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企又陷造假醜聞 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原來是日本產品換標!

中國山東常林機械集團近日破產重組揭開了該企業涉嫌項目空轉、科研造假的問題。這家企業多次名列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榜單,而且擁有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重點實驗室,8年獲得科研經費15億元人民幣(專題)。

中國名企又陷造假醜聞 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原來是日本產品換標!

6月27日引述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指,建有國家級科研平臺、年均能獲得近兩億元(1元人民幣約合0.1515美元)科研經費,這樣的科研實力,是中國絕大多數大學羨慕的。因此,常林的教訓值得對中國的科技評價與資助、監管等政策進行反思。

2006年開始,中國有關政府部門在企業佈局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將其作為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2018年5月科技部發布的“關於99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看,有8個實驗室限期整改、4個實驗室未通過評估,12%的企業國家實驗室建設不達標。

而常林

中國名企又陷造假醜聞 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原來是日本產品換標!

集團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2015年獲得批准,不到三年企業已經破產,也說明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選擇機制需要改進。

中國名企又陷造假醜聞 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原來是日本產品換標!

據悉,常林集團所謂“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的高端液壓產品”中一款液壓泵 “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塗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鑑定”。而當年“漢芯事件”造假的手法就是這個模式。

連日來,中興違規遭美國製裁事件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也引發對“中國芯”現狀關注。中國通訊大廠中興通訊遭美國製裁一事,引發外界對中國製造晶片能力的關注。

在存儲芯片、服務器、個人電腦、可編程邏輯設備等領域,中國國產芯片自給率幾乎為零。

文章提到,Gartner發佈的2017年全球半導體排行榜前十名的企業中,沒有一家是中國公司。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國產芯片供給率不到10%,對進口芯片依賴之大不言而喻。

“漢芯事件”是指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並藉助“漢芯一號”,陳進又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