在背後操縱股市?


比趨勢更本質的東西——強弱

強弱,就是多空力量強弱對比的簡稱,我認為這是比趨勢更本質的東西,是決定有無趨勢或趨勢方向與力度的內在力量。一段時間內,例如每十個交易日中有五個以上的交易日收陽,且累計上漲幅度大於累計下跌幅度,說明多方力量強於空方,如果這一力量對比格局持續下去,即佔優勢的一方能將優勢保持下去,則行情圖形表現為上升趨勢;反之,則表現為下降趨勢。如果多空雙方勢均力敵,誰都不能取得壓倒性優勢,則行情表現為橫向盤整或在一個窄小的區間裡上下反覆震盪,即呈現無趨勢狀態,直到多空力量對比發生某種根本性變化足以打破這一均勢為止。因此,趨勢和無趨勢總是交替出現,趨勢為表,強弱為裡。一般來說,上升趨勢中不僅一段時間內陽線造成的累計漲幅大於陰線造成的累計跌幅,陽線在數量上通常也多於陰線,下降趨勢則相反。

多空力量強弱對比越失衡,趨勢越強勁,持續的時間越長久。當然,價格運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互相轉換,短期內漲幅或跌幅太大通常會縮短趨勢運行的時間,反之亦然。但是有一些大級別趨勢,由於某種不可知的原因,運行起來轟轟烈烈,氣勢磅礴,力度既大,持續又久,遇到這樣的趨勢,是交易者一生的幸事;當然,前提是您沒有站在趨勢的對立面,或者置身事外、無知無覺。碰到這樣恢宏的趨勢行情,如果您不幸站在趨勢的對立面而沒有及時轉換立場,您會被消滅;如果您沒有參與其中,您會終生感到遺憾。因為對股市來講,一般來說,大級別的趨勢行情至少5-10年才會有一次,確實難得。商品期貨市場的熊牛循環週期更長,據研究大約17年輪迴一次。對一個專業交易者來說,趨勢無所謂多空,只要有趨勢即可,最怕無趨勢。拿我來說,不怕漲,不怕跌,就怕橫著走。

一定要順著趨勢的方向交易——在上升趨勢中做多,在下降趨勢中做空,在無趨勢行情中空倉——任何一本有關交易的教科書都會這樣告知初學者,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不過對初學者來說,學會判斷有無趨勢以及趨勢的大小和方向殊非易事;以我來講,足足耗費了我十二年的光陰。本書上篇已經詳盡地告訴了讀者跟蹤趨勢的全部方法,希望讀者細心研讀,反覆揣摩,相信必能從中有所收穫。趨勢有明顯的慣性,越是大級別的趨勢慣性就越大,這正是專業交易者獲利的法寶。事實上,我必須在這裡指出的是,一個交易者如果想在投機市場上成功,他需要而且必須,將他的全部操作都侷限在“明顯的趨勢行情中”,該趨勢越簡單簡潔、越清楚清晰、越流暢明瞭,就越有實戰價值;相反,他應該把那些複雜的、怪異的、含混不清的、澀滯不前的,甚至看上去有些陰險邪惡的走勢全部過濾掉!如此,他發現“值得交易”的機會將大為減少!

研究多空力量的強弱對比,不是為了揭示趨勢發生的原因,事實上這恰恰是專業交易者最不關心的問題。專業交易者關心的核心問題是:通過每天或每週、每月的多空強弱對比關係驗證趨勢!我們已經知道趨勢可以用均線來表示,當然K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趨勢;那麼多空力量的強弱關係又通過什麼來體現呢?回答是K線、分時線。也就是說,K線組合和分時線可以透露關於多空“強弱”的信息和秘密,尤其是前者。在上篇的文字中,我們曾經提到過K線理論,這是一個古老、有實用價值,但是又極難掌握的理論。說它是理論,不如說它是一項“技術”更為恰當。因為關於K線組合的研判相當複雜,既有明顯的規律性,又有很大的靈活性;就像前面已經說過的,K線組合的分析重“神”甚於重“形”。它的複雜性和系統性早已超越了作為一個理論所具有的“條件——結論”的簡單模式,因此稱它為“K線技術”更為合適。

顯然,多空力量的強弱對比不是那麼容易判斷的。囿於經驗有限和水平不足,加之莊家主力之流竭盡全力地對交易者施以種種障眼法和欺騙,判斷多空強弱因此變得極為困難,要不我怎麼會說這是交易技術當中最難學的一環呢?要知道,K線是資金的腳印、行情的記錄,讀懂了K線組合就無異於讀懂了行情本身。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多少前輩高人,對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終於總結出許多有價值的規律性東西留待後人繼承。強弱之於行情,恰似“虛實”之於軍隊。在戰爭中掌握了對方軍隊的虛實內情,就等於掌握了敵軍的生死命脈。還記得《孫子兵法》裡有“虛實”一章嗎?就是專門講這個問題的。那麼類似的,掌握了研判多空力量強弱對比的技術,就能讀懂行情,幫助交易者站在正確的一方。所謂強弱,有假弱真強,有假強真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唯有具備穿透迷霧看本質之能力的交易者,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預測行情、驗證趨勢。

研判多空強弱困難的原因,不僅在於盤面虛假信號干擾的問題,也不僅在於交易者自身的技術問題,還在於交易者有無耐心。耐心是可怕的本領,驚人的耐心是驚人的本領。在交易市場,錢從急躁冒進的交易者手中逐漸流向具備耐心這種能力的交易者手中。有些交易者雖然初步具備了研判多空強弱和趨勢方向的能力,而且他們的觀點經常是對的,但是他們太急於盈利了,以至於來不及等待幾乎肯定會出現的價格回拉走勢,在日線圖或分時線上追價,結果要麼以過高的價格買進,要麼以過低的價格賣出,導致交易者在價格“不可避免”的回拉運動中出現損失或浮虧;而這種“首戰失利”又會導致下一步交易行為的顛倒錯亂:情緒失控、操作混亂的交易者在連續幾次挫折打擊下會完全忘記自己原來的觀點(一個新手也一定不喜歡撰寫交易計劃),心煩意亂地結束了該筆交易;這樣當趨勢真正展開的時候,他要麼已不再關注,要麼已缺乏跟進的勇氣,利潤也因此與他無緣。究其根源,還是交易者過於心急的緣故。

研判多空強弱除了驗證趨勢,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準確掌握買賣點。雖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一開始就盈利”或“當天盈利”,但您還是應該儘可能做到這一點,因為“首戰告捷”還是“首戰失利”對交易者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無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都是這樣。您應該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準確出擊,如果機會未到,就耐心等待,讓市場自己走出這種機會,一般情況下,機會總是會自己到來的。還有一種導致交易者錯失利潤的情況就是“對了但是沒有給予利潤充分發展的機會”。就如利物莫所說:“一個人可能看得清楚而明確,卻在市場從容不迫,準備照他認為一定會走的方向走時,他變得不耐煩或懷疑起來。華爾街有這麼多根本不屬於傻瓜的人,卻都會賠錢,道理就在這裡。市場並沒有打敗他們,他們打敗了自己,因為他們雖然有頭腦,卻無法堅持不動”。過早兌現利潤,危害就如過晚止損一樣,同樣會導致交易者遠離成功。一般來說,做對了就應該堅持持有獲利倉位不動搖,克服害怕失去既有獲利的擔憂,推遲兌現利潤的衝動,直到市場發出危險的信號為止。

一代“股神”隕落,中國股市成為史上大笑話,誰在背後操縱股市?


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

從股市扶貧到鼓勵獨角獸迴歸上市,甚至有建議認為,在當前貿易活動激烈上演的背景下,對於國內“缺芯”的問題,應給予相應的芯片企業開通IPO綠色通道,助其獲得更多的融資需求。對於這系列的舉動,實際上還是把目光瞄準了中國股市,並希望通過股票市場這一個平臺解決一系列的融資難題。

不可否認的是,融資是股市的重要功能,而中國股市長期過於注重融資的定位,實際上也把股市的融資功能發揮到極致。但是,融資功能只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方面,而在股市投資回報功能不佳、投資吸引力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卻把太多的包袱壓在中國股市的身上,這確實有過快消耗掉股市融資需求的風險。

然而,當股市投資信心重返極度低迷的狀態時,往往意味著股市的融資效果也將會大打折扣。對於此時的股票市場,則需要重新提振股票市場的投資信心,方可重新激活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否則,若繼續加大力度透支掉股票市場的融資需求,那麼將會進一步壓低股市的走勢,甚至因市場的持續低迷而觸發局部性的系統性風險。

實際上,縱觀中國股市的發展過程,因股市低迷而被迫停止IPO的情況並不少見。然而,對於這一現象的發生,更大程度上還是受到了此前股市過度發揮融資擴容需求的影響,而當市場新增流動性或存量流動性遠遠抵禦不住股市的擴容抽血壓力時,市場也將會深陷低迷的格局,甚至加速了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走勢。受此影響,停發IPO以穩定市場的投資信心,也將會成為無奈之舉。

過於注重融資的定位,試圖把更多的戰略發展任務都寄託於中國股市身上,這顯然對國內投資者而言,並不公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股市扶貧、獨角獸上市乃至為芯片企業開通IPO綠色通道等,都離不開融資圈錢的需求,而這一舉動卻進一步強化了股市的重融資特徵;另一方面則在於隨著大量企業的成功上市,隨之而至的還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需求、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的減持套現需求等。如今,中國股市的潛在問題已經從IPO堰塞湖逐漸演變為限售股堰塞湖的問題,即使有減持新規的約束限制,但始終延緩了集中拋售的時間,卻並未從本質上解決掉這一個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本來在特殊環境下,通過中國股市這一個平臺為核心企業創造出更好的融資渠道,進而完成系列戰略性發展任務並不為過。或許,這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要求。但是,在企業上市,乃至獲得IPO綠色通道上市之際,企業的定價與估值卻存在明顯的溢價。例如,原本在海外成熟市場賣10億美元的股票,如今迴歸至國內資本市場卻需要賣到60億美元,溢價空間非常明顯。對此,我們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那就是企業迴歸上市,究竟是為國解困,還是為了高價套利?或許,只不過打著核心技術或核心品牌的旗號,讓高溢價迴歸變得更加好聽而已。

面對種種看似不合理的現象,卻需要把包袱一一堆放在中國股市的身上,這確實對國內普通投資者來說,也是顯得不那麼公平。

本來,對於投資者來說,進入股票市場進行股票投資,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盈利。與此同時,對於部分長期投資者,更是熱衷於通過長期持股享受企業高速發展的成果,並通過股息分紅與資產價格增值來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率。但是,若企業上市的定價與估值過高,或透支掉未來數年乃至十餘年的盈利預期,那麼投資者參與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沒有一點參與的價值。與此同時,若股市擴容壓力持續擴大,卻缺乏了優勝劣汰的功能,那麼市場的投資活力也就大大降低了,而對於整個股票市場而言,系列的股票投資行為卻顯得沒有任何誘惑力與吸引力,而不能穩健獲利的股票投資者,也只能多為股票市場的發展與擴容作出貢獻了。

很顯然,融資與投資功能本身需要均衡發展,一旦打破這一均衡格局,則難免發生問題。至於特殊環境下,採取特殊的方式引導優質企業迴歸,這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若企業迴歸的定價與估值過高,或做出一些有違“基於公眾利益”的規則,那麼這無疑會損害了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這些年來,我們經歷了多輪的大熊市行情,期間無論外圍股市運行趨勢的好壞,中國股市似乎都無法擺脫跟跌不跟漲的命運,這說明了什麼?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股票市場的內因身上。請不要把太多包袱壓在中國股市身上,而股市包袱越多,承擔的使命越大,中國股市的重融資需求就會愈發明顯,國內投資者的投資回報預期也會因此削弱。


信預測不如信市場

筆者喜歡看研究報告,不光為了得到啟發,也為了得到借鑑。看的報告種類越多,得到的啟發、借鑑就越多。這其中得到借鑑最多的一種,就是看幾個月、乃至幾年前寫的報告。看從前的報告有個好處,就是對其中的分析理論可以進行檢驗,因為事實已經發生過了。在經過這些檢驗之後,就能總結這些分析理論的優劣,從而對自己未來採用的分析方法起到實在的借鑑作用。

過去的報告看多了,會發現其中很少有哪怕是模糊預測到市場動向的,而這些報告中對未來市場和經濟走勢進行的推論描述,也大多被證明是不準確的。那麼,如果傳統的分析方法被證明不是那麼有效,我們又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分析框架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聽一個故事。

中國有句俗語,陽春白雪,和者蓋寡。這兩首《陽春》、《白雪》,出自春秋樂聖師曠之手。相傳師曠生性好動,初學音樂時無法安靜專注,以致久久不能到達最高境界。終於有一天,師曠發現自己彈琴時最大的問題是眼睛不停的左右張望,分散心神。於是師曠刺瞎了雙眼,心無旁騖的練習,最終成為一代樂聖。《左傳》稱讚他說:“至於鼓琴,感通神明,萬世之下,言樂者必稱師曠。”

師曠的世界是音樂,而我們的世界是投資。師曠世界裡的噪音是眼睛看見的光線,我們世界裡的噪音是不是各種信息和對這些信息的各種各樣片面的詮釋呢?如果我們屏蔽了這些噪音,能不能另闢一條投資蹊徑呢?

從本質上看,我們的投資市場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教科書中描述的框架結構,而是由無數個政治、經濟、金融、心理變量,以及這些變量之間的互動構成的有機體。投資者即使預見到了這些變量的存在,但考慮到這些變量對市場影響強度的動態演變和這些變量之間存在的互相影響關係,則試圖提前數個月準確拿捏其對市場最終形成的合力和這些合力隨著時間而發生的改變,無疑是一件困難的工作。所以,如大多數分析報告的邏輯那樣試圖提前數個月描繪市場未來的走勢,並以此為投資決策,是不是太勉為其難了呢?

也許,我們應該跳出傳統的、依據當前事實預測未來中期市場的分析體系,代之以時刻對市場的變動懷以敬畏,在宏觀、政策、消息、價格波動之間順勢而為、隨機應變。當然,正如師曠不是刺瞎雙眼之後立即成為樂聖,應用這種動態的投資方法也不見得立即會讓人變成索羅斯。但是,基於現實世界互動性、複雜性的認識,筆者以為,也許這才是更好的投資之道。

從當前的市場來看,市場這一波上漲主要的動力來自於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在宏觀環境差強人意、流動性並不寬鬆的時代,這種上升的趨勢未來能否持續,將主要取決於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趨勢在其初期有自我加強的特徵,只要外部的阻力不十分強大,則趨勢將延續其之前的動態直至衰竭,這點在A股的歷史上尤其明顯。從當前的趨勢來看,市場的上升勢頭仍在保持,但其力度顯然已經開始減弱。第二,市場本輪上漲的動因在對政策放鬆的預期,那麼未來的政策面能否真正支持這種放鬆?房地產新政百日之後,是否會有更嚴厲的政策出臺?就當前的形勢看,更嚴厲的政策在短期內出臺的概率並不大,而決策層在房地產的問題上仍有投鼠忌器之態,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繼續對市場產生利好。第三,房地產市場未來是否能保持穩定?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是對當前上漲趨勢的最大挑戰。作為一個業已形成的泡沫,房地產價格不可能保持當前的水平而不波動。如果未來房地產市場大幅下挫,則其帶來的心理影響和對其它相關行業的打擊,會對股票市場帶來嚴重的損害。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擔憂至少在幾周的時間內,還難以看到。

總體來說,在出現足夠影響市場的新政策面和房地產行業動向之前,當前市場的正向趨勢或許仍將維持一段時間,但其強度或許難以像前幾週一樣令人鼓舞。


如何成為散戶中的高手

1,資金控制和操作能力是成正比的。高手投入的100%也是有條件的。

2、三分能力賺三分利潤。問問自己有幾分能力。

3、選擇參與的個股一定要做上升趨勢的調整,而不要做調整趨勢的上升。這點要細心分辨。

4、堅定完善自己的操作分析決策系統。心中有技術,眼中無市場。K線、市盈率、價格、消息等等有時候在中國股市並不管用。炒股的最高境界是眼中有而心中無,做到這些你或許已經就是高手了。

5、獲得利潤賣出是成功的操作,等待更高的利潤賣出是僥倖的操作。

6、技術指標不是買入的理由,只是增加正確抉擇的依據。盲人摸象先得知道象是什麼樣的,摸象之前先要雙手俱全。

7、目前市場是機構與機構博弈的角鬥場。大象的一滴血或許就可以淹死一隻螞蟻。懂得逃跑也許不是對的選擇,但卻是最聰明也是最實用的辦法。當你不再對自己說如果的時候,你已經進步了。

8、買進之後漲停的人是智者,漲停之後買進的人是愚者。因為“貪婪也許是你吃到的最後一次美餐。”

9,懂了不代表對。最基礎的知識是要知道所買品種為什麼漲,為什麼跌,屬於哪種性質的漲,哪種性質的跌。

10、技術要專,並且要精。抓好一兩種技術就夠用。

11、金融市場定律”壞事兒總是跟在好事之後“,好事有可能跟在壞事,壞事,再壞事之後出現,那時候可能你虧的都沒資格玩了。

12、高效的交易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 會相當乏味。所以如果在你交易的時候感覺很刺激那往往離虧損就不遠了。那隻能意味著你還沒有擁有成熟的交易方式,當你擁有了可以滿足你成功率的交易的方式時,交易只是一種行為,你會覺得很乏味。

13、如果市場某個階段走了極端,大多數參與者的預期與市場實際表現一致,就意味著大多數人將賺錢,也就違背了上述市場規律,而此時市場的趨勢隨時會出現逆轉,讓多數參與者重新回到虧損狀態。

14、一個真正成功的投資者不應事先假定市場應該朝哪個方向走,而是讓市場告訴他會走到何處,你只要對市場的走勢做出反應而已。

15、市場的二八定律。當80%人看好市場時,市場已接近短期頭部。因為80%的人是無組織的散戶,對於利潤的恐懼將導致崩塌效應。當80%看空市場時市場離底部很接近但不是機會,當80%裡面的半數分子開始逐漸參與市場的時候,市場就是底部。

16、除非你是高手,否則別老盯著分時圖看股票。太劇烈的波動只會使你的頭腦更加發熱。

17、儘量別進股票群或者聊天室,更加儘量的是進去了也不要隨意的詢問擁有個股的未來與現狀。做股票心理暗示是致命的。除非你認準一個人,那樣他說對和說錯至少還各佔50%。

18、儘量去明白你的股為什麼跌了,有時候漲是致命的,而跌是美麗的。仔細想想其中的道理。

19、漲停真的那麼誘人嗎?我從不這麼認為。美好的東西往往是帶毒的。最健康的走勢是總在漲幅5個點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