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李津:自主可控的雲才能走得更遠

4月26日雲棲大會·南京峰會上,阿里雲副總裁李津表示:“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

阿里雲李津:自主可控的雲才能走得更遠

阿里雲李津: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

目前,中國雲計算呈現出兩種發展路徑:一種是從底層操作系統開始自主研發,比如阿里雲的飛天;一種是基於OpenStack等第三方軟件搭建,比如騰訊雲和華為雲。但最近的中美爭端向所有企業敲響警鐘,扼住企業長遠發展的正是底層技術是否自主可控。

飛天是由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可以將遍佈全球的百萬級服務器連成一臺超級計算機。2008年10月24日,第一位員工入職阿里雲飛天團隊,隨後在2009年2月,飛天寫下了第一行代碼。

從2009年誕生的第一天起,飛天就希望解決人類計算的規模、效率和安全問題。但自研發之日,市面上就沒有任何開源軟件能夠滿足這一設計目標。阿里雲認為,飛天就是數據中心的操作系統,沒有這樣的基礎軟件,就無法做真正的雲計算,因此也就堅定地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

單集群可達1萬臺規模、10萬個進程達毫秒級響應、十億級文件數及EB級別存儲空間,現在飛天早已不侷限於服務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業務,更成長為中國自 主研發、服務全球的操作系統,遍佈全球200多個國家、總用戶數高達230多萬。2018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當天,更創下世界紀錄,實現每秒32.5萬筆交易峰值、每秒25.6萬筆支付峰值。

此前不久,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還向飛天雲頒發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15年以來首次頒發特等獎,體現了對飛天雲的高度認可。

除雲操作系統飛天之外,阿里還自研了端操作系統AliOS、數據庫OceanBase、互聯網中間件Aliware、服務器神龍、物聯網平臺Link、AI芯片NPU及人工智能ET大腦等,在一系列核心技術上開展研究。時間線拉開,阿里巴巴的自研之路從未停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