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造業開放到金融開放(聯訊證券李奇霖、張德禮)

作為十九大之後中國的首場主場外交,博鰲亞洲論壇吸引了全球關注。4月10日主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發表了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

2018年,對中國和海南省而言都非比尋常。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40週年,而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也到了第30個年頭。演講以海南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為出發點,見微知著,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進程,回答了當今世界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並指明瞭面向未來的路。

改革開放進入深化與攻堅的階段,市場也預計在博鰲亞洲論壇這一國際舞臺上,會有諸多擴大開放的政策出臺。演講中明確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同時指出中國在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主動擴大進口方面,將採取重大措施。

從“儘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看,預計相關的政策、方案將會加快制定、出臺,值得期待。

通讀演講稿,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在逆全球化思潮湧起、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背景下,中國堅持走對外開放之路。過去40年,中國可比口徑下的GDP年均增速高達9.5%,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當今世界“和平合作、開放融通和變革創新”的潮流滾滾向前。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貿易爭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儘管我們認為中美貿易衝突通過談判解決的概率較大,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諸多國際事務中,開放的中國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第二,自由貿易港雖有預期差,但未來值得期待。2013年至今,中國已經建立了11個自由貿易區。而自由貿易港相比於自由貿易區,開放程度更高,除商品自由進出外,還需要資金、人員等能夠自由進出。

此前部分市場人士預期,可能將海南升級為自由貿易港。考慮到自由貿易港成立前需要做好充足準備,演講中指出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未來自由貿易將進入更高層次,值得期待。

第三,從製造業開放到金融業開放。中國的製造業,除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外,基本都對外開放了。現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從演講看將通過放寬外資股比等方式加快這些行業的開放。

相比於製造業,中國金融業的開放進程相對滯後,也要慢於整體開放進程。2001年加入WTO時,中國就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的開放做出了承諾。但由於上世紀之初面臨銀行壞賬等問題,金融業的開放進程較慢。無論是從OECD統計的FDI限制指數,還是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外資金融機構資產佔行業總資產的比例看,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演講中,對金融業開放提出了諸多具體要求。今年除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落地外,還要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資本市場也對金融開放提速做出了積極反應,今天保險、銀行板塊漲幅居前。

金融體系的規範、金融監管機制的逐步完善,為金融業擴大開放提供了基礎。2017年開始,針對金融體系的監管不斷強化,對影子銀行和交叉性金融產品風險嚴查,理財和同業業務、表外業務和機構間的合作面臨比較嚴格的管控,金融體系抵禦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增強。在這個過程中,監管機構的監管水平也明顯提升,國務院金穩會成立後加強了協調監管,減少了監管真空。

第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味著對外開放進入了更高層次。長期以來,中國主要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吸引外商投資,外資在促進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也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自身經濟體量的增加,資金短缺的狀況也得到較大改善,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去。在這種情況下,給予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在投資環境、知識產權方面做更好的保障,既是提高外資利率效率,也是保障國內企業公平競爭的需要。

從這次演講看,今年中國將在改善市場環境方面積極採取措施。一是通過新組建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及其它新設立的機構,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二是今年上半年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三是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第五,再次明確主動擴大進口。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新提法,2017年年末中央經濟會議就已經提出“促進貿易平衡,更加註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

這次演講指出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實際上,中國長期對外維持順差,主要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屬於生產國的角色決定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內需對增長的貢獻率提升,加之消費升級過程中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也在增加,更為平衡的經常項目收支,對於提高國內福利、促進產業結構轉型都更為有利。

目前來看,由於中國在金融業開放、改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方面採取積極措施,預計短期貿易戰的風險將緩和。對於大類資產配置而言,情緒因素的影響趨弱,逐步迴歸基本面因素決定。權益和大宗受終端需求釋放、風險偏好回升的推動,短期可能有相對較好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