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近幾年申論題型風向標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是眾多公考類考試中風向標,無論是從出題的創新型,還是出題的難度上都領先於其他考試,因此仔細研究國考的出題趨勢意義重大,對廣大考生科學備考至關重要,研究出題趨勢需要多方面考量很多因素,現從國考申論的主題方面探討其背後的教育意義。

一、近三年國考考察主題梳理

2018年國考作文題

請深入思考給定資料5畫線句子“科學、藝術和古文化對於想象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構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擬題目,自選角度,聯繫實際,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給定資料6中提到了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觀點。請你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聯繫實際,以“試談‘有’與‘無’” 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字左右。

國家公務員考試,近幾年申論題型風向標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

2017年國考作文題

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5”結尾劃線句子“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給定資料,以“以水為師”為題,聯繫實際,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見解明確、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2016年國考作文題

“給定資料3”引用了《論語》中的話:“不學禮,無以立。”請以這句話為中心議題,聯繫社會現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給定資料4”中提到:“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政策不僅僅是對公民意願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養。”請你從對這句話引發的思考說開去,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見解明確、深刻;思路明晰,語言流暢;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總字數800~1000字。

國家公務員考試,近幾年申論題型風向標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

二、梳理國考考察主題特徵

通過以上歷年考題,可以得知,國考近幾年的主題雖然千變萬化,虛無縹緲,毫無抓手,但是通過整理,可以得出一個共性,就是命題組意在精神世界尋找話題,教育公考學生具備某種優秀品質,或者期望以此解決某個社會矛盾,而對於考生而言,理解到這個層面,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昇華議論文寫作的高度,考生要通過對材料的基本理解和把握,看到其背後的教育意義,並且能體現在文章中,比如2017年以水為師,考生可以在開頭首先點明,水來自於自然,但是對現實世界的發展有指引作用,它指導人的行為,讓人獲得做事的智慧,讓國家獲得發展的智慧;再比如,2018年試談有與無,開頭可直接點明,把握有無的哲學關係,對於做好城市建設,避免城市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三、國考申論答的好,材料閱讀三步走

國考考察主題很多樣,但是考察目的有趨勢,就是主題背後對現實世界的發展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因此主題雖然看似縹緲,不好把握,但是聯繫材料實際後,就會理解其背後的現實意義是希望解決常見的現實問題,比如國民素質低,過度城市化,政策不連續等等,廣大考生要是能看到國考主題的這一層面,那麼寫作就自然有深度。

與國考打過交道的人都會知道,申論考試的頭疼之處主要在於其作答內容過多,而時間有限。僅僅申論試卷的給定材料就有六到十則之多,字數更是洋洋灑灑達到六千到八千字的篇幅,僅僅是讀通這些材料,很多考生就要花費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而留給他們書寫答案的時間就只剩兩個小時,不要忘了這裡面還有一篇字數要求是一千到一千兩百字的大作文要寫,這樣安排時間的話能夠把答案都寫上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還如何保證書寫美觀無誤,有哪裡有時間審視全篇、宏觀把控,做到遊刃有餘呢?

因此,考生們在備考複習中不僅僅需要將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熟練掌握,更需要儲備深厚的閱讀功底。

作答申論試卷,很多考生的習慣是抓起卷子,一頭扎進材料中先看半天,那麼長的材料,而且每則之間相互獨立,當然是邊讀邊忘了。讀完材料去看問題,然後又回到材料重新看一遍材料,看完沒找著答案,再來一遍……這麼下來後果可想而知。

國家公務員考試,近幾年申論題型風向標背後所隱藏的教育意義!

正確的閱讀習慣當分三步走,一審題幹,二審材料,三審要點。

首先是審題,審題乾和要求,搞清楚題型、作答對象、字數、問數以及一些特殊要求。通過仔細審題,形成作答思路,並且能夠明確答案中需要填充的要點類型,這樣第二步我們就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入給定資料,一次性找出材料中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在這個過程閱讀過程中最好養成做標記和標註的習慣,考生們不妨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標記方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省時間,找到要點,標註出來,一則材料看完,沒必要再回頭尋覓,這樣到了第三步就可以直接羅列作答要點,明確直觀,直奔主題。而且在最後的大作文書寫中,也可根據之前在各則材料中標註出來的要點總結出材料的核心主旨,這樣文章才不至於偏離主題。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申論試卷的材料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帶有故事性質的材料,這種材料我們通常稱之為案例型材料,考生在閱讀這類材料時往往容易被材料內容所吸引,深深陷入故事中無法自拔,甚至忘了考試任務,這是相當搞笑但也相當悲劇的事情。因此考生在面對案例型材料時,一定要淡定,直接找材料主體、處境、做法、結果以及所得啟示就好,其他一概不理。當然,這五要素也不一定都要找全,最終目的還是得出相應啟示,這往往是作答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