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這些誤區,運動降糖更有效!

運動跟飲食一樣,同樣有很多誤區,避免這些誤區,可以將運動降糖做得更有效、更科學!


誤區一

必須大量或劇烈運動,才能達到降糖減肥效果

注意運動不要過量或選擇劇烈運動,建議活動後感到身體輕鬆,不疲勞為宜。運動時間和強度要依據患者年齡、體力、心肺功能、既往運動量多少、血糖控制程度等因素決定。

高強度運動後的疲勞,可引起神經系統興奮,反而會升高血糖。同時,劇烈運動時,機體處於缺氧狀態,無氧代謝會產生大量酸性產物,從而導致酸鹼平衡失調,機體免疫能力下降。而中等強度運動則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

誤區二

只要每天鍛鍊就行,不用看效果

應定期對運動計劃和運動方式進行評估,綜合分析後及時調整運動計劃。最終找到適合自己並能長期堅持的運動形式,持之以恆地執行下去。

誤區三

明天我要向××學習,和他去跑五公里

選擇什麼樣的運動形式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包括年齡、性別、體力、身體重要器官的功能狀況、天氣變化、活動條件等等。

也要根據個人的愛好選擇方便可行、能夠長期堅持的運動形式。

比如有腰、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可選擇原地做操、藉助小區健身器材鍛鍊的形式,而不宜長時間行走和跑步。

誤區四

用藥了就不必運動了或運動了就不需用藥

認為既然已經服用降糖藥了,就不必再運動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消耗熱量,還能降低血糖、減輕體重。

所以說,運動本身就是一種降糖療法,尤其是餐後的運動更能有效降低血糖。運動能協助降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誤區五

想運動就運動或者血糖高時才運動

運動週期不規律,不堅持,或者想運動就運動,血糖高時才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害無利。

不規律的運動僅有助於運動前一餐餐後血糖的控制,而對其他時間的血糖毫無作用,血糖控制也就達不到滿意的效果。而規律運動則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助於降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誤區六

任何時候運動都可以

早上空氣,有些糖友喜歡在早上空腹的情況下運動,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運動需要能量,缺少能量會造成頭暈、心跳加速、出冷汗等問題,嚴重的可能會發生猝死。

此外,秋冬季節早晨氣候寒冷,低溫刺激體內升糖激素--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等分泌增多,加重高血糖;冷空氣也會增加唿吸道感染機會,加重病情。

所以應在餐後1小時左右開始運動,注射胰島素與運動間隔時間至少為1小時,如少於1小時,應避免將胰島素注射在經常活動的部位,可將胰島素注射在腹部。

誤區七

熱身運動可有可無,不必做

熱身準備活動是健身的必要步驟。

活動前熱身,可以提高身體興奮度,降低肌肉黏滯性,增加關節的靈活性,避免運動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