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过后话龙舟——写在宜秀第二届龙舟文化节落幕之际

万众瞩目的宜秀第二届龙舟文化节,随着龙舟赛的鸣金收兵渐渐落下了帷幕,沸腾的石塘湖渐渐归于往日的平静。作为组织参与者,我的情绪似乎不能马上平复,觉得龙舟节不仅仅带给我们激情和狂欢,也给我们留下一些回味和思考。

本届龙舟节无疑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上级给予肯定,群众皆大欢喜。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争议曲折和艰辛,一直考验着决策层的判断力、意志力和组织力。

首先,在要不要办节的问题上,并非没有一点顾虑。由于近年来出现多起龙舟划手溺水身亡事件,全国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文件叫停和禁止赛龙舟活动。也有些人不看好办龙舟节,担心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区委区政府之所以顶住压力,迎难而上,选择了有为和担当,也是考虑到群众的所盼所想,考虑到群众自娱自乐存在的安全隐患,政府组织有序开展才更有必要,所以龙舟节必须办,而且要办好。

其次,在为谁办节的问题上,龙舟文化源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龙舟文化节必然是以民间民众为主角。本着为民办节的理念,所以嘉宾席位上请来了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环卫工人和脱贫户代表等等,真正把龙舟节办成了群众的节会,办成了宜秀人民自己的节会,让群众在参与过程中切切实实增强了主人公意识,增强了获得感和认同感。正是因为有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节理念和宗旨,面对困难和质疑时,我们多了一份坚定和自信,多了一份底气和道义的力量。

第三,在怎么办的问题上,坚持安全是第一位,安全是底线,实行了最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划手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标配安全装备,海事,安监,消防等部门全程提供保驾护航和救援支持。组织安保力量和志愿者700多人次,确保了交通畅通,安保措施落实到位,万无一失。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在市场化运作上,虽然实行第三方策划执行,严格的说还没有完全破题。如何开发利用节会资源,培育节会品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改变政府大包大揽,全部买单的做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另外,这次龙舟节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也是一次综合性的大考。舆论宣传工作重在把控好"时度效"三个字。比如,抓住有利时机,在央视1号线上和cctv1推出"大美中国揽夏,安徽安庆宜秀篇",设置宣传片标题"请您欣赏安庆宜秀龙舟竞渡",相当于在央视为龙舟赛做了一次预告。比如,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及时对外披露信息,避免了舆情升级,争取了工作主动。比如,首开先河在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进行赛事现场直播,这对于我们提升办赛水平,打造赛事品牌,对外推介宜秀都有着突破性意义。同时,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如新华网的云直播,凤凰网、央广网、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深入报道,扩大了节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日,中国经济网,凤凰网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端午赛龙舟岂能一禁了之,禁止端午赛龙舟是典型的懒政行为,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文章还指出,近年来,端午等传统节日不断式微,原因之一就是仪式活动越来越少,让人们感受不到节日气氛,禁止群众赛龙舟,无疑进一步淡化了端午的节日氛围,既不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实质上也隔断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如果连基本的赛龙舟民俗都没了,都遗忘了,我们还能记住端午节什么?端午节又还怎么过?就我们宜秀来说,古时候地处吴头楚尾,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划龙舟是群众最喜爱的民俗活动。无论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我们都有义务把龙舟文化节越办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