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豆粕價格齊齊下跌,短時玉米價格弱勢趨穩!

玉米、豆粕價格齊齊下跌,短時玉米價格弱勢趨穩!

說起飼料,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作為農業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飼料價格直接影響到農業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除了關注養殖市場,還應及時關注飼料信息。6月27日全國玉米均價為1927元/噸,較26日價格下跌2元/噸,較上週價格下跌9元/噸,豬糧比為5.93:1;6月27日全國豆粕均價為3201元/噸,較26日價格下跌12元/噸,較上週價格上漲20元/噸。

玉米方面,6月即將結束,國內玉米市場整體維持弱勢,臨儲玉米拍賣及中美貿易摩擦滿是喧囂,在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率“每況愈下”,中美貿易關係“懸而未決”的背景下,市場對於7月份臨儲玉米拍賣成交情況以及中美新季玉米的生長關鍵期均頗為關注,特別是中美貿易戰的大幕剛剛拉開,預示著7月份玉米市場“重頭戲”或將上演;豆粕方面,“狼來了”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自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戰至今,豆粕價格的變動與“狼來了”的故事驚人的相似。說狼來終會見狼來,只是在幾次狼要來的過程中,“豆粕人”你是聽風就是雨呢?還是能保持理智的心態來判斷呢?

陳糧出庫速度不如預期

截止當前臨儲玉米拍賣進行了十一週,共計投放8434萬噸,成交4736萬噸,成交率56.15%。其中上週拍賣創本年度開拍以來最低,主要因資金回籠和出口壓力,並且15年產糧源成交明顯不如14年產糧源。

據有關機構統計,兩個月時間國內玉米出庫量僅1000萬噸左右,餘下3000萬噸左右玉米最晚應於8月中旬完成出庫。拍賣持續每週800萬噸的高投放量,前期成交的糧源面臨集中出庫狀態,而7月1日起交通方面全面禁止不合規車輛運輸,運費成本將大幅上調,集中出庫期的物流問題仍存在風險,陳糧或難快速流通入市場,對現貨價格壓制作用減弱。此外臨儲拍賣投放主力逐漸轉為15年產玉米,2015年陳糧投放漸為主力帶來的底價成本抬升,價格下方支撐得到夯實。

中美貿易戰硝煙再起,進口成本趨增

本月中旬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作為反措施,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對其餘商品加徵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佈,其中包括木薯、小麥、高粱、玉米等。

6月25日,7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FOB價格為161.1元/噸,據測算摺合人民幣為1045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為1550元/噸。若加徵25%的關稅政策實施,廣東港進口玉米的成本將增加至2000元/噸水平,替代品的進口優勢將明顯下降。加徵關稅後自美國進口的玉米成本會明顯攀升,對拋儲重壓下現貨市場形成小幅潛在利好。

供需面依然向好

據國糧中心6月份的供需報告顯示,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為3500萬公頃,同比減少44.5萬公頃,減幅1.26%;玉米產量為2.137億噸,同比下降219萬噸,降幅1.01%;雖然一季度以來生豬養殖利潤不佳,考慮到飼料需求的剛性增長,2018-2019年度玉米飼料消費為15000萬噸,同比增加500萬噸,增幅3.4%;今年深加工產能擴建,推動消費量進一步增長,2018-2019年度玉米工業消費預計為8800萬噸,同比增加1000萬噸,增幅12.8%。從整體來看,2018玉米供應不滿足需求,預計供應缺口將達到4133萬噸。

總的來看,在拍賣糧投放節奏持續背景下,區域性市場行情凸顯,全國現貨整體將圍繞陳糧弱勢調整。我們預計短時玉米價格弱勢趨穩、7月中旬看漲的幾率提高。從中長期來看,新玉米種植成本明顯上漲,新玉米種植面積以及產量不確定,飼養業的回暖,玉米深加工產能擴大,對玉米價格構成有力支撐。在新季玉米產不足需的大前提下,本年度玉米現貨價格上行大趨勢暫時不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