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撫順:一個市場建與拆的糾葛

辽宁抚顺:一个市场建与拆的纠葛

一個佔地數千平方米的“違規市場”,在鐵路方面與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建成8年以來,解決了數千名弱勢群體就業,獲得多方好評。然而,這個投資3000餘萬元、350餘經營戶入駐的市場,三年前在合同存續期內卻被要求遷出。如今,市場拆遷造成的損失無人“買單”,經營戶就業去向未知,讓各方陷入糾葛之中。

辽宁抚顺:一个市场建与拆的纠葛

建,鐵路邊的“放心”市場

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武功街一段鐵路輕軌橋邊的“嘉隆創業市場”,早已成為居民熟悉的採購地。市場內食品、服裝、家居等經營商戶一應俱全。因攤位租金低廉,出售的多為平價商品。

2010年前,該市場所在區域是一個自發形成的小型市場。

2010年3月,瀋陽萬涵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萬涵公司”)與瀋陽鐵路局土地分局簽訂協議,租賃了蘇撫線撫順站2.4萬平方米的貨場用地,租金每年兩萬元。

2010年7月,萬涵公司撫順分公司將上述鐵路用地中約1萬平方米的貨場用地轉租與夏某峰、夏某芝,簽訂了場地租賃協議,用於興建嘉隆創業市場。協議約定年租金10萬元,最長租賃期為6年,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

夏某峰表示,簽訂協議後,便以夏某芝的名義辦理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並取名嘉隆創業市場。此後開始興建市場,辦理消防、安全等手續並招商。興建市場陸續投資超過3000萬元。為了解決困難群體實際問題,市場開業前三年不收取經營戶場地費用。

“當時,鐵路方面和市區領導都說‘市場給困難群體創業就業提供了好地方’。鐵路方面也表示只要鐵路橋在,市場就在,讓大家放心投資經營’。”嘉隆市場多個經營戶說。

然而,2013年9月,瀋陽鐵路局房屋租賃審批領導小組,以嘉隆創業市場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為由,決定不再出租場地。

拆,市場投資誰來“買單”?

辽宁抚顺:一个市场建与拆的纠葛

此後,因嘉隆創業市場未遷出,萬涵公司將夏某芝、夏某峰告上法庭,主張騰空市場、返還場地並支付拖欠租金等;二夏亦提出反訴,要求萬涵公司賠償搬遷等各種損失。

法庭支持了二夏對市場現有設施的第三方評估。評估顯示,該市場相關設施及損失價值約2100萬元。同時法院查明,在此期間,萬涵公司並不知道原萬涵公司撫順分公司曾與二夏簽訂過6年的租賃合同。

瀋陽鐵路運輸法院2017年12月15日《民事判決書》顯示,在嘉隆創業市場經營期間,用地面積不斷擴大,而且在沈撫高鐵橋下也新建了固定建築物。為此,萬涵公司曾以通知的方式告知嘉隆市場經營者進行整改,但並未付諸實施。

法院判決雙方不定期租賃合同於判決生效之日起解除,二夏3個月內自行將租賃場地恢復原貌交還,並支付拖欠租賃費;同時駁回反訴方二夏的訴訟請求。

儘管上述案件審判結果難以預料,但市場若被遷出,350餘經營戶何去何從?市場經營者的損失又該找誰買單?

夏某峰稱興建市場時,萬涵公司和地方政府均承諾市場可以長期經營,並要求改善市場的硬件條件,他也因此才借款對市場設施進行了更新,可現在市場卻被要求遷出。

目前,部分市場經營戶已開始上訪維權。本社將持續關注此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