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加劇下,“押寶”上半年的房企,會不會降價?

“我們希望能在上半年儘可能多地推盤、做業績,但在一些區域缺乏足夠的存貨。”近日,某閩系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其年度策略,並表示,要將銷售重心放在上半年。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在房地產調控方面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一表態給全年的房地產政策基調做了定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將“房住不炒”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說明抑制投機仍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重要取向,政策力度很難有本質的鬆動。

雖然不排除有其他因素干擾,但房企的策略仍隨著政府工作報告的出臺而進一步落定。據瞭解,多數房企傾向於在上半年衝擊銷售業績;在區域選擇上,弱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仍是受關注的重點。

調控加劇下,“押寶”上半年的房企,會不會降價?

或將“降價走量”

在正常年份中,房企大多把銷售重心放在下半年,並按照“上半年四成、下半年六成”來分配銷售任務。其中,四季度往往是衝擊業績的關鍵時段。

但在經歷了連續兩個銷售“大年”後,今年的策略將會發生變化。

上述閩系房企人士表示,公司判斷,今年市場肯定會遭遇“小年”,且隨著調控政策的從緊和擴圍,整體市場將趨於降溫。在這種趨勢下,上半年的市場要相對好於下半年。

北京某上市房企負責人有著類似的判斷。該人士認為,年初可以延續上年度的市場熱度,是企業衝擊業績的最好時機。下半年的市場難以預期,但繼續降溫的可能性比較大。

“公司給今年定的銷售任務比較高,如果上半年把握不住,全年就很難完成了。”該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據悉,儘管剛經歷了銷售高峰,但大部分房企仍然定下了較高的銷售目標。例如,恆大將今年的銷售目標定在5500億,比去年的實際銷售規模增長10%;融信將銷售目標定為1200億,與去年的502億相比,增幅超過100%;碧桂園則傳出“保底8000億,衝擊10000億”的消息。

為此,大部分房企從年初就已開足馬力。根據中原地產對26家上市房企的統計,今年1-2月合計銷售額高達6482.35億,同比漲幅54%。其中,碧桂園、恆大、萬科三家的銷售額同時突破千億,還是歷史上首次出現。

中原地產認為,年初市場延續了去年的熱度,尤其是1月,春節假期的影響較小。與此同時,去年提前完成銷售任務的企業,也預留了部分銷售業績到2018年。

券商在2018年策略報告中,也普遍認為今年的整體銷售規模將比去年有所下滑,且上半年的情況相對較好。有機構認為,由於很多企業銷售任務偏重,甚至不排除降價銷售的可能性。

繼續關注併購市場

實際上,多數房企在2017年的策略,就是將重心放在上半年。理由在於,熱點城市調控加劇,市場可能呈下滑趨勢。但由於三四線市場火熱,從而成就了歷史銷售“豐年”。

對於很多全國化佈局的大型房企來說,今年的策略重點仍是三四線城市。

上述閩系房企負責人表示,今年希望在熱點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加大布局,中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也希望能有業績突破。因為這些區域“房價基數小、調控力度不大”,容易獲得銷售業績。

同策研究院也指出,今年的房地產營銷機會存在於三四線城市。該機構認為,一線城市因供地量放緩、租賃用地比例增加,地價攀升等因素,進入“慢週轉”時代,預計2018年放量機會比2017年多一些,但由於樓市調控繼續從嚴執行,難以有大機會。

相比之下,二線尤其是弱二線城市(比如中西部、東北的省會城市)仍然有放量的機會。三四線城市中,一線城市、強二線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有階段性放量機會;其他三四線城市上半年還有放量機會,下半年由於交易量被透支,很難說會延續。

據悉,去年末以來,一些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就加入調控隊伍,但與核心一二線城市相比,調控力度仍然偏小。據瞭解,一些城市的“限購令”未形成實質影響,購房者能輕易買到“資格”。

在房企追求業績的方式中,併購仍將是重要手段。大部分企業都提出,今年將尋求更多併購機會,因為這種方式成本低,且通常能夠快速帶來業績,是在市場下行週期中維持業績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作出大量併購動作的融創,2017年銷售額為3652.6億元,其中歸屬於融創中國的權益銷售額為2680.8億元,同比增長了155%。

易居克而瑞指出,市場下行週期中,通常是房地產行業洗牌加劇的時段,併購將成為大型房企維持並擴大規模的重要方式。該機構指出,2016-2017年,恆大、融創等公司有超過70%的土地儲備來自非公開市場收購,土儲的持續增加是企業銷售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這一趨勢在今年還將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