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详规透露北三县轨道交通线路,多名专家力挺北三县

今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公告展正式向公众开放,市民可提前预约,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厅或通州区潞城镇展厅现场参观,市民可通过网站留言、现场留言、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参与提出意见建议。

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如何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如何辐射带动北三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如何建设?在“建设新时代的千年之城”公告展中,有专门的章节对此作出了安排。

通州详规透露北三县轨道交通线路,多名专家力挺北三县

廊坊北三县地区紧邻城市副中心,过去10多年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积累了很多现实问题,如职住不均衡、公共设施配套不足、地下水严重超采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协同发展问题,需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在区域尺度上统筹协商解决。

控规草案提出推动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统筹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地源上相近,文化上也是一脉”,另一方面也是落实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城市战略定位。

通州详规透露北三县轨道交通线路,多名专家力挺北三县

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印发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相关规划文件要求,按照中央“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总体要求,控规草案提出要处理好城市副中心和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的关系,重点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功能分工、资源配置、生态管控、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交通系统、风貌设计等方面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建设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1

建立统一的管控规则

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现状森林覆盖率较低,且林地分布破碎,生态调节能力和稳定性差。另外,部分城镇组团房地产过度开发、开发强度过大、贴边蔓延严重,侵占了重要的区域生态空间。

通州详规透露北三县轨道交通线路,多名专家力挺北三县

航拍与北京仅一河之隔的三河市燕郊

为积极扩充生态空间,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控规草案提出遏制贴边发展和无序蔓延,核减与重要区域生态廊道冲突的城镇建设组团规模。着力扩大区域环境容量,重点在潮白河和北运河之间共同建设大尺度生态绿洲,构建复合生态系统。

另外,为突出文化传承,彰显地域特色,控规草案提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城村交融的整体空间意象,重点对潮白河和北运河沿岸地区进行精细化设计,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

通州详规透露北三县轨道交通线路,多名专家力挺北三县

2

建立功能协同的整体格局

目前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层次尚需提升,合理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地均产出效益低。另外,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互动不足,未形成产业发展梯次,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廊坊北三县地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此,控规草案提出积极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符合廊坊北三县产业定位的适宜疏解项目转移,协助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坚持协同互补,提高廊坊北三县地区对区域的服务保障功能,积极发展养老、康复、休闲等产业,形成区域差异化功能分工。

通州详规透露北三县轨道交通线路,多名专家力挺北三县

3

共建协同发展的设施体系

廊坊北三县地区公共配套短板突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普遍,公园绿地和公共文化设施比较缺乏,无大中型体育设施。为此,控规草案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促进北京公共服务资源向廊坊北三县地区拓展延伸,协助廊坊北三县地区形成功能完备、布局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廊坊北三县地区跨界交通衔接不畅,主要依赖公路,跨界通勤压力大。控规草案提出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让更多廊坊北三县地区居民通过速度快、站距大的轨道交通出行,发挥京唐城际和平谷线等轨道交通的作用,减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缓解跨界通勤压力。

通州详规透露北三县轨道交通线路,多名专家力挺北三县

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地区交通骨架网络示意图

地铁线路为:地铁平谷线经过平谷、齐心庄、燕郊/高楼(高楼要划归燕郊镇?)、宋庄

铁路:

京秦城际铁路(京哈铁路)经过北京副中心站、燕郊/高楼、三河、黄土庄

京唐城际铁路经过北京副中心站、燕郊、大厂、香河

统筹预留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廊道,强化水、电、气、热区域协同发展。为此,控规草案提出构筑坚强可靠的区域生命线保障网络。针对区域地面沉降、活动断裂、防洪等共同灾害问题,控规草案提出加强区域防灾减灾的联防联控。

专家怎么说:

通州和廊坊北三县要实现共管、共享、共同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李晓江

我们讲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不能北京中心城区疏解了,结果北京外围地区又围成了一个铁围子,这是空间上特别不合理的解释。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既要让北三县适度发展,又让北三县服从京津冀的发展大局和北京治理“大城市病”这样一个大局来适度发展,恰当的发展,所以我对通州和北三县我是提了这么三个词。

✔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首先在空间开发、土地开发、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要建立管的概念,大家一起齐抓共管

✔ 二要共享。毕竟我们得承认,北京和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发展落差,不管是经济发展也好,公共服务、社会发展也好,差距非常大。北京能不能帮助北三县、通过支教的办法,通过联合办医的办法,让北三县快速提高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水平。

✔ 在这样一个共管、共享的基础上,我们来共同发展

一定要把握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容,就是这种发展既能够解决北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致富,满足他们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北京可能产生的压力。

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实现统一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凯

北京副中心的建设和北三县的关系,它们在地源上相近,文化上也是一脉,只是一河之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们在功能的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紧密相连的。

因为在地域上是一体的,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规划上的统一我个人体会这次有几个方面还是有特色的。

一个是生态,因为生态是最基础的东西,所以它的水系、它的绿脉,将生态作为一个一体化来考虑,是保证这个地区高品质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第二是功能,因为过去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区,所以各自做了一些东西、沟通不够,在这次的规划里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比方说产业,因为通州未来的产业是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那么过去北三县比较多的是房地产和一般的制造业,这次的规划里面比较多的是产业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说北京的高新技术和通州、以及北三县的协同,这样的话两边都带起来了,这是产业方面的一个工作。

还有一点就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也很重要,对老百姓看病、文化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北京是首都,方方面面要求比较高,配置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现在协同发展以后,特别是交通条件提供了以后,因为人是拿自己的腿、拿自己的脚在选择,这个地方水平高,一定会有人来,我觉得是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能够让京津冀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三县的老百姓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对中央讲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交通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整个北三县由于过去一些年房地产开发量比较大,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其实住在北三县,这次规划花了比较大的精力,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建设做了比较大的考虑,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过去很多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以行政区为边界,这次以城市群的角度打破行政区划,在交通上做协同化的考虑,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欢迎转发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