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紀」一家光伏企業實驗室為何連破18次世界紀錄?

2009年,社會各界還在討論光伏行業產能過不過剩、企業數量多不多的時候,天合光能決定加強技術研發,申報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做行業前瞻性的技術研發,以技術創新帶動行業發展。時任技術研發部高級經理的馮志強也成為實驗室從無到有的見證者與建設者之一。

2010年科技部在中國光伏行業設立了兩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成為了其中一個。從成立時不到30人的技術研發小團隊,到今天800人的國際化人才大隊伍並18次創造刷新晶硅太陽電池效率、組件功率的世界紀錄,在馮志強看來,這個團隊的關鍵詞是創新和開放。

越來越多的海歸人員慕名而來,實驗室形成了行業人才聚集的高地。目前的實驗室,博士和碩士的人員佔比42%,其中來自美、德、澳大利亞等國博士13位。不僅如此,作為技術和人才高地,天合光能還成為行業內的技術和人才的輸出方,帶動行業一起發展。

馮志強表示,天合光能1.0時期,即從1997年成立到2006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的戰略是創新和模仿,就是跟蹤和導入國外的先進技術。到天合光能的2.0時期,即2006-2016年,公司戰略是創新、品牌、國際化,核心是聚焦光伏技術,努力做低成本高品質的創新產品,實驗室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技術研發成績的取得集中也在這一時期。

天合光能從一個光伏組件製造商,發展成為了領先的光伏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製造商做到了全球第一之後。下一步該如何走?

“我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技術研發為主,給各個業務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和支持的部門。”馮志強說,行業發展階段不同,公司發展戰略也會發生調整,實驗室的創新戰略同樣需要改變。

從2017年起,天合光能開啟了公司3.0發展階段,公司提出要從光伏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升級成為智慧能源提供商和能源物聯網的領先者的公司。在2.0版本的基礎上加上智能化、平臺化、產融結合。其中的智能化包括了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包括產品解決方案都將智能化,大數據化。更重要的是,天合光能的實驗室將變成一個開放式的、聚焦新能源領域的創新孵化平臺,人才可以走進來,技術可以走出去。

針對公司的3.0戰略,馮志強表示,實驗室也轉型成為公司的開放型創新平臺。在能源物聯網的發展架構下,實驗室需要開拓技術研發新領域,在光伏發電技術、儲能技術、配送電智能微網技術、以及新能源應用技術等方面,完成技術研發和技術儲備。公司的技術創新,將圍繞能源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搭建開放型合作創新模式,建設具有國際領先性、多元化的清潔能源應用智能網絡。以能源信息的需求響應作為切入點,提高能源物聯網的通訊能力、計算能力、控制能力。搭建能源管理雲平臺,實現能源物聯網體系規模創新和應用。

馮志強認為,光伏產品的製造是新能源發電領域的重要一環,但從更廣闊的視野看,能源物聯網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即便沒有最新出臺的“531新政“,平價上網也是遲早要發生的事情。停止對這個行業的補貼只是倒逼行業進一步降低成本。這會讓很多前期沒有技術積累的企業變得困難甚至需要停下來,給行業帶來短暫的劇痛。“但劇變之後,光伏行業就是成年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