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代理分銷五大標準

產品代理分銷五大標準

睜亮雙眼先看清自己

經營者如果想成功地代理到好產品,不妨先檢核自我,作出客觀評估:

  1. 是否有足夠資金和人力?
  2. 是否獲得家人或朋友的支持?
  3. 是否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來經營?
  4. 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5. 是否具有獨立自主性?
  6. 是否對經銷產品、連鎖加盟有充分的瞭解?
  7. 是否願意接受廠家(公司)的運作系統、制度、規定?
  8. 是否有和廠家(公司)分享利益的觀念?
  9. 是否把加盟當作是事業來做,還是當作是投資或投機來做?
  10. 是否具有不成功決不放棄的企圖心和不甘心?
  11. 是否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價值?
  12. 是否有失敗了的打算和思想準備?
  13. 市場是否已呈現出飽和狀態或是未來擴張的可能性如何?
產品代理分銷五大標準

切身調查,減少盲目

要事先做好詳實的“切身調查”,譬如化妝品公司的經營歷史,目前情況及未來展望等,產品的市場情況、定位、技術含量、規格、管理、培訓、採購、配送等都應仔細瞭解,並作出客觀的評估。最好能挑選一到兩家其體系內的加盟店,有針對性地瞭解他們的運營情況,市場競爭態勢,消費者的反映等一手資訊。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而選擇最好、最適合自己的連鎖加盟體系也是你所要詳細進行了解的,不怕你不會,就怕你不能全方位瞭解。

不被眼前“風景”所迷惑

1.產品多,未必就是好

許多公司總是竭力標榜自己的產品如何之多,在今年的美博會上,有些企業設有兩個展位,所陳列的產品有的是已在市場淘汰的產品、有的是剛準備開發的系列產品,只是先放個樣,見到了訂單再投產而已。這種先拋魚鉤釣大魚的現象,在化妝品行業尤其之多。

目前,化妝品行業能真正用心去做一個牌子的企業屈指可數,很多中小企業的產品換牌速度驚人,往往產品投向市場三五個月便賣不下去了,只好重新再註冊新商標。

2.營業額高,不見得品質和利益有保證

品質和利益決非是營業額所能替代的。營業額高,也許是市場當時出現一些變化,或者是廠家靠其低價的傾銷等手段造成。如今,我國許多的化妝品為追求營業額的不斷上升,不斷地將品質低下的產品推向市場,靠廉價搶市場,以至消費者對此怨聲載道,產品在市場曇花一現的較多。

3.擁有眾多門市,不一定就是龐大的帝國

擁有眾多的門市,是許多公司一貫引以驕傲的資本和炫耀的話題。不必為此假象而折服,必須配合公司開店的成功率高低,單店的營業成績來決定其成功與否。當然,公司持續的研發、創新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

4.廣告有了,不能代表產品就暢銷

廣告,在產品的銷售中擔負著重要角色,但太過於誇大它的作用,這個陷阱著實讓太多人掉入。

5.擁有加盟運營手冊,不一定就能穩操勝券

產品代理分銷五大標準

以消費者身份來體驗產品

把自己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消費者,進行全面篩選:

1.產品價值是否太貴,比同類產品高嗎?

2.產品品質是否過關?

3.產品功能是否有說服力,比起同類產品是否矮了一截?

4.以前經常有人投訴嗎?有無消費者投訴記錄?

5.銷售中,一旦出現了問題,廠家是否及時趕到排除呢?

6.配備的人員能力是否夠?對於產品的講解、示範等是否說得清楚?

7.我急著要買一大批產品,能有現貨嗎?

8.產品包裝設計是否過關?我是否投入一份認同?

9.公司的信譽是否好?對於使用者的信心會有影響嗎?

產品代理分銷五大標準

如果你能從專業角度來檢核更佳:

1.產品行銷至今,有無採用無差別廣告策略

無差別廣告策略,可以集中資金推廣“一種說法”,即所謂一個“賣點”,使產品能較快被消費者認知,在明確的訴求中,讓人產生強烈記憶。比如“雅格麗白”推出的“向色斑宣戰,洗脫不白之冤”概念;再如“創美時”推出的“發現祛斑內外療法專家”的品牌形象,都是採用無差別廣告策略而取得成效的。廣告大師奧格威說,“許多好廣告?在失去廣告效力之前,便被打入冷宮。”如果一個產品採取這一策略,你一定會省下很多的力氣。

2.企業是否有好的行銷計劃

許多產品存在著盲目膨脹的問題,產品上市一段時間反響相當熱烈,可是好景不長。主要是無計劃地銷售,使好產品過早成熟,不久就在市場中消失。因此,產品上市計劃一定要規劃周密、妥當,在銷售計劃、費用預算、公共活動計劃、鋪貨量預算、回款計劃、廣告計劃、促銷計劃、市場拓展計劃等方面要有一套可行方案,根據目標管理的原則,設定項目管理計劃書,對每一計劃的實施、監督、評估進行嚴格科學的管理,以保證每一個計劃項目的順利完成。開始與企業溝通時,很難把握這一切,可以含蓄地間接瞭解。

3.是否已建立一套別具特色的服務體系

首先看企業對經銷商的服務,包括及時送貨、補貨、幫助經銷商促銷,與經銷商及時溝通,及時處理不合格產品等等,這是服務體系的基礎。其次更重要的是對消費者的服務,是否設立專人負責投訴的接受、處理工作,是否設立諮詢熱線。根據美國的調查研究,一位不滿的顧客,平均會把他的抱怨,轉述給8—10個人聽,顧客抱怨處理得好,會有70%再購,而有30%的顧客,縱使企業認為已將彌補措施做到完美,仍會轉向他牌購買。

有必要“先小人後君子”

從選擇到決定,似乎已大功告成了,但最後別忘了,合作契約條款也是最後要走好的一步棋。對於契約逐字逐句地過濾清楚,確定加盟經銷產品後可能享受的權益及保障,以免日後糾紛不斷。此外,經營者還應注意之權益包括:創業所需各項資金、保證金、加盟契約、商圈協定、硬件規劃與投資、教育訓練、管理制度、稽核與輔導、年度計劃與費用分擔,以及其它特別約定、保證條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