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為什麼歐洲的宇航員正在學習中文

美國和俄羅斯現在不是唯一的主要太空國家。英國廣播公司預見歐洲宇航員培訓與新興的力量 - 中國。

Matthias Maurer在與中國宇航員簽署海上生存訓練時期待的不是什麼。

德國歐洲航天局(Esa)的宇航員說:“太好了,很放鬆。“我漂浮在救生筏上,仰望天空 - 我只需要一些音樂,它會給我一個真正的夏威夷度假感受。”

該演習去年在位於北京東南方約一小時航程的沿海城市煙臺附近新建的培訓中心舉行。兩週後,毛雷爾和埃薩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一起生活並與中國同行一道工作。

外媒:為什麼歐洲的宇航員正在學習中文

“我們一起訓練,和中國的宇航員呆在同一座建築物裡,分享同樣的食物,這是一段非常激烈的經歷,”毛雷爾說。“這感覺就像是一個家庭的一部分 - 與在休斯敦完全不同,在那裡我租了一間公寓,只在兩到三個小時的培訓期間看到我的同事。”

其他空間機構進行特殊的團隊建設練習來幫助宇航員一起工作,而中國人則採取了更為基本的方法。

“中國的宇航員甚至一起度過假期,他們彼此熟悉,所以他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毛勒說。“當我們住在那裡時,我們感到他們熱切地接受了他們的家庭。”

中國的Shenzou飛船於2003年首次將一名宇航員(或他們所熟知的Taikonaut)帶入軌道,專為三名乘員而設計。它基於俄羅斯聯盟號航天器技術,看起來令人不安。但是聯盟號一直在宇航員身上飛行50年,並且圍繞著火箭在太空時代的黎明時刻首次看到服役而設計。深圳更是21世紀。

“我對這些尺寸感到驚訝,”毛勒說。“它的直徑比聯盟號膠囊的直徑大得多,而且更高 - 他們對俄羅斯的硬件有著很好的看法,他們已經學會了什麼是好的部件,並且研究了它們可以改進的地方。”

有這麼多的空間,我們甚至有充氣橡皮艇,我們沒有在聯盟 - 馬蒂亞斯毛雷爾

例如,如果太空艙在海上飛濺,則沉船的設計使穿著太空服更換救生服的整個體驗變得更容易。

“有太多的空間,我們甚至有充氣橡皮艇,我們沒有聯盟號,”他說。“隨著俄羅斯的海上生存訓練,你跳進水裡,沒有船 - 它變得非常寒冷,而且非常艱難。”

毛雷爾最近才獲得宇航員資格,但在他以前在德國科隆的歐洲宇航員中心擔任角色之後,於2012年開始與一度隱秘的中國人類太空計劃發展聯繫。一年後,他訪問了他們的北京培訓中心,設施和模擬器。而且,2016年,一名中國宇航員參加了Esa的一次定期探洞考察

與Cristoforetti和法國宇航員Thomas Pesquet一起,Maurer也一直在學習普通話。“這很好,但它需要改進,”他坦言。雖然他告訴我,他的中文名字翻譯為“天之馬”。

美國不會支持與中國在太空中的合作 - 即使在國際空間站(ISS)上也是如此。但是,當涉及到讓宇航員進入軌道和超越軌道時,埃薩正在保持其選擇。

隨著中國計劃在2023年前推出其第一座全尺寸太空站,並且今年晚些時候該國的機器人任務將在月球遠端發射,Esa決定與美國和俄羅斯保持聯繫,同時與新興的新空間合作超級大國似乎是一個可靠的舉措。

外媒:為什麼歐洲的宇航員正在學習中文

Maurer說:“Esa已經是23個成員國之間的合作伙伴,所以我們知道如何將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我們講多種語言,我們有這種跨文化意識,我們是將中國帶入這個大型國際太空家庭的完美粘合劑。”

我的印象是,世界上任何想要乘坐宇航員的國家都可以通過聯合國與中國人聯繫,並有可能進入太空 - 馬蒂亞斯·毛雷爾

中國最近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處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其新的空間站開放給國際研究。這也可以擴展到飛行的宇航員,類似於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蘇聯Intercosmos計劃,該計劃將包括蒙古,古巴,阿富汗和敘利亞在內的聯盟國家的宇航員飛往俄羅斯空間站。

“我的印象是,世界上任何想要乘坐宇航員的國家都可以通過聯合國與中國人聯繫,並有可能進入太空,”毛雷爾說。“這不僅是歐洲人,而且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可能還沒有宇航員計劃。”

歐洲在這場比賽中遙遙領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Esa宇航員將開始在中國太空艙進行訓練,希望其中一人獲得未來任務的副駕駛位置。

“在聯盟號左邊的是副駕駛,所以我們去了中國,並說我們需要進行艱苦的談判,以確保我們獲得左手座位,”毛雷爾解釋說。“他們說'哦,好吧,沒問題'......我們認為這太容易了......直到我們意識到(在深圳),右邊的座位是副駕駛員。”

毛雷爾希望在2020年成為國際空間站的首個宇航員。此後,他將成為2023年左右成為第一批與泰國航空公司一起飛往中國站的外國宇航員之一。

部分原因是美國現行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不太可能在短期內開始與中國太空計劃公開合作。然而,從長遠來看,美國和中國都在考慮重返月球,並最終對人類進行火星探索,問題在於太空大國是否會繼續作為對手或者最終是否需要共同努力

“一旦我們超越地球軌道到月球或火星,我們需要我們能夠在這個星球上找到的所有合作伙伴,因為它變得更加困難,更昂貴,我們需要最好的技術,”毛勒說。“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人帶入家庭和未來的月球研究站 - 我們在家庭中擁有的越多,我們就會變得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