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北、新徵程|高質量發展,打造實力品質幸福頂山街道

新江北、新徵程|高質量發展,打造實力品質幸福頂山街道

由南京主城向江北出發,過了揚子江隧道就是頂山街道。作為江北新區的核心區主要組成部分,頂山街道緊抓發展新機遇,主動適應新形勢,以江北新區核心區功能定位為發展方向,堅決服務服從新區建設,努力打造經濟實力強、城市面貌新、民生服務優、和諧氛圍濃、幹部隊伍優的新區首善街道,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齊頭並進、成績顯著。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眼下,頂山街道正以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契機,按照“區域經濟穩定增長,城市治理成效明顯,社會建設不斷創新,黨的建設品牌凸顯”的總體思路,全力打造“綜合實力更強、產業特色更明的實力頂山,生態環境更優、人文特質更亮的品質頂山,民生指數更高、和諧氛圍更濃的幸福頂山”。


高站位 黨建引領創新發展

新江北、新徵程|高質量發展,打造實力品質幸福頂山街道

建設江北新區,廣大黨員幹部是主體力量,基層黨組織是戰鬥堡壘。近年來,頂山街道黨工委主動作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積極探索了一條創新管黨治黨的有效途徑。街道通過制定出臺區域化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運行模式,深化黨建引領作用,有效整合頂山轄區內健康城、工業大學等各大平臺、駐街高校單位資源,以共駐共建、雙向服務、協同發展為著力點,初步構建了區域化大黨建格局。

眼下,頂山街道黨工委正以“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旋律,進一步構建以黨建引領共治的區域化大黨建格局。工委學習借鑑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區域黨建模式和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運作經驗,強化服務陣地建設,建立街道級別紅色陣地,打造“頂山紅色之家”。同時,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以鄰里家園為載體,強化鄰里支部建設,積極發動黨員志願者,特別注重挖掘黨員中的能人巧匠,培養志願服務領頭人,建立一支能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社會服務的志願者隊伍,以黨員志願隊伍輻射、帶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真正形成共建格局。在當前推進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模式基礎上,探索黨建項目認領制度,引導轄區內兩新組織、企事業單位積極與街道、社區互動,並進一步推動黨組織向商業樓宇覆蓋,探索樓宇黨支部建立,有力推進黨組織覆蓋面。


高視野 打造創新產業高地

新江北、新徵程|高質量發展,打造實力品質幸福頂山街道

江北新區成立後,頂山街道迎來了產業加速發展的“黃金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緊緊圍繞“服務服從、借勢借力”江北新區的總體要求,堅定“首要責任意識、率先擔當意識、高效服務意識”三個意識,以園區為平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努力將產業集聚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增量。通過厚植優勢產業的沃土,街道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龍頭產業,大力助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大規模集群發展。

依託原有的都市產業園,頂山街道充分借勢借力,針對自身調整過程中出現的經濟短板問題,立足江北新區主導產業——集成電路,創新發掘“芯”動能,著眼HR人才培育與提供,升級構建南京江北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聚力打造新區內唯一的人力資源產業專業園區,在推動園區產業轉型中穩步驅動轉型,提升綜合實力。為此,產業園一方面藉助舊城改造淘汰工業生產型、高耗低產型企業,著力提升區域整體經濟層次;另一方面緊抓金融商務、國際健康社區等優質資源,加速高端服務業發展——

首先,園區立足打造總部辦公區,通過加快園區基礎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載體,力爭打造立足南京、輻射蘇皖的驅動器和增長極。按照規劃,到2020年,園區將集聚400家以上企業,其中人力資源服務類企業家120家以上、營業收入過百億,主要集聚從事人力資源服務、文創設計、金融保險和法律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以及滿足入園企業需求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截至目前,該園內入駐企業超過280家,包括江蘇領航等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不斷嶄露頭角,形成園區龍頭企業矩陣。其次,以臺積電落戶江北新區為契機,充分運用與國家部委前期合作關係,依託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自身的資源優勢,組織實施“IC智慧谷——集成電路產業人才支撐計劃”,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新模式。藉助IMEC(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和德國恩智浦平臺,引薦外方合作者和投資者,服務企業進行國際對接合作,同時,舉辦國際知名專家講堂、“芯”技術論壇、全國大學生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不斷強化智慧谷服務產業發展和新區建設的承載力,構創區域性集成電路國際人才高地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

目前南京江北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後獲批成為全省第四家、南京唯一一家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入選南京市第二批特色小鎮建設名單。街道黨工委正以“借勢借力,聯建聯動,共有共享”為理念,整合周邊國際健康社區、老山生態資源,優化區域功能品質,從推進產城融合入手,以構建第四方服務平臺為重心,聚力打造“HR企業發展新熱土、人才創新創業新高地、產業發展新引擎”,為新區的發展提供更優質、更前端、更聚創新要素的人力資源服務。

高品質 建設幸福宜居城

新江北、新徵程|高質量發展,打造實力品質幸福頂山街道

頂山街道大新社區共有樂府江南、大新華府、新江雅苑3個拆遷安置小區及華潤國際社區1個商品房小區,居民戶數5000餘戶,總人口約1.4萬人,除了少部分本地村民,大部分是周邊社區及其他街道的遷入居民。村民變居民帶來的身份認同問題,以及新市民湧入造成的歸屬感不強、鄰里融合難,一度成為擺在社區黨總支面前的一道難題。

2015年底,作為街道社會治理綜合改革試點社區,大新社區率先在大新華府小區選址建成近1300平方米鄰里家園,內設“一站式”服務大廳及11個功能活動室。該鄰里家園採用街道創新提出的“1+3+N”服務模式進行打造,即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搭建聯勤工作站、社區服務站、居民互助站3大平臺,面向居民和轄區單位提供N項服務,從而將社區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向小區延伸,將社區的各項服務向小區拓展,將網格化社會治理與小區聯勤、居民聯動有機結合。該鄰里家園現有11個功能活動室,包括暢想書吧、悅動健身、愛心小屋、七彩樂園等,引進專業社會組織5家,形式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每天都排得爆滿。成立以來,這裡共舉辦各類活動超過800場次,服務群眾超過7.9萬人次,極大地豐富了拆遷安置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因此增加了居民對街居的認同感,有力地促進了拆遷居民的“身份轉變”和“鄰里融合”。

大新社區“1+3+N”服務模式是頂山街道不斷深化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打造“幸福頂山”的縮影。三年來,緊緊圍繞江北新區定位和規劃,頂山街道以拆遷促項目落地、以規劃促配套完善,主動對接新區規劃,大力促進城市建設,街道依託國際健康醫療城、南丁格爾國際護理學院等項目,集聚完善轄區醫療教育資源,同時積極爭取公共交通、銀行網點等配套的落地,使轄區功能品質、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在“硬件”完善的基礎上,社會治理的“軟件”也不斷提升。作為區內首家“社區去行政化”試點單位,頂山街道不斷深化“行政職能上收、服務重心下沉、自治職能迴歸”工作理念,以“黨建在鄰里、治理進網格、服務系你我、共享新家園”為建設目標,將轄區內管理服務層級由原來的“街道—社區”兩級延伸為“街道—社區—鄰里—網格”四級結構,不斷完善基層黨建為綱的“1+3+N”服務模式,形成“聯勤聯動、共建共享、多元融合、廣泛參與”社會治理成效。在打造服務陣地、鄰里家園同時,街道不斷加強政府引導扶持,加大對公共服務配套等民生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弱勢群體救助幫扶機制,兩戶精準扶貧已實現脫貧,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