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在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的时候,辛辛那提的7天不过往复循环的普通一周而已。

今年的普利策授予了一篇揭露美国毒品泛滥问题的报道,它揭露了一个个被毒品毁掉的美国家庭的故事,以及背后让人毛骨悚然的社会顽疾。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美国东部时间4月16日,全世界新闻人都在关注的普利策奖终于公布了结果。

在众多奖项中,《辛辛那提询问者报》由于报道了美国辛辛那提海洛因毒品泛滥问题而斩获了地方报道奖。

虽然这并不是普利策奖中最具分量的一个奖项,但却可以由小见大,他们用7天记录了辛辛那提海洛因泛滥现状,也反映了美国整体的毒品泛滥问题。

周一 20人摄入过量毒品,4人死亡

周二 18人摄入过量毒品,2人死亡

周三 25人摄入过量毒品,3人死亡

周四 33人摄入过量毒品,1人死亡

周五 27人摄入过量毒品,3人死亡

周六 31人摄入过量毒品,0人死亡

周日 26人摄入过量毒品,5人死亡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图片来自《辛辛那提询问者报》)

这是辛辛那提普通的一周。

对于摄入过量甚至有瘾君子死亡这件事,生活在这座美丽城市中的人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 作为周一死亡的4人之一,Tommy的母亲根本无法相信她的孩子已经去世的事实:“那是我的孩子!他不是一袋垃圾!”当儿子的尸体被别人像垃圾一样裹在袋子里带走,医护人员抓尸袋的手滑了一下的时候,她下意识的尖叫出声。Tommy今年34岁,他的女朋友发现他由于摄入过量而死亡——“我进来就发现他躺在地上,我想他摄入过量了,我觉得他应该已经死了……”Tommy的女朋友哭诉着,身为母亲的Kim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在她的心里,虽然儿子有过吸毒历史,但他一直做的很好,“他已经一年没有碰过海洛因了,他也会去互助会,他甚至是与毒瘾抗争的导师”。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在毒品面前,人的希望渺小又脆弱,甚至不用生活主动打碎,人类自己就会首先妥协。

这样的绝望每天上演着,瘾君子们一边开始期待戒毒后的生活,一边又再次投入毒海,直到有一天送了命。

现状——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的一份报告承认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2014年共有7200万美国人(占12岁以上美国人的34%)曾经某次服用过毒品;4000万美国人稳定吸毒; 41%的青年上中学时服用毒品,47%的预科学生服用毒品。62%的中学生去过贩卖毒品的中心,而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44%; 预科学生28%去过贩毒中心,比3年前增加9%。8至12岁的儿童(100万)在他们的学校里看到贩卖毒品。美国人消费的可卡因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辛辛那提仅是美国的一小部分,但它绝不是一个特例。

相对而言,辛辛那提在毒品问题上,更像是美利坚的缩影。这个国家被毒品侵蚀的程度远比你想的恐怖,如果说摊开一张美国地图来寻找哪里不存在毒品问题,那恐怕要把地图精确到街道才能完全找到一片“净土”。

联合国检察毒品国际委员会就说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法毒品市场。在美国毒品交易的利润每年高达800亿美元,当局仅没收了1%的毒品。每年有2万名美国人死于吸毒,有数万人被送进监狱。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全世界生产的毒品60%以上输往美国。

这个仅占世界人口5%的国家承包了世界上60%的毒品。

美国的“吸毒”文化

吸毒和精神药品滥用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在美国,吸食海洛因和大麻并不鲜见,甚至在道德上也无大碍。

所以,整个社会对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承认年轻时吸食过大麻。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承认年轻时吸食过大麻

在美国,很多人认为,吸毒是个人问题,只要个人控制、不产生严重后果就没问题,近年来大麻合法化运动就是这种想法的体现。

各项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美国民众认为吸食毒品“没问题”,近一半的人表示未来会“尝试”大麻等毒品。

全美合作禁毒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布克认为,这种态度将导致更多的年轻人“以身试毒”。

美国的“药品文化“

吸毒之所以会在美国变成一个不可收拾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美国是一个崇尚和迷信药物的社会,“药品文化”深入人心。

在美国,以药养身、以药健身不仅是百姓热衷的养身之道,更是有钱人追求的生活时尚。

虽说美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必须持有医生的处方才可以到药店买药。

但实际上,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超级市场上都设有药品专架,顾客无需向任何人做任何咨询便可以随心所欲选择各种常用药物(当然你不包括毒品)。

因此有人说,美国是一个药品充斥的国家。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美国有线新闻网199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有60%至80%的成年人因工作累等原因,经常出现背部酸劳、酸痛的感觉,其中有55%以上的人习惯于服用大麻等药物来消除疼痛。

由此可见,“药品文化”使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丧失了对药物的必要的警惕,形成了依赖药物的倾向,这无疑为毒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在美国,许多州的法律视大麻为一般性药物而并非毒品,规定个人吸食大麻并不违法。而事实上,从药理学的角度看,大麻与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只是药性强度上的差异,并没本质上的不同。

这一规定实际上为吸毒敞开了大门。

美国的“个人权利文化”

美国体制的核心和基本目标是维护个人的权力和自由不仅宪法赋予个人充分的自由权,而且社会的主导思想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人权。

特别是六七十年代以来,个人权利急剧膨胀,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嬉皮士、性解放、同性恋、自我孤独、自残自虐等等,五花八门的反道德,反文明的行为都在“个人权利”外衣的掩护下,得到了社会的接受或认同。

对于毒品,虽然美国人的道德准则告诉他们应当予以禁止,因为接受它便意味着民族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衰败。

然而,禁毒行为却同保护“个人权利”的基本价值观发生激烈矛盾冲突。

因为,既然人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那他们无疑有权选择损害和杀死自己。

自我摧毁只是违反道德,并不犯罪,所以不应以法律手段强制制止。

枪支弹药比毒品更危险,但美国却依法保护个人拥有枪支,承认它是一种公民权。

置之可以致他人于死地,但毒品却不会对他们构成直接伤害,因此,吸毒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所以,不能剥夺人们拥有和使用毒品的权力。

这种观点在美国社会中虽不是主流,但他却严重干扰和动摇着美国社会的禁毒思想基础,使美国始终没有形成一种强大地禁毒内在动力。

美国的“享乐文化”

美国人口虽占世界总人口不足6%,但是,它的物质消费总额却占全世界的40%以上,是全世界的“消费王国”。

强烈的消费倾向虽然促进了美国经济繁荣,但另一方面也使美国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许多青年人蔑视父辈们的社会、宗教、道德和政治价值观,嘲笑储蓄、节俭、责任,推崇奢侈和及时行乐,使“消费、享乐文化”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这种反传统的新兴文化所信奉的口号的:“感觉好,就干“,”爱你自己,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主张凡是心灵中出现的欲念都要设法去加以满足,任何控制自己心灵或欲望的行为都被视作是违背”天性“的。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毒品与这种”消费、享乐文化“的价值取向完全吻合。

因为毒品可以帮助人们去”探索心灵的奥妙“,体验”神奇的力量“,经历”美妙的人生幻游“等。

因此,他们在融入”消费、享乐文化“的实践中都把毒品作为打开”享乐“之门的钥匙,甚至鼓吹吸毒,宣扬吸毒给人带来的”美妙感觉“,使吸毒得以向全社会迅速蔓延。

美国的“自我孤独文化“

美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和保护个人隐私或私域的社会。

公民享有充分的个人隐私权。

职业和私生活的状况与质量是美国人的两个重要的隐私,对此,他们不愿向任何人敞开心扉,更不能接受外人的介入与干预。

因此,他们只有孤独的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

由此可见,美国人对隐私权的过分保护同时也保护了孤独,创造了心理危机。

美国总统健康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人中有近1/8的人因各种打击二存在心理问题;美国的自杀率高达1.4%;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酗酒现象。这些是人们心理危机的印证。毒品作为能够刺激神经和改变精神状态的药物,很自然的成为许多美国人的选择。

例如,毒性更强的可卡因七十年代末开始在美国盛行,这与当时经济衰退严重,社会竞争加剧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除了以上社会文化因素外,吸毒人数增加还有两个最直接的原因。

一是美国与南美洲的毒品产地只有一海之隔,毒品非法交易令美国执法部门防不胜防。

根据美国缉毒局提供的数据,2000年—2008年间,每年在美墨边境查获的海洛因在500千克以下,2013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196千克,是之前的4倍多。

这显示出贩毒集团的猖獗以及美国市场的“诱惑力”,使输入美国的海洛因数量增加、价格更低、更容易获得,加剧了社会公共卫生危机。

二是镇痛剂等处方药物滥用。开具处方也是一个难以破除的利益圈子,处方药增加,医生、药店和医疗保险公司都有利可图。

眼下,毒品泛滥已成为美国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顽疾,但如何应对毒品问题,美国政府尚未拿出有效的办法。

被毒品毁掉的美国!普利策奖故事:毒品每16分钟就杀死一个美国人

美国毒品泛滥纵然有很多成因,有历史上的也有地理位置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市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极其微妙。

人类逐利无可厚非,但追逐利益并不建立在传播痛苦和疾病之上。

毒品就像潘多拉宝盒,人们总以为自己聪明到足以控制它,但实际上,稍不留神就会被其反噬。

而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还能被毒品折腾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