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陰山作家部落推薦作家李濤作品:《沈園遊記》

中國陰山作家部落推薦作家李濤作品:《沈園遊記》

好久之前就有了拜訪沈園的想法,這個衝動源於早年看到的一部關於陸游的戲劇,儘管那時我還是一位懵懂少年,但故事的情節卻深深得打動了我,以致到如今久久不能釋懷。說實話,對於古代那些才子我是十分敬佩的,於是對他們那些或纏綿悱惻或蕩氣迴腸的故事同樣非常有興趣。

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和紹興才女唐婉的悽美愛情悲劇故事曾經打動過數代人,可以算做其中的代表吧!

葵巳暮秋,餘參加學習班,住在浙江下沙,此地距杭州大約百餘里,乘地鐵需近四十分鐘。學習結束後,同學中有意氣相投者數人,於是我們決定聯袂到紹興一遊。

紹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宋代稱之為山陰。這裡歷來就有 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當然也產生過諸多歷史文化名人。有了這樣豐富且厚重的歷史,自然少不了一些誘人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現如今,那些林林總總,或民間或見諸於文獻記載的傳說已然成為一個地方文化和歷史的載體。吸引著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遊玩,為當地的財政提供著穩定的支撐,旅遊經濟,名人經濟,正成為一些地方的綠色GDP。許多地方後輩們正在先賢人的庇廕下吃著前輩們的飯。

《沈園》位於紹興城內,距文學巨匠魯迅故居大約兩百米。宋代原本是當地一位姓沈的有錢人的私家園林,其時佔地十分龐大,不似現在的樣子。據說那個年代有錢人家的私園也是必須對遊人開放的,於是才有了陸游與表妹唐婉逼迫分手十年後的園中相會,才有了那首千古絕唱《釵頭鳳》。

我們從魯迅故居出來向南,不到十分鐘便到了昔日的沈傢俬園——《沈氏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沈園》。說實話,初到沈氏園,我的心裡是糾結的,侷促的,我甚至突然產生過一種莫名的恐懼感,這種感覺我體驗的到,可無法解釋也無法描述。概因擔心出現那種“相見真如不見的情景”吧!

中國陰山作家部落推薦作家李濤作品:《沈園遊記》

在沈園門口,最醒目的地方立著一副雕塑,一邊是美若天仙的唐婉,旁邊是老年的陸游,兩幅像對此強烈,反差極大。讓人有一種穿越的感覺…據記載陸游一生多次遊《沈園》,且每次都留下了悽婉的詩篇。我們可以想見其實老年之陸游遊園已不再是為賞景,而是為思念和憑弔唐婉而來的,陸游最後一次來《沈園》已是八十四歲高齡,之後不久便去另外一個世界去牽“紅酥手”了。人在沈園我完全可以想象的到老人當時的情景也能理解他當時的心情。那場景對一位耄耋老人來講不啻為一種折磨和摧殘啊,可陸游還是來了,因為做為其中的主角他深知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愧疚和後悔已完全不能代表他此刻的情懷,也許詩人在找回初時的感覺,也許詩人有意在為另一個世界的相會做準備吧。

思想中我踏入《沈園》。

如今之沈園經1959年和1994年兩次修復共佔地18.7畝,分為東園,西園和舊園三部分,雖說遠比不了舊時的宏大,卻也多是在原址上修復的,且在修復中儘可能保持了原來的特色。園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拱橋假山參差有序,池塘內荷花朵朵,小徑旁垂柳依依,四下裡桃樹蔟蔟,滿園內桂子飄香。既有古樹參天,更有藤蔓纏綿,基本上還原了宋時的風貌,尤其發掘的古宋井,舊池塘依稀可尋舊時模樣,令人唏噓不已。進得園來,首先要通過一座石拱橋,我並不在乎它原來的名稱,現在人們習慣稱之為傷心橋了,可能源於陸游後來的一首悼亡詩吧?但我知道這座橋是讓詩人最糾結,最傷情的地方之一。陸游曾無數次通過這裡,可每次通過這裡他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他在64歲時再遊沈園時在橋上寫下這樣一首詩: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

自述了詩人在一個臨近黃昏的下午來到這塊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卻又有點害怕再來的傷心之地,此刻的沈園已然不是當時的模樣…陸游孤獨的站到昔日曾一起和心上人漫步遊玩的橋上看著橋下一如既往流著的清澈的春水,不知不覺中淚眼模糊,霎那間彷彿看到了一張熟悉的容顏倒影在水中,卻又倏忽逝去…此刻的老人真正是情何以堪啊!我們不難想象詩人是如何走下傷心橋的,那要再承受一次多大的悲愴和刺痛啊!

過了小橋,呈現在眼前的是近處的池塘,桃林和遠處的亭臺,樓閣,再往遠處便是曲徑通幽的蜿蜒小路了,路的岔口處便是鼎鼎有名的園壁!那個至今讓許許多多的人們議論著,傳唱著,同情著,追慕著的刻著千古絕唱《釵頭鳳》的園壁。

“紅酥手,黃騰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怡蛟逍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一首蕩氣迴腸,催人淚下,集哀怨與悲憤於一體的千古絕唱,曾經令多少人唏噓,多少人感慨,多少人悲憤。直到現在這首題刻於園壁上的“釵頭鳳”依然是遊人們逢來必到的去處。不論懂得的還是不懂的;不管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只要開園這裡永遠都是人頭攢動,人流最多的。

據說《釵頭鳳》形成於陸游和唐婉分手近十年且各自重新成家後的一次邂逅。

那是一個花團錦簇,遊人如織的春天,陸游來到沈園,排遣因秦檜排斥再次落第的憤懣,當他信步來到園壁旁的小徑時,對面忽然出現了一群人,就在漸行漸近時,一抬頭,不料正和一位雍容華貴的少婦相遇,四目相對時,陸游霎時驚呆了,一時愣在原地好長時間說不出話來。原來對面之人竟是自己十年來朝思暮想的前妻也是與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妹唐婉,突然的相逢讓陸游不知所措。好在唐婉的現任丈夫趙士程主動打破尷尬,彼此寒暄幾句後,匆匆作別。

原來,這趙君本皇族後裔,亦是陸游的舊時好友,唐婉被休後,迫於父母壓力嫁與此君。看著遠去的曾經的愛人,詩人此刻再也沒有了遊玩的興致,轉身來到旁邊一個用茅草蓋頂的小亭中久久無法釋懷,任由淚水從臉頰滑落…就在此刻從荷花池的另一端款款走來一位侍女,手捧托盤徑直來到陸游跟前奉上幾碟小菜和一罈黃酒言到:我家夫人送給表舅老爺享用。接過侍女的菜和酒,陸游的眼淚再也無法控制,他舉起酒罈一飲而進,多年積壓在心頭點點滴滴,諸如恩愛,委屈,隱忍和憤懣,噴湧而出,於是詩人快步來到園壁,筆走龍蛇一口氣書就那首膾炙人口,天下聞名的《釵頭鳳》。長嘆一聲,悵然而去……

這首充滿哀怨,愧悔,自責,無奈的絕唱,幾天之內便已廣為流傳。據說唐婉自那日沈園再見陸游後,本就催肝裂膽,痛不欲生,回去後一病不起,當聽到表兄在園壁題詞後,強打精神來到沈園,看完《釵頭鳳》後,也和了一首。隨即泣血不止,未幾鬱鬱而終。

唐婉所和《釵頭鳳》現在也刻在園壁上陸游詞的旁邊,兩首詞相對相和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悽美絕倫,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 !難! 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 瞞 !瞞!”

中國陰山作家部落推薦作家李濤作品:《沈園遊記》

看完了刻在斑駁園壁上的《釵頭鳳》我良久無語。沿著陸游曾走過的路我來到了傳說中陸游呆過的小亭,亭很小,也很簡陋,我知道那小亭絕非彼時所建而是後來仿造的,但我此刻寧願相信陸游當是就是面對著這樣的情景,恍惚中,我似乎穿越到了那個時代,彷彿看到了那個春天,那個時間發生的一切,我彷彿就是其中的看客,儘管不忍卻又不知能做什麼?

沉思中,忽被身旁經過的一對男女的情話驚醒,抬腕一看,早已超過導遊規定的時間了,無奈中我只能懷著戀戀不捨的心情離開沈氏園,趕往下一站——藍亭。

跨出園門,我暗暗和沈園有了一個約定,我的承諾是: 沈園!我還會再來!悠閒的,專門的來,來看你、來讀你。來尋覓沈園桃花那跨越千年的芬芳;來傾聽沈園幽徑中那經久不息的穹音;來感受小橋下一汪綠水的脈動和池塘中搖曳著的荷花的綿綿述說……

中國陰山作家部落推薦作家李濤作品:《沈園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