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祕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河南陝縣的村鎮裡,看不到樓房,因為房子都是建在地下,像一個個坑一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建築奇蹟”。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地坑院,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門峽境內保存較好,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天井院。中國最具風情的窯洞,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當地人稱為“天井院”、“地陰坑”、“地窯”,是古代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約4000多年的歷史。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地坑院一般為獨門洞獨院,也有二進院、三進院,就是一個門洞與二至三個地坑院相連。在地上看不到房舍,走進村莊,方看到家家戶戶掩於地下,構成了黃土高原最為獨特的地下村莊。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遠而眺之,進村不見院,只聞人語響。犬吠雞鳴音,不知何處覓。窯頂阡陌橫,女牆幾相同。地下陽光房,溫度常年在20℃左右,天然空調,恆溫住宅。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無論外面刮多大風,裡面的風都很小。窯洞內一側有灶和炕相連,冬天炕上很暖和。

過山灶。環視地炕院院落,煙熏火燎,質樸自然。大院裡一溜排開的七口鐵鍋,承載了多少溫情和回憶。過山灶是這裡的民俗。它由一排爐灶串聯而成,有7~8個灶眼,柴火在灶的一頭燒,熱量穿過灶膛送到每個灶臺。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由於離火的距離遠近不一樣,每個灶臺的火力大小自然有別,正好為廚師炒、悶、燉、蒸,提供不同火候。這個區域,紅白喜事、逢年過節都興十碗席,菜譜不復雜,有葷有素。老鄉說,過山灶與十碗席是配套的,其中的7個熱菜正好一次性的就在灶上煮了。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當地的“柿子饃”很有特色,是用新鮮的柿子摻進麵粉、玉米麵做的,蒸熟以後涼了吃味道好,吃了敗火。

剪紙,是陝縣地坑院民間的又一個傳統民俗, 這裡的民間藝人在全國剪紙大賽中,曾經多次得過金獎。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後再在坑的四壁鑿挖8至12孔窯洞居住。窯裡多用土坯壘成火炕,供人休息。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要進入地院,需要穿過穿過十幾米長的門洞。出口是從窯院一角的窯洞內鑿出斜坡通向地面,為住戶進出之階梯式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精緻的護馬牆,起到安全和防止雨水滲入的作用。院內挖有滲水井,用於蓄積雨水和排汙水。窯院除人住外,有單獨的窯洞作廚房、廁所、雞舍、畜圈。儲藏糧食用葦子打成的囤,下鋪麥糠,盛糧後上蓋麥糠再用泥封,儲存三年五載不生蟲、不腐爛。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在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東凡塬、張村塬、張汴塬這三個高臺平原地帶,許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裡。現存最早還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已住過六代人以上。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2007年河南陝縣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地坑窯院文化之鄉。

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陝縣西張村鎮廟上村因地坑院分佈廣泛入選國家住建部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世界“建築奇蹟”奇蹟:地平線下的河南“穴居”村落探秘

陝州地坑院景區位於周召分陝而治的界碑所在地,位於城區南端11公里處的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2016年5月份,投資3.5億元的陝州地坑院景區正式開園營業。(圖/文 凌雲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